過去敬仁報導過,不少台商在外投資因違反勞動人權而引發跨國勞資爭議事件,我們亦加入若干聲援當地勞工的行動。這些事件不只是發生在聽起來似乎很遙遠的第三世界,就在國人常出國觀光的東南亞,甚至對岸中國大陸,台商工廠發生勞資爭議的消息都所在多有。
血汗工廠不是新鮮事
去年4月間,台商興昂國際有限公司在東莞的興雄廠發生騷動,上千名勞工因減薪與勞動條件不佳,氣憤之下破壞了若干工廠設備;兩天之後,興昂廠發生了類似狀況。後來兩個廠共10名工人被逮捕受審並判處有罪。
興昂於東莞共有四個鞋廠,事件發生前共雇用高達3萬5千名工人,每年為Nike、Reebok、Timberland等這些知名品牌代工近三千萬雙鞋,價值超過30億人民幣。據北京出版的中國新聞週刊報導,興昂工人每天常態工作10小時、每週6天,因為工人在週40小時的正常工時下,每月只能掙得450人民幣的法定最低工資,這薪水扣掉198元的伙食及住宿費後實在所剩不多,以致工人只好接受公司的加班要求。如果再加上常態之外的加班,則日工時就會超過11小時。
表面上看起來,騷動的導火線是公司因品牌商的企業社會責任壓力必須減少加班,卻又違反對勞工的承諾而進行減薪並欠薪,導致勞工情緒的激昂,但如同勞工的義務辯護律師在辯護詞中所說:「對興昂鞋廠這種群體不適當事件的發生有其必然的社會導因因素,亦即,這個社會所包容及張揚的赤裸裸的不公正,和對勞動者毫無顧忌的非人道盤剝的程度已到了相當的反動程度。」
壓榨勞工大禍臨頭
勞工被判刑的消息經由國際間媒體披露之後,各方聲援的聲音源源不斷響起,國際自由工聯ICFTU也發起聲援信運動向中國政府提起異議,連興昂公司自己都在品牌商的關切之下,寫信給法院表達希望能減輕對被捕勞工的處罰。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去年的最後一天,東莞法院改判十名工人緩刑或無罪,並當庭釋放。
隨著中國加入國際市場競爭、成為最大的世界工廠,其內部的勞動人權問題亦越來越受世人關注。聯帶地,在大陸上為數眾多的台商,其勞動條件狀況也會是國際人權及勞工團體的焦點。在企業社會責任的呼聲響徹雲霄之際,台灣商人實在必須反省自身的勞動人權實踐,而非只是不斷壓低勞動成本來獲取利潤。
(敬仁勞工安全衛生雜誌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