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人口第一大國。這其中很多人既年輕、又受過良好的教育。經濟增長有目共睹,但是能否創造出足夠的就業機會呢?BBC記者傑弗裏在印度最貧窮的北方邦採訪,發現那裏的學生前途十分渺茫。
相關内容
維波爾·辛格很典型。他三十出頭,看上去更像教授,而不是學生。他來自一個中下階層的家庭。家,就在古城密拉特附近的一個小村子裏,距離首都德里開車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
密拉特是一個商業中心,但是卻沒能沾上德里經濟騰飛的光。
七年前我初次遇到維波爾的時候,他剛剛開始讀學位。現在,他還在同一個學校、還在讀書。他申請過工作,但是,找工作非常難。
維波爾的父母倒是心甘情願地給孩子出錢讀書,但是,這不能永遠沒有頭兒吧。
維波爾說,自己的現狀是「失業」,他屬於「混混一族」(timepass,印度風味兒的英語,原意是足以用來消磨時光的東西),也就是「打發時光」的意思。
維波爾問道,「除了繼續上學、等待,盼著日子好轉,我還能幹什麼呢」?
「改革家」?
在密拉特,有數不清的維波爾。印度信息技術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後,數百萬受過教育的年輕人沒有工作也是事實。
在北方邦,年輕人的比例迅速增加。印度經濟的自由騰飛並沒有創造太多的就業機會。
並非所有的「長期學生」都說自己是「混混族」。維波爾的朋友瑪諾耶· 庫馬爾同樣認為自己是「失業族」,但是,瑪諾耶卻已經投身進入了地方政壇活動。
他在大學官員、市政府和警察署之間穿梭往來,幫助學生「辦事兒」。他認為自己是「社會改革家」,有幫助別人的義務。
我記憶中的瑪諾耶從政是一系列的畫面:他在宿舍的房間中打開一個巨大的金屬箱子,裏面是一大摞寫給各處官員的信函;他孜孜不倦地給窮學生爭取上大學的獎學金;他滿懷熱情地把當地報紙有關自己政治活動的照片統統剪下來歸檔。
我問瑪諾耶為什麼總是這樣坐立不安、上下穿梭?他說,自己的工作「完全是政治」。
瑪諾耶還組織年輕人的校園抗議活動,特別是反腐敗、反對騷擾學生的抗議活動。學生對抗學校官員的大事小情,他統統受理。最近,他還發起一場規模很大的運動,捍衛學生考試作弊的權利。
在北方邦,考試題經常被洩密,正確答案手冊在當地攤販市場就可以買得到。
「兩面派」
但是,瑪諾耶的生活也在改變。自從11月起,他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必須找到能掙錢的工作。
瑪諾耶的父母沒有維波爾的父母那樣有錢,不能永無止境地給他當銀行。
所以,瑪諾耶開始向學生收費,幫助他們和官員談判。他還為想在密拉特創建新學院的人提供諮詢服務。
所以,瑪諾耶經常這樣度過自己的一天。上午,領導年輕人反對大學腐敗的抗議活動,下午,和學校管理人員洽談合作事宜。
那麼,他如何解釋自己的「兩面派」行為呢?
瑪諾耶認為,「腐敗」和「欺詐」之間有界限。他說,腐敗是在密拉特辦成事的途徑,「欺詐」是你給了賄賂之後還是辦不成事,或者當官兒的突然想出不屬於當地腐敗體制、讓人難以相信、難以容忍的新舉措。
密拉特的學生有時候會交一點兒錢,提前拿到畢業成績,這是腐敗。但是最近,他們憤怒地發現,大學的考官們竟把碩士論文寄給中學生、甚至八歲的小學生去評分。學生們說,這是「欺詐」。他們走上街頭憤怒地焚燒學位證書,以示抗議。
新藝術
瑪諾耶給自己的「兩面派」行為所作的解釋還包括,在短期和長期目標之間劃清界限。
他說,「你看,你必須玩兒這個遊戲。如果我現在努力,說不定以後就能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
歸根結底,瑪諾耶和維波爾一樣,也感覺自己是在某種程度上「混日子」,等待著有朝一日,生活會更好。
等待,已經成了藝術。說不定,今後還會成為大多印度青年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