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過激… 被壓迫語文的抗議

2011/05/28

【聯合報╱何信翰/台灣羅馬字協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台中市)】2011.05.28 03:01 am

這兩天各大媒體報導蔣為文教授和黃春明先生的衝突,大多數焦點都是在舉牌抗議的不理性和「用中國話創作」這方面,但卻也忽略了許多更應該關注的焦點。

其實當天的爭議之一,是在台語是否應該有文字的問題:沒有文字的語言終將被慢慢消失。若是台語沒有普及文字化,這個語言在將來勢必無法存在—當今的漢語和漢朝的漢語在讀音上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但漢代的文獻卻有辦法在當今的中國流通,就是因為文字對語言保存的優越性。

再說,台語絕非原本就沒有文字:影響台灣醫療史甚大的馬偕家族,有些人的墓碑上面就刻有台語羅馬字;國立台灣文學館中,更是收藏有大量的台語文獻。但這些訊息在社會上並未獲得重視,反而常聽到的說法是:華語需要系統性學習,台語只要在家裡講就好等壓迫台語的言論。

另一個爭議是台語文學的問題:台語文學作為台灣文學的一脈,有其在文學史論述上的不可或缺性。許多人以為台語沒有文學或台語文學數量稀少。其實,根據統計,光是二千年到二○一○年這十年間,公開發表在有ISBN的刊物上的台語現代詩,數量就超過七千首!

若從歷史看,自十九世紀末的一八八五年開始,就已經有台語現代詩的出現…這些以台語書寫的作品,卻在大部分的台灣文學史場域裡面遭到隱瞞;絕大多數討論台灣文學的場域,也都有意無意的避開台語文學這一塊。這難道不是對台語文學某種形式的霸凌?

就因台語在台灣的主流社會一直受到忽視、排擠,連帶使社會大眾對台語的態度受到誤導。在這種情形之下,台語文推動者許多看似過激的反應,或許只是一種對長久的壓迫提出抗議的聲音;同時也是一種讓社會對其關注,讓長期被社會漠視的台文運動者暫時擁有話語權的不得已策略。

【2011/05/28 聯合報】@ http://udn.com/

臉書討論

回應

從歷史來看,這裏所謂的「台語」,基本上即是閩南語,細讀當中音韻,很容易就發現是「河洛話」,有種說法是西晉末至東晉初時,由於中原混戰,許多河洛地區的人紛紛移民至江南,大多集中於閩南。另有種說法為,閩南語乃是隋唐時代的官方語言,許多教中文的教授、老師們都說,用閩南語讀唐詩,音韻甚準。所以,所謂的「台語」其基本仍為「中國話」。那個叫做蔣為文的說:「台湾作家不用台湾語文卻用中国語創作,可恥!」也許它可以先將它的名字改一改,不要再用這個「中國式」的名字。

Re樓上的

我支持蔣為文的主張,因為華文只是和日文一樣,是侵略者的語文。台語裡頭,有許多是平埔族的語音,不見得是河洛話或閩南話可以以偏概全的。更有荷蘭話與日本語以及華語,也有少部分的山地原住民語,台語不是華語已經超過一百年了。

姓名是交通的記號,我也有非華語的姓名,但是我決不會請你先改姓名,反正你這個亡國的中華民國土匪,早晚要自絕於台灣這一塊土地的,每過一天,台灣民族文化就越會興旺一天,畢竟這裡是台灣,自有這裡的人文會滋養。

我痛恨中國的沙豬強盜文化,以及它會帶來對人權文明的侵害,你這個中國沙豬,怎不去跳海呢?真是夠了。

北京話與臺灣的中間選民
2010/06/20 李瑞木 (2011/05/30 第一次修訂)

臺灣有88%以上的人並不願與中國共產黨談統一。60–70%的人已自認是臺灣人,很多人也並不支持國民黨。可是為什麼民進黨的得票率只能在35–45%之間徘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之一是:有不少台灣河洛人對外省人、中國人、中華(漢)文化、或臺灣國語(北京話)的敵視有關。本文先談敵視臺灣國語(與北京話已有相當程度的差異)的問題。
少數台灣河洛人或民進黨的公職人員,過去常常(現在已不常見)口不擇言、喜歡公開羞辱那些不會講或不願講台灣河洛話的人;有少數人甚至公然主張要強制推行少數臺語專家在象牙塔裡創造出來的語音系統,如羅馬拼音化的漢羅臺文(到目前仍沒有統一的版本) 。我曾多年擁有一本臺語白話文聖經,因為看不懂,很少去翻它;因為臺語白話文聖經當初是為不識漢字的臺灣人創造出來的語音系統,教育普及後已不切合實際及社會的須要。再怎麼樣愛臺,絕大數的長老教會的牧師和信徒仍然以查看漢字中文聖經為主,臺語白話文聖經只能當圖騰或供品擺設。臺灣如果真的全面推行這種仍沒有統一版本的漢羅臺文,除了少數臺語專家外,全臺99.99%的人都將成為暫時的文盲,豈不造成社會大亂?新住民、客家人、原住民聽到這種臺獨的語言政策,心裡怎能不怕?再說,新住民、客家人、原住民的語文習慣如不被河洛人尊重與接納,怎能期待他們支持民進黨或臺獨?少數民進黨或臺獨人士為什麽要搬石頭砸自已的脚?
我在《從閩南話(臺灣河洛話)、北京話(普通話)與古漢語的關係談臺灣的雙語政策》一文中談到:(1)雖然現代臺灣河洛白話有上百個外來語音,但仍保留了幾萬個漢字的古(至少是唐宋年代)漢語語音,去掉這上百個外來的口音或用辭,河洛話基本上仍可通行無礙;去掉幾百個常用的基本漢字漢音,就無法用河洛話自然交談了; 因此,不能因少數幾個外來語而認定河洛話屬海島語系。(2)表面上北京或普通話聽起來好像與臺灣河洛話大不相同;可是兩者都完全按古音韻書(如唐韻廣韻)的反切法發音,語音變化的規律井然有序,古音韻書(如唐韻廣韻)用兩個漢字的音來確定第三字的發音,同一個漢字配合同一組注音漢字,用古漢語來反切,讀出來的音就是古漢語、臺灣河洛話、或閩南話的發音;用北京話來反切,讀出來的音就是北京話或普通話的發音。證明這兩種語言體系有切不斷的母子或DNA關係。這個語音變化的規律,同樣適用於客家、廣東話…的發音。(3)臺灣河洛話(閩南話)與古漢語的同音字,在北京話、客家話、廣東話、四川話、甚至是韓國話 ……也屬同音字(見附件)。
可見,除原住民語言外,臺語中的臺灣河洛話、臺灣國語(北京話)、臺灣客家話等本來就同屬漢語文體系。六十多年來,臺灣國語(北京話)也已成為臺語中最通行的語言之一。臺灣要獨立,純屬政治訴求,只要強調民主、自由、人權、制度、及生活方式(這些也都是廣義臺灣新文化的一部分)的不同即可!實在沒有必要在人種(血統)、狹義文化、或語言上,去敵視或羞辱外省人、中國人、中華(或漢)文化、及臺灣國語(北京話);更不需要強烈主張要廢棄本是臺灣河洛話或臺灣客家話基礎的漢字,或另創或強推一種99.99%的人都不習慣或不懂的新語文系統。當然,臺灣人也應容忍並尊重他人有研究、發展、提倡任何新的語文系統的自由與權力。
1947年臺灣發生了二二八事變,原來只是單純要求改革與自治的事變,被國民黨政權定位為叛亂,加以血腥的屠殺與鎮壓,引發了半世紀以來的臺獨運動。後來蔣介石因國共內戰敗退臺灣,為了消滅臺灣意識,「胡裡胡塗」地誤將臺灣河洛話定位為地方性方言,並「胡作非為」地實行壓制或消滅臺灣河洛話的政策,限制甚至處罰臺灣人說臺灣河洛話。一方面,一個執意要保存並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及文字(正體字)的蔣介石政權,為了政治目的或根本就不知道臺灣河洛話就是古漢語,卻用北京語來壓制正統的古漢言;不但沒有消滅臺灣河洛話及臺灣意識,反而引發更高漲的臺灣母語及臺獨運動,最後並導致2000年的政黨輪替。另一方面,一部分臺灣人為了臺獨的政治目的或根本也不瞭解臺灣河洛話就是古漢語,和國民黨一樣「胡裡胡塗」地誤認為臺灣河洛話是有音無字的地方方言或南島語系的語言,而不知道臺灣河洛話的文字就是漢文的正體字,臺灣河洛語就是正統的古漢語;毛澤東動用全中共專制政權的力量都不能將漢字拉丁法,少數臺語專家不知量力,想將臺文羅馬拼音化,強制全民學習或使用尚無统一版本的漢羅新語文,肯定是一條死胡同。
我在《統獨基本教義派與老兵不死》一文中提到:臺灣每年增加約一百萬的新選民,如果從2000年算起,已經有將近一千萬的新選民,沒有1980年以前的舊臺灣經驗。但臺獨老將都還在用1980年、1970年、1960年、甚至是1950年代以前的舊臺灣經驗打政治泥巴戰。
唐朝的程咬金只會三個斧頭大招式,初期征戰無往不利,常將對手打得落荒而逃;後來對手摸清他的三個招式後,只要能挺過他這三招,就能反敗為勝。臺獨老將過去也有三個很利害招式:臺獨、主權、與愛臺;初期這三個招式確曾建立汗馬功勞,把舊國民黨打得落花流水,並促成臺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可是時代在變、選民的結構在變,等新的國民黨摸清臺獨老將的三把斧頭大招式後,就再一次促成臺灣第二次政黨輪替。
Freddy有一次請一群臺獨老將設計一個全新的政治口號,但不准用臺獨、主權、愛臺……等老口號。結果這一群臺獨老將花了幾小時的腦力激盪,硬是想不出新花招,最後只好採用英文字的Taiwan來交差。這種僵硬的腦筋,只能喊一些中間選民聽不懂的口號自爽;讓我相信:2000年以前幫忙民進黨吸取中間選票的最大功臣之一,是那一批統派基本教義派或反共老兵;而2005年後幫忙國民黨吸取中間選票的最大功臣之一,是那一些敵視中華(漢)文化和臺灣國語(北京話)的臺獨老將。
*************
由本附件所列,証明臺灣河洛話(閩南話)與古漢語同音而北京話(普通話)與古漢語不同音;臺灣河洛話(閩南話)與古漢語的同音字,在北京話、客家話、廣東話、四川話、甚至是韓國話…也屬同音字。
(取材自啟業書局印行的《新修康熙字典》,漢字繁多(49000多個字)不及備載,有興趣的讀者可康熙字典自行查考其他漢字的語音)
漢字 古漢語反切注音 同音漢字 古漢語與河洛語同音與北京話不同音,但語音變化的原則相同。
公 (唐韻) 古紅切 工 雞(公) 或 (工)人
古 (唐韻) 公戶切 鼓 (古)人 或 大(鼓)
紅 (廣韻) 戶公切 洪 (紅)色 或 (洪)秀全
侯 (廣韻) 胡古切 後平聲 諸(侯) 或 (後)來
後 (廣韻) 調古切 吼 (後)來 或 (吼)叫
五 (唐韻) 疑古切 午 (五)代 或 (午)後
疑 (唐韻) 語其切 宜 (疑)問 或 (宜)蘭
素 (集韻) 蘇故切 訴 (素)食 或 (訴)訟
姑 (廣韻) 古胡切 孤 (姑)嫂 或 (孤)獨
故 (廣韻) 古暮切 顧 (故)鄉 或 照(顧)
功 (唐韻) 古紅切 公 武(功) 或 雞(公)
暮 (廣韻) 莫故切 慕 (暮)色 或 敬(慕)
吾 (唐韻) 五乎切 梧 (吾)人 或 (梧)桐樹
蘇 (唐韻) 素姑切 酥 (蘇)州 或 (酥)餅
復 (唐韻) 房六切 伏 (復)興 或 降(伏)
思 (唐韻) 息玆切 司 (思)念 或 (司)令台
怨 (唐韻) 於願切 苑 (怨)恨 或 (宛)里
徨 (廣韻) 胡光切 皇 (徨)恐 或 (皇)帝
怪 (唐韻) 古壞切 乖去聲 (怪)人 或 (乖)巧
姦 (唐韻) 古顏切 奸 通(姦) 或 (奸)詐
劍 (唐韻) 居欠切 檢去聲 (劍)道 或 (檢)察官
劉 (唐韻) 力求切 留 (劉)邦 或 (留)名
性 (唐韻) 息正切 姓 男(性) 或 (姓)名
甘 (唐韻) 古三切 感平聲 (甘)苦 或 (感)覺

那些覺得台灣人總是受中國人壓迫的,在掌握了權力之後會做出非常類似中國人的行為。
----------

你每次看到有人吵誰被歧視的時候,大概都是同一個圈子同一群人
2023-05-24 常山七次郎

你每次看到有人吵「誰被歧視」的時候,大概都是同一個圈子同一群人。而這群人的很微妙的是,他們對自我認同為中國人、男性、異性戀、傳統家庭女性、工業、槍枝、經濟發展...都特別不友善,有很明顯的差別觀點與待遇。
他們會說,自己沒有歧視,只是闡述事實。
然而,當你說成年年輕女性有月經週期會因為激素分泌影響情緒,或者是根據統計數據現在台灣島內大多數的愛滋病患者是男同性戀的時候,這時候又變成歧視了。但其實上面這兩件事情也是真實的,那是單純的生理現象與醫學統計。(而且上述的成年年輕女性會馬上歇斯底里起來。)
所以,他們希望人們避而不談的是什麼?其實是這些自認為弱勢者內心的創傷。
想要有效率的侮辱別人,必須要先明白對方最在意的是什麼,以及最脆弱的心理缺憾是什麼。想罵人造成傷害,單純的國罵是沒有效果的。一個髒字都不帶,卻可以引發對方的情緒潰堤、甚至自我毀滅,才是最高級的侮辱。
因此他們的問題並不在於是否歧視,而是它們心理脆弱的部分遭到了侮辱。這些自認為在社會上受到壓迫的族群,他們不希望你談到的是它們的劣勢與短處。
你依照這個思維路徑就會發現,認為女性總是受壓迫的族群,他們其實最想要成為的是那些站在金字塔頂端、富有女性魅力、並且受到廣大男性歡迎的女人。那些覺得台灣人總是受中國人壓迫的,在掌握了權力之後會做出非常類似中國人的行為。
這類人大概都是這個樣子。總之,要是你在某方面很在乎遭到歧視,正恰好就顯露出了你內心的弱點。
也正是因為這些弱點,他們沉迷社群、喜歡團抱取暖,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在社會上才是正常的大多數。但你如何在這樣的一群人之中找到可以稱之為「勇氣」的人格特質呢?

真好笑,一種華語裡摻一些外來語,就不成為華語?福建人到台灣聽的懂這裡的台語嗎?顯然大多聽的懂。日語裡有大量的外來語,你為什麼不講日語早不成日語一百年?兩種語言的關係如何,是科學問題,不是政治問題。

瘋狗一隻!

黃春明先生到大台南人家裡作客

侵門踏戶
跟張銘清有何兩樣?

蔣為文先生缺大氣魄神明也嘆氣

1.黃春明會曉講台語,毋過伊毋bat台語文學
2.黃春明毋bat台語文學,koh kâng烏白批評
3.蔣為文表現出學者的良心kap勇氣
這幾工來,對黃春明罵垃圾話以來,
真濟tsau-that台語的人,嘛罵kah足歹聽,
阮攏會忍受,
向望台灣意識會當早日浮頭,
台語人知通團結,袂koh hông欺負!

那個有外來語就變成另一種語言的說法真的很蠢,好意思到處張貼跟人辯。如果是這樣的人要搞語言政策,我看是災難一場。

短 評-黃春明哪裡說錯?
2011-06-01 時報 【本報訊】
 不可思議,嗆人者還要求道歉!引爆台語文爭議的成大副教授蔣為文,在作家黃春明演講場子上大嗆「可恥」之後,日昨更要求黃春明道歉,否則不排除提告。

 蔣為文說他嗆黃春明,是因為黃抹黑、扭曲、批評台文界前輩鄭良偉和洪惟仁。但,從蔣公布的錄音內容剛好印證,黃春明並未貶抑台語文;黃春明相信台語是生活的語言,而非教室裡的功課,阿公、阿嬤就是最好的老師。黃春明點名鄭良偉和洪惟仁,只是拿自己的作品舉例,認為被漢羅拼音「翻譯」後,不倫不類。

 黃春明哪裡說錯了?作家看待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眼看自己的智慧財產,落到譯者的手裡,拼出連自己都不忍卒睹的漢羅拼字,說一句不倫不類有何不可?

 鄭、洪研究台語文的用心,值得肯定;會譯寫黃春明的作品,應該也是對黃春明創作台灣文學的讚賞。但原創作者不滿意譯後文字,鄭良偉多少也會心有不安,何需蔣為文代為開砲?

 蔣為文自認嗆黃「可恥」只是中性語言,黃用「北京話五字經」罵他,才是真的侮辱人。照蔣的邏輯,是否用「台語文五字經」就不算侮辱人?後輩嗆大師向例是文學界慣常的手法,這場風波,其實讓蔣為文賺很大。黃春明相當釋然地認為事件鬧大沒什麼不好,至少讓重視八卦、血腥的媒體重視文化議題。這下連媒體都被黃春明批評了,前輩出手就是不凡,蔣為文該再學兩招。

龜趣來嘻:反對興建比麟水庫
在一個人人都是評論家的時代,人們往往為了挑骨頭而忘記吃雞蛋。

台文的好看網站在哪裡?一個都沒有啊!

台文的好看網站在哪裡?一個都沒有啊!
By Portnoy on June 3, 2011 3:09 AM | No Comments
台文的好看網站在哪裡?一個都沒有啊!
By 不及於第三者, 13 hours ago
EmailEmbed story
深夜突然對近來的台語文爭議有感而發,以下是在推特上的一些討論,歡迎你的加入。
ReplyRetweet
我要很強烈的問一句:全球之聲有馬達加斯加語,有安地斯山脈原住民說的Aymara語,有馬其頓語...熱愛這些語言的人,每天翻譯校對上稿其他國家的社會媒體訊息,為得是增加網路上該語言的內容,推廣台語文的人做了什麼? Portnoy
15 hours ago
ReplyRetweet
我要不客氣的說,如果到這個人人都可以是媒體的時代,台語文還推廣不起來,那是台灣台語文推廣者自己的問題。 Portnoy
15 hours ago
ReplyRetweet
@Portnoy 我要很不強烈地答一句:最少推廣台語文的人讓維基百科有了全羅白話字版。其他如網路資料庫、電子報、通訊等網路媒體孤狗一下就有。當然,因為全球之聲還沒有台語(以致於您不清楚他們的付出),所以他們顯然還需要繼續努力。 irrenhaeusler
15 hours ago
ReplyRetweet
@irrenhaeusler 這我大致上知道,很遺憾,我還沒看到任何把這語言做活,可以讓一般人每天看的網站,你有推荐的嗎?我在4年前就找過推廣台語文的網友要來做台語版全球之聲,但推不起來。 Portnoy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Portnoy 這樣說,太抬舉媒體了吧? wobblies67
15 hours ago
ReplyRetweet
@wobblies67 我認為一點也不。我還真不知道台語文推廣者有哪些無法突破的困難,到底為何要那麼悲情。 Portnoy
15 hours ago
ReplyRetweet
@Portnoy 你認識多少台語文工作者?我認識的都很正常的活著,悲情的不常見耶~ wobblies67
15 hours ago
ReplyRetweet
@wobblies67 我認識不多,只能說在這次爭議中,看見的都在比悲情的,少有人去想如何把語言推廣跟網路結合。 Portnoy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Portnoy 我倒是在小鎮裏的書局買過海翁雜誌,但沒看在書局看過全球之聲喔 XD brahmantw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brahmantw 看樣子得積極進攻小鎮老闆的電腦了。XD Portnoy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Portnoy 別這樣啦,沒有善用網路就說人家悲情...(而且說實在,台文網頁來,連我都是關掉。在普遍閱讀能力有限的情況下,網路要作為推廣工具會多有效呢?) wobblies67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wobblies67 我就想問,為什麼沒有台文的宅宅新聞?為什麼沒有台文的正妹日報?要推廣語言,就用最吸引人的東西來做啊!如果在學校學了台文,網路上卻找不到有趣的內容,那有什麼用呢? Portnoy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irrenhaeusler @portnoy 連Apple新聞都有,請Google老刀烏白講。 bobtung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bobtung @irrenhaeusler 這我知道啊,但也就這一個? Portnoy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Portnoy @irrenhaeusler 有一個不就很了不起了?老實說,不管是老刀那種或漢羅混合,都不是能讀的語文,念出來才通,和吳語、粵語字一樣傳意但不通用,會能有多廣? bobtung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bobtung 用久了,就通了,除了老刀(事實上,因為我不是Mac使用者,所以老刀的我也都快速看看),還有什麼有趣的網路台文內容可以吸引大眾呢? Portnoy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Portnoy 老刀一種、蔣教授一種,通之前先統一下吧。 bobtung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Portnoy 嗯. @pektiong 剛剛的愛台文網站就是好例子,那我也看不懂,學校學過台語的小孩也看不懂,傳來也是關掉。同樣都有趣內容,國字跟台文的宅宅新聞/正妹日報,你會看哪一種? wobblies67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wobblies67 @pektiong 只要內容好,我連根本看不懂的日文跟西班牙文美女網站我都上了,台文算什麼?不要低估好色者的意志力啊。 Portnoy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wobblies67 而且如果真有台文的這些通俗大眾網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噱頭,我不覺得會推不起來。要是有個布農族語網站專門介紹布農族美女,我絕對訂閱,起碼也會學到身高體重三圍要怎麼用布農族語說。 Portnoy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蔣為文該做的不是去抗議,是去做台文版的宅宅新聞、正妹日報、巴哈姆特...鼓勵幾個學生寫台文部落格變成台文版的彎彎跟女王或是酪梨壽司。如果還有額外精力,全球之聲很歡迎有志之士來做台文版,這句話我已經說了4年了。 Portnoy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Portnoy 全球之聲,這我可以來跟一些朋友建議~ wobblies67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wobblies67 多謝。 Portnoy
14 hours ago
ReplyRetweet
@bobtung @Portnoy @irrenhaeusler 覺得現在台湾最寶貴的資產 是打開電視 有講台語 有講客語 北京話 原住民台還有多的數不清的原住民語言 還包括移民的東南亞語言 台語想作第一順位文字和語言根本只是在複製漢人統治這一各事實

黃春明評台語有音無字是錯的,早在華語文進入台灣以前就有新港文字存在,反台語的中國沙豬們,你們侵略成性的王八性格,根本是畜牲野蠻,不配討論這個題目,黃春明跟你們中國沙豬主義者一個樣,只是在政治霸菱文明的作惡而已,黃春明若不是有漢人的刀槍在背後壓陣,若不是有一群井底觀天的蛙輩膨風的歌德,不會台文【新港文】怎堪稱為台灣鄉土文學作家呢?只是「偽泡」而已。

蔣為文先生有為有守,黃春明只是台灣華文學走狗,用華文寫台灣風土來為華人殖民台灣造業的奴狗而已,怎堪稱為不可恥的台灣文化人呢?還用五字經問候人,只有華文走狗才支持,台灣人沒有這樣子的下流修為。

閩南語霸權 開多元民主倒車
2011/05/30 聯合報民意論壇 拔力‧馬迪可拉岸/原民畫家(彰縣大城)

拜讀26日「多元台灣,別搞族群沙文」一文,筆者感同身受。日前蔣為文副教授與知名作家黃春明先生的適時演出,使得對立問題愈顯僵化。
「台灣人」的名分假象,在一些台灣閩南籍同胞的骨子裡根深柢固。這次事件衍生的問題,就是正版的「鴨霸」心態,假「台灣人」之名行語言霸權之實;也就是假藉「河洛語」凌駕於台灣各族群語言之上、巧取而成龍頭語言,因此「閩南語」改稱「台語」的爭議於焉而起。
「台語」就是「台灣語言」。而今天台灣存在事實的語言包括台灣國家語言、閩南語、客家語以及原住民十個以上的族群語言,乃統稱為「台灣語言」。但很遺憾,今天有些閩籍同胞依然挾人口優勢,欲將自己的「河洛語」轉化正名為「台語」,實在教人匪夷所思。而且更令筆者不解的是:今天台灣已然是現代進步國家,走向多元族群民主社會大融合的時代;但卻始終有一股勢力沉浸依附在族群情結唯我獨尊的舊思想,興風作浪開民主倒車。
筆者身為台灣高砂族、山地同胞、原住民,但從不自許是真正的台灣人;因為台灣經過幾次改朝換代以後,今天國家現狀,所謂的台灣人即指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無一例外。
台灣四大族群早已經彼此通婚。例如,筆者女兒嫁給閩籍台灣同胞,兒子卻娶回閩籍台灣同胞媳婦。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因此,新一代的台灣族群早就已經涵括在兩千三百萬人口裡面;若再二、三十年,很自然將形成台灣人民的主流。因此,四大族群的血脈交融將不斷演化成新的台灣人,應了那首歌:「……從今以後,我可以說: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台灣人」何許人也?不就是你、我、他的融合體、生命共同體嗎?
到了這個時候,你還能繼續狹隘落伍的封建思想搬弄分化「台灣人」講「台語」的權謀論嗎?
諸君賢能,為了台灣的未來,醒醒吧!就算一百個不願意,為了後代子子孫孫,解除你骨子裡的舊思想吧!讓「台灣人」與「台灣語言」的定義更加圓融、圓滿。不然,一再撕裂,台灣社會族群對立何時方休?

當你的時間有限,你要學英語還是學台語?
2023-05-23 常山七次郎

當你的時間有限,你要學英語還是學台語?語言其實是一種集體意識載體。你要浪漫一點說民族意識也好,你要機械一點說那是路徑積分也罷,我們必須承認:精通一種語言到native users的程度是要花一點心力的,甚至許多人終其一生都達不到fluently的水準。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學英語文到可以直接聽外語新聞、聽外語財經政治時事節目、讀外語哲學書籍,需要多少時間?5000小時左右循序漸進帶著理解與意義的讀寫訓練,是必須的。請問,你人生有多少5000小時?
再論這些語言背後的意識形態。台語文的問題是,他屬於儒教文化圈的產物,幾乎與華語文同根。他背後隱藏兩種非常致命且無用的意識形態:
1.不能客觀審視自己的受害者心理
在台語文學很受到推崇的賴和、蔣渭水等人的文章皆是此類,他們的文學所蘊含的東西,坦白說跟華語文的那些古文大家是一樣的。每次我看到很多台語文的愛好者推崇賴和、反對華語文的時候,都覺得好笑,它們明明就是類似的東西。到最後,你就會把所有一切的問題都推向外界,你自己永遠是對的,但你也永遠喪失了精進改變自己的動力。
2.人我分際不明的普世大愛
他們總是把自己的重心轉向外界,要人們去關懷整個社群、甚至是人類世界。這兩點跟西方白左沒什麼兩樣,問題是:審視自身的功夫,他們半點不提。這會讓人變得偏激且自我,最壞的下場就是被革命的烈火吞噬。
真的想擁抱自由?學英文,讀海耶克、波普爾、彌爾、托特維爾、阿克頓勛爵之類的內容,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