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於近年來的街頭或各式社運現場, 青年人穿梭忙碌的身影已經是一幕眾人相當熟悉的風景, 這幕風景使得主流輿論對「青年冷漠現象」的憂心或嘲諷不攻自破, 證明了當代年輕人仍有充沛的行動能量與意願。然而, 青年摸索實踐的道路並不僅存在於街頭, 同樣也開展於繁華的都市中心、被遺忘的都市邊陲、 亟待重新出發的農鄉,以及飽受天災人禍的部落。在這些場所中, 嚐試行動的年輕人持續認真思索「在地扎根」、「校園組織」、「 文化行動主義」、「實踐反思與知識生產」等古老議題, 亦面對許許多多新生的阻礙與矛盾而努力戰鬥;與此同時, 還需時時警醒自己不能落入「唯青年能成事」的思考窠臼, 避免自我重製主流社會對菁英的過度期待。在多重的限制與夾縫中, 所謂「青年」可以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個別游擊、共同前進? 原先鼓舞我們前進的樸素熱情又在實踐現場受到怎樣的考驗與轉化?
主辦單位: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世新大學台灣社會國際研究中心、 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全國青年反國光石化聯盟、 台灣農村陣線
舉辦時間:
2001 年 6 月 12 日 ( 日 ) 上午 9:00- 下午 18:20
地點:世新大學管理學院七樓 ( 台北市木柵路一段 111 號 )
報名網址:
研討會議程
日期 時間 |
100.6.12( 星期日 ) |
09:00-09:30 |
報到 |
09:30-10:40 |
第一場 主題:青年行動與反思 主持人 : 廖本全 ( 台北大學不動產暨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 題目一 : 環境運動的地理學實踐─以柴山保育運動為例 發表人 : 姚量議 / 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題目二 : 日出天未亮─學生自治作為一種霸權社會的抵抗 發表人 : 黃佳平 /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生 評論人 : 蔡培慧 (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 |
10:40-10:50 |
茶敘 & 休息 |
10:50-12:00 |
[ 第二場 ] 主題:青年在原鄉 主持人 : 蔡晏霖 ( 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 題目一 : 帶著龍蝦上山去─我的山服經驗 發表人 : 左富蓮 /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生 題目二 : 原住民社區組織的在地化-以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為例 發表人 : 章思偉 /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研究生 評論人 : 林淑雅 ( 靜宜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 |
12:00-13:00 |
午餐 & 休息 |
13:00-14:30 |
論壇一 文化干擾的對抗性意義 主持人:鄭安齊 ( 北藝大美術研究所碩士 ) 與談人: 干擾學院 諾努克行動小組 |
14:30-14:40 |
茶敘 & 休息 |
14:40-16:10 |
論壇二 校園社團的困境與進化 ─ 談組織經營與挑戰校園價值 主持人:周秀樺 ( 清大外文系 ) 與談人: 台大大新社 ( 邀請中 ) 台大穀雨社 清大頭前溪社 ( 邀請中 ) 清大基進筆記社 東海人間工作坊 ( 邀請中 ) 彰師大傳播文化社 成大零貳社 ( 邀請中 ) |
16:10-16:20 |
茶敘 & 休息 |
16:20-17:50 |
論壇三 城鄉連結 在地紮根 主持人:許博任 ( 台大城鄉所研究生 )
與談人: 與農共學─二重埔的農學實驗 ( 邀請中 ) 郭彥廷 / 清大頭前溪社 我的進鄉路─關於青年進鄉的一些想法 童智偉 / 水果產銷實驗者、台灣農村陣線 攜手同走抗爭路─綠盟與貢寮反核自救會的集體行動 崔愫欣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報導與連結─莫拉克新聞網的災區重建經驗 鄭淳毅 / 莫拉克新聞網駐地記者 |
17:50-18:20 |
綜合討論: 主持人:姚量議 ( 高師大地理所研究生 ) 、何欣潔 ( 台大城鄉所研究 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