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金管會通過潤成標購南山案,問題並不因此結束,立委康世儒今天(6/14)召開記者會,質疑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在標購案通過第二天就對媒體放話說要釋出南山股份、公開上市,是違背了金管會確保其長期經營的承諾;康世儒也對金管會以「中國大潤發」為資產評估的基礎,認定潤泰集團俱備足夠的增資能力提出質疑。而南山工會也應邀出席記者會,質疑金管會對於南山長期爭議的「僱傭、承攬」身份,以及延伸而來的勞退、勞健保等問題,都沒有明確的承諾、把問題推給勞委會,棄守勞工權益。

行政解決不了,爭議繫於司法
關於員工的部份,金管會強調「參據勞委會意見」,而勞委會之前曾提出要求新買家「遵守勞動法令、提撥適用勞退新制人員退休金到指定信託帳戶」,以及「和工會協調溝通」三點意見;在此之外,金管會保險局組長施瓊華說,在通過標購案的時候,勞委會則回覆「尚無其他意見」。工會發言人藍維鼎表示,金管會要求南山針對7,983名適用勞退新制的業務員要提撥6.8億到一個特定的信託帳戶裡,對於其他2.4萬業務員的身份卻不表示意見;潤成董事長鄭銓泰的態度是業務員的身份「要依法院判決」來決定,他認為,金管會的這個態度,根本是變相鼓勵公司對業務員提起民事訴訟。
之前,南山對業務員提起「確認勞雇關係不存在」的民事訴訟,勞委會勞資爭議處處長劉傳名說,資方要告員工,行政機關也沒有辦法;此外,南山對勞保局要求提撥退休金的行政訴訟也至為關鍵;雖然之前勞委會(勞保局)的態度是,南山起碼應該給適用勞退新制的業務員提撥退休金,也等於是承認了這些人的僱傭關係,不過劉傳名說,目前勞委會也是要看行政法院的最後判決。
兩次標購案,沒能解決身份問題
至於「和工會協調溝通」,劉傳名說,潤成承諾會跟工會溝通,指的是在它成為南山資方之後的事情;今年3月31號,鄭銓泰對工會背約,劉傳名說,他並不知道,而像這種在潤成成為南山資方前的事情,也不在勞委會「跟工會好好協商」的範圍內;至於之後潤成是不是跟工會好好協商,「這就要看金管會怎麼處理,他們應該去追蹤」,如果未來資方違背「誠信協商義務」,則員工可以循「勞動三法」程序提起爭議,態度顯得十分消極。
而橫在這一組「勞資」關係前面的,還是員工「承攬、僱傭」的身份問題上,從前一次的博智,到這一次的潤成標購案,最終並沒有能如工會所願,成為解決這一個爭議的契機,最後還是得等法院的判決,根據《勞工保險條例》,勞工新舊制退休的選擇權,到2010年6月30號,就已經截止,之後一律適用新制;一旦行政訴訟勝訴,南山3萬多保險業務員裡,就是勞委會認定選擇新制、與目前南山工會成員大致重疊的7,983位員工,有機會獲得「僱傭」關係的確認、獲得勞退與勞健保的權利,而2010年6月30號之後再成為南山業務員的員工,也將被認定為「勞雇關係」,不過這一切,都還操在行政法院的手上。
就是說,自從AIG危機以來,被南山工會認為是取得僱傭身份契機的標購案,至此差不多塵埃落定,在金管會、勞委會等行政機關不積極利用行政手段迫使南山資方與買主回應工會訴求的狀況下,最終還是回到司法訴訟解決;在勞保局已經在一審敗訴的情形下,未來工會爭取僱傭身份的道路,還很崎嶇。
潤成接手,是否能長期經營?
至於潤成如願標到南山之後,是不是真能好好長期經營?則是另一個焦點;金管會有條件通過潤成標購南山案,有一個重要的要求,那就是潤成必須將取得的南山股份交付信託的比例由先前承諾的70%,提高到100%,以確保潤成長期經營南山的承諾;但是,在通過後的第二天,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就宣佈將要把南山的股票公開上市,使得潤成對南山的持股,從97.57%降到51%;這樣做的問題是,釋股之後,原本潤成交付信託的持股將從南山股權的97.57%,下降到51%,金管會從3月要求補件後所堅持的信託比例「從70%提高到100%」這個保證就失去意義;立委康世儒質疑,目前南山股價已經高達20幾塊,比起原先的標購價8塊高上兩、三倍,潤成透過釋出股權所得到的獲利將有可能大於標購南山的成本,等於不花錢就把南山拿了下來、而透過這樣股權轉手獲利,其長期經營公司的心態,也倍受質疑。
施瓊華強調,如果未來南山的股票要公開上市,還是要符合公開上市的相關規定;施瓊華強調了金管會對最終受益人(尹衍樑)不可以移轉他對公司控制權的要求;但是對尹衍樑放話說要公開上市、釋出持股的動作是不是違背了金管會同意標購案的條件,則始終沒有正面的回應。至於康世儒質疑金管會如何評估「中國大潤發」的資產,施瓊華只是強調這是潤成出示兩家國際評價公司報告,以及金管會委員和同仁「專業判斷」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