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6/29)竹北東海里、隘口里、十興里、芎林下山村等地近百位農民北上總統府及監察院陳情,抗議新竹縣政府擬定之「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計畫」(璞玉計畫)不當徵收447公頃良田土地,並與財團和交大合謀,企圖消滅農業、炒作農地。陳情農民戴著斗笠、拉著布條,高喊「土地正義、農民團結」、「反對台知園區、捍衛璞玉良田」等口號,由十位代表捧著自家田地出產的新鮮蔬果與厚厚一疊陳情書,進入總統府向府方代表陳述農民所遭遇的種種不公義對待,府方則派出陳情科科長陳瑪莉接待。
陳情農民代表、竹北璞玉自救會會長邱鴻鈞向陳科長表示,新竹縣政府一意孤行,根本未曾傾聽在地農民希望繼續務農的心聲,一味與建商和交大勾結,要把大片良田徵收後拿去作為「產學合作」的「產業專區」和住宅區,明顯圖利私人,毫無公益可言。且各項行政程序,諸如公聽會、說明會、公開展覽等,均僅流於形式,並未確實達成匯聚民意、了解民意的作用;新竹縣政府甚至曾在說明會進行途中、陳情民眾尚未全部發言完畢時,逕以「停電」為由,片面草率地結束說明會。如此作為,顯見縣政府毫無聽取民意的誠意,只想做做表面工夫,匆匆跑完程序。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指出,本案的規劃過程毫無透明度可言,在地居民在都市計畫的制定過程中完全沒有實質的參與空間,即使召開公聽會,縣政府也沒有妥善處理民眾的意見。徐教授表示,目前台灣的土地徵收已經過於浮濫,歸咎其原因在於「土地徵收條例」提供了行政機關一項強搶民地的法律工具。現行的土地徵收條例缺乏公益性、必要性的評估標準,導致行政機關可以輕易發動徵收程序,人民受憲法保障的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隨時可能受到剝奪。因此今年7月16日,全國農民要再次集結凱道,訴求務必以最快的速度檢討修正土地徵收條例。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指出,目前全台都市計畫的可容納人口已經達到2400多萬人,而且在2038年以前,都確定可以容納全台灣的人口;換句話說,目前已經存在的都市計畫早就可以讓全國人民都住到都市裡,根本沒有必要再訂定新的都市計畫。「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計畫」雖然以「園區」為名,但事實上447公頃的徵收地中只有82公頃作為產業專區使用,40公頃則由交大以「校地」為名,設立產學合作專區進行招商。剩餘325公頃的土地,絕大多數規劃為住宅區。如此設計,僅是圖利建商,原有屋舍農地的農民在區段徵收後,由於地價被炒高,未必能在原地再買一棟新的房子。因此本案同時欠缺必要性與公益性,根本沒有存在的正當性基礎。
面對十位代表的陳情,陳科長表示會再對個案進行了解,其中是否有浮濫徵收及行政程序不合理之處,並將彙整所有的陳情意見,向總統轉達;至於民間所提出的修法訴求,陳科長也表示將一併轉呈馬總統。稍後陳情農民群眾轉往監察院,向監察委員檢舉新竹縣政府的不當作為;監察委員陳健民出面接待陳情農民代表,並表示將會慎重處理陳情意見。
新聞聯絡人:台灣農村陣線 陳平軒 0972-207-522 林樂昕 0922-69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