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都是請可能患有人格分裂症的人寫社論嗎?

2011/09/05

尹啟銘 100.09.05

自2009年2月政府宣布開始推動兩岸ECFA洽簽工作之後,ECFA就成為自由時報批判的最愛。直到民進黨蔡英文主席公布「十年政綱」兩岸篇,宣布對ECFA概括承受之後,自由時報對ECFA的批判戛然而止,突然失去批判的目標,於是又開始尋覓新的對象,馬政府的經貿政策就成為自由時報新的批判焦點。

9月5日自由時報社論以「馬政府經濟發展政策出現『人格分裂』現象」為題,又開始展開新一波對馬政府經濟政策的批判,可是細究其內容,卻是令人不禁懷疑,寫社論的人是否才是患了人格分裂症?

寫社論人的「人格分裂」現象? 社論批評馬政府經濟發展策略出現了「人格分裂」現象,一方面宣稱台灣投資環境良好,一方面卻將台灣企業趕到對岸。其所舉例子,一方面是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日前發布今年第二次的「投資環境風險評報告」,我國的投資環境評比(POR)排名全球第三位,亞洲地區排名第二;另方面則指稱國人拼命將資金匯出,到國外尋找投資機會,外人直接投資(FDI)連續三年減少。

首先要說明的是,政府絕沒有要將台灣的企業趕到對岸,或許是寫社論的人得了幻想症。 其次要說明的是BERI的評估和台商到海外投資、外國直接投資(FDI)根本是不同的兩件事,寫社論人硬是要把二者湊在一起,是否才是得了「人格分裂症」?因為顧名思義,BERI的重點是在評估「風險」,其分項指標包括營運風險、政治風險、匯兌風險三者,以此作為評估投資環境優劣的依據。

至於外國直接投資方面,必須採用另外的指標。對跨國企業而言,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場規模和市場成長率。依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2010-2012世界投資前瞻調查」報告,對跨國企業外國直接投資最具吸引力的經濟體前五名是:中國大陸、印度、巴西、美國、俄羅斯。在2009年及201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排名前兩位的是美國和中國大陸(在BERI2011年第二次評估報告中,同樣排名第14位),這就是為何台商會前往中國大陸投資的原因。另外,為何2008~2010年連續三年僑外投資會減少,主要原因當然是受2008年全球經濟大海嘯之影響,全球FDI於2007年達到歷史最高峰,2008年、2009年就持續大幅下挫,2010年亦未見顯著起色。

寫社論忌見獵心喜,然後患了「人格分裂症」 分析經濟局勢,必須具有國際宏觀,否則就像井底之蛙,只看到井口之上的天空,搞不清楚因果關係;引用別人研究報告時,也必須對其主題重點有深入瞭解,才不會把兩件不相干的事情硬是湊在一起,這樣才是會得「人格分裂」症。

臉書討論

回應

史明老前輩也說過:林榮三是靠炒地皮起家的,自由時報不會真正反國民黨的!
◎2011-07-14 挺扁聯盟總部 Courage

開欄(http://taiwanyes.ning.com/group/ECFA/forum/topics/zi-you-shi-bao-qu-fu-y...)的Danny Dbj大,您的確提到非常非常關鍵也少人提及的問題,這一直也是真正有心護台保台的獨派民眾最看不透的事實。
既得利益者林榮三、蔡英文...這幫人與國民黨其實是分不開的。這就是為什麼林榮三的《自由時報》,反ECFA簽署反了老半天,真的ECFA在去年6月29日簽成功以後,《自由時報》論調改變,開始認同蔡英文的民主決定ECFA存廢論,甚至沒有大力譴責蔡英文在《蘋果》發言的延續前朝政策論。事實已證明,反對ECFA的只有一般了解ECFA會害死台灣一般辛苦討生活的民眾,大財團與民進黨也是不反對國民黨馬英九與中共簽署的ECFA!
不過我個人對呂副也沒有期待。呂副最近主張「以九六共識取代九二共識」,九六共識也是一種附合李登輝所謂「1996年以後有民主選舉總統的制度,所以從此台灣就是視為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對「中華民國體制=台灣獨派共同敵人」是一種妥協,更無助於台灣人認清「台灣不是國家,台灣尚未獨立,台灣人仍需努力」的事實!現在獨派大老既然已經選擇與民進黨一起墮落、與敵人妥協,而一般民眾也只知道當民進黨奴、選擇跟隨民進黨,只能說:台灣獨立建國是無望的、絕望的。那些獨派大老以為2012蔡英文贏了,蔡英文會解決ECFA賣台協議嗎?ECFA=一中經濟一中市場,ECFA=香港CEPA,ECFA=一中原則。國民黨已被中共招降,獨派大老不要跟我這種後生晚輩說他們都不知道…這可是他們告訴我的!獨派大老卻沒有異議鞏固領導中心,支持一個「手拿十八趴,嘴罵十八趴」、被爆料出來才放棄十八趴的既得利益本質政客、夭壽骨絕對不敢反對國共賣台協議ECFA的蔡英文…唉!我被逼著要投給蔡英文…今後開始學著怎麼當一個中國人,比期待台灣獨立建國卡實在!
「藍綠對抗」?聽你在放屁!我們全被耍了…只有財團治國,官商勾結;一切只要是對財團有利,也不妨引中國狼入室。什麼台灣獨立建國、什麼自由民主、什麼保台護台?居然奢望「終止ECFA」?只要是有礙我大財團既得利益,對我沒好處,我會支持嗎?...林榮三這種炒地皮大財團會支持台灣獨立建國,簡直是太陽打西邊出來。

台灣意識真的只有意識 民進黨顧台灣就跟九二共識一樣都是早已過時的認知
2020-07-06 喜樂島聯盟總部FB

2010年6月,馬英九政府與中國在北京進行ECFA協商,其時民進黨諸核心要員皆表示:『馬政府把台灣鎖進中國,反對ECFA的民進黨、台聯及本土社團也加強抗議力道,加快ECFA新公投連署,積極籌備六二六大遊行,並宣示遊行落幕後將展開「反ECFA護台灣」的十年長期運動!』
今年就是十年運動的到期日,也是ECFA的到期日。完全執政進入第二輪的民進黨,想做什麼,想改什麼,已經無人可制。但民進黨執政團隊表示:『失去ECFA,台灣經濟會窒息。』『沒有ECFA,擔心每年增六百億關稅。』
這是不是『把台灣鎖進中國』?
人都是一樣的人,蔡英文、陳菊、賴清德、謝長廷、游鍚堃...在得到權力後,這些人對初衷的改變,往往都只輕描淡寫的回應一句:『時空環境已不同』。
真的不同了嗎?中國威脅變小了?台灣實力變強了,還是國家主權被承認了?都沒有。只是原本踩著草鞋和台灣人站在黨國體制對立面的民進黨,現在成了黨國之女招安納福的親衛而已。
在台灣處於環境鉅變的關鍵時刻,如果信仰藍的應該抛棄『九二共識』,難道信仰綠的不該抛棄『民進黨等於愛台』這種過時的認知嗎?

台灣意識真的只有意識 民進黨顧台灣就跟九二共識一樣都是早已過時的認知
2020-07-07 喜樂島聯盟總部

2010年6月,馬英九政府與中國在北京進行ECFA協商,其時民進黨諸核心要員皆表示:『馬政府把台灣鎖進中國,反對ECFA的民進黨、台聯及本土社團也加強抗議力道,加快ECFA新公投連署,積極籌備六二六大遊行,並宣示遊行落幕後將展開「反ECFA護台灣」的十年長期運動!』
今年就是十年運動的到期日,也是ECFA的到期日。完全執政進入第二輪的民進黨,想做什麼,想改什麼,已經無人可制。但民進黨執政團隊表示:『失去ECFA,台灣經濟會窒息。』『沒有ECFA,擔心每年增六百億關稅。』
這是不是『把台灣鎖進中國』?
人都是一樣的人,蔡英文、陳菊、賴清德、謝長廷、游鍚堃...在得到權力後,這些人對初衷的改變,往往都只輕描淡寫的回應一句:『時空環境已不同』。
真的不同了嗎?中國威脅變小了?台灣實力變強了,還是國家主權被承認了?都沒有。只是原本踩著草鞋和台灣人站在黨國體制對立面的民進黨,現在成了黨國之女招安納福的親衛而已。
在台灣處於環境鉅變的關鍵時刻,如果信仰藍的應該抛棄『九二共識』,難道信仰綠的不該抛棄『民進黨等於愛台』這種過時的認知嗎?

獨家:移花接木栽贓喜樂島! 當事人拿證據批《自由時報》:非常惡質
2019-11-01 呷新聞 專案中心/發自台灣

喜樂島聯盟30日在台鐵花蓮車站外的廣場擺攤推動連署,卻遭鐵路警察包圍驅離,引發基層質疑綠色恐怖!平面媒體今卻刊出新聞,稱喜樂島人員是於站內連署違反行政中立才遭驅趕,甚至還刊出照片。當事人拿出證據打臉,怒批製造假新聞栽贓,非常惡質!
《自由時報》今報導,喜樂島聯盟在花蓮車站內設攤推動連署呂秀蓮、彭百顯選總統,但為鐵路警察局制止,一度為對方質疑妨害自由,後經站務人員出面解釋行政中立立場,對方始結束連署活動。該報甚至刊出照片稱,「喜樂島聯盟在花蓮車站內設攤推動連署呂秀蓮、彭百顯選總統(記者劉慶侯翻攝)」。
當事人今提供證據打臉,怒批《自由時報》製造假新聞栽贓,他強調,「請比對我們當天拍的2張影像。喜樂島聯盟旗幟的顏色是藍色。而前述自由時報登的是橘色,就穿幫了,非常惡質。」當事人向《呷新聞》透露,《自由》記者的第一張翻拍照片不是現場的照片,「我們原本是在樓下的柱子旁,後來警察叫我們去手扶梯口招牌下」。
喜樂島高層聞訊則怒批,「《自由時報》已經成為蔡英文的御用媒體了,假新聞製造中心!」同時更拿出證據打臉《自由時報》,強調該報所刊登的照片是位於台北市中原街三號的連署站,根本不是《自由》圖片解釋的「在花蓮車站內設攤推動連署呂秀蓮、彭百顯選總統」。喜樂島高層再批,「可惡到了極點,張冠李戴!」此外,副主席施正鋒也在臉書發文痛批,《自由》變成幫兇,「我們的伙伴根本沒有進入花蓮火車站內,旗幟顏色也不對。」

《呷新聞》認證:《自由時報》「穿鑿附會」、「不做平衡報導」!
--------------

民視董事長王明玉5點聲明反擊「搬走逾11億元公款」 前董座郭倍宏再公布對話紀錄嗆:秀下限!
2020-04-30 呷新聞 財經中心/發自台灣

民視股東會即將召開,現任董座王明玉勢力與前董座郭倍宏、田再庭的勢力已展開角力。王明玉頻頻透過《鏡週刊》與《自由時報》放話,拿前董座郭倍宏的經營狀況來開刀,讓挺郭派日前也發布聲明反擊。今王明玉再發布5點聲明反擊挺郭派指控的「搬走逾11億元公款」,讓郭倍宏再搬出對話紀錄反嗆「秀下限」!
民視股東會5月5日將召開,前董座郭倍宏與田再庭的勢力傳出蠢蠢欲動。讓現任董座王明玉大為緊張,繼透過《鏡週刊》放話後,今(30日)不只發出聲明,更接受《自由時報》專訪,並在該報刊登大篇幅廣告。聲明指控,過去郭倍宏任職董事長時,在沒有具體計劃下,拿10億民視股票向銀行貸取5億元,還自刻民投的大小章,分別將其中4.5億和3000萬轉到自行開立的高雄京城銀行及林口第一銀行,這些鉅額且沒有確定用途的貸款,造成民投的財務危機。她聲稱,「私開帳戶也是郭倍宏當初3分鐘下台的主要原因,他去年3月19日把這些貸款清償,但仍讓公司無緣無故損失近300萬元利息」,而這近300萬元郭倍宏至今尚未償還。
對此,郭倍宏今天下午發聲明反擊,公布台新銀行的對話。從台新銀行的回報對象是王明玉就可以知道,這筆貸款一直都是她全權處理。其實民視的財務、股務,自創辦人以來都是王明玉在掌管。聲明質問王明玉,台新五億貸款是為了民視影城三期工程的進行,是民視董事會決議核准的事項,在會議紀錄中都明白載明;若是如王明玉所說的「無故」,董事會怎麼會同意?既然董事會都同意的,又怎麼會是「私開帳戶」?
聲明怒轟,在民投董事會決議核准並授權郭全權處理後,郭即交付王明玉執行;在王明玉辦理貸款期間,董事長郭倍宏僅依監督之責,表達過一次關懷致意。在貸款核准後,財務部楊明書經理保管1750萬作財務運用,其餘4億8仟250萬分別滙入其它三家銀行帳戶保存。五億貸款本來就是作為風險管理的保障,預備期間尚無需求,所以「從未動用」,這從帳簿明細中就可以證明。財務林秋宜也曾報告,她每月都有定期向三家銀行對帳查核無誤。
「富冠全球」案件最後為什麼不起訴?聲明表示,「主要不是因為查無實據,而是因為告發人撤告。而且在案件調查期間,郭董因為發現王明玉的富冠全球嚴重違法,還拖累了不知情的田再庭榮譽董事長同列被告,因此拒絕主動提供公司資料給調查局,並命令王明玉必需關掉富冠」。而郭倍宏離開民視後,民視文化董事長李南山也才剛上任,委託張福淙會計師繼續追查富冠案。結果是王明玉5天內就撤換了李南山,改由她自己當董事長,因為她知道民視文化董事長有權再次提告。
聲明稱,郭倍宏當時接受董事會的決議,為了公司要執行的項目,以公司名義貸款。撥款後,除了公司財務部運作的1750萬外,全都不曾動用,「利息是公司的責任還是郭個人的責任?王明玉五億元抺黑被拆穿了,拿利息硬拗,只是想多個事由混淆視聽而已。何況從一開始想抺黑的『五億』到現在的『三百萬利息』,前後也差太多了吧?怎麼不先為之前的惡意誤導澄清道歉呢?王明玉是因為謊言被戳破,無話可說,所以鬼扯遮羞嗎?」最後更批專訪王明玉的《自由時報》「穿鑿附會」、「不做平衡報導」,更酸「難怪要把這篇鬼扯放在自由『娛樂』,還真是用來讓人娛樂的」。

2019年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居然作出許多背叛民主、打壓言論自由的事情。阻擋『東奧正名公投』、把民視胡婉玲叫進總統府,很難令人不聯想和郭倍宏下台、腰斬最受歡迎的《政經看民視》有關。三立電視老闆介入民進黨中常會、中執會權力核心,形成外界所稱的『海派』,這和《聯合報》《中國時報》報老闆當國民黨中常委,有甚麼不同?不但如此,連《自由時報》的一些專欄作家和政論家都抱怨,他們批評蔡英文和民進黨的文章都被拒登。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情形。我們雖然沒有掌握民進黨利用執政的權勢影響這些媒體的證據,但是事實結果確實是如此。這是『報格』淪喪的事例。
---------

報格.黨格.國格.人格
2020-04-17 民報 陳銘堯/笠詩人

雖說「人權天賦」,但是人權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就如上帝讓樹上長滿了果實,但是人類想要吃果子,還是得自己動手摘。台灣人爭取人權的歷史,遠的不說,近的從國民黨流亡政權竊據台灣這七十二年來說,可以用「可歌可泣」四個字加以形容。在戒嚴時期,國民黨掌控媒體箝制言論自由的手段,可說無所不用其極。對追求民主自由的台灣人來說,那是一段淒風苦雨的辛酸歲月。對1980甚至1970以後出生的年輕人來說,如果不知道那一段追求人權和自由的歷史,或許不能體會今天他們所享有的自由和人權,是經過多少民主鬥士流血流淚的犧牲才爭取到的果實,是多麼珍貴、多麼得來不易。
早期的電視三台,華視、中視、台視全部由國民黨掌控。報紙則是由聯合、中時、中央三大報壟斷,毫無『報格』可言。國民黨以缺紙為由,限制人民辦報,這是中國人除了指南針、火藥、造紙之外的偉大發明之一。很諷刺地,中國雖然自稱發明指南針,但是國家現代化仍然迷路,以致軍機軍艦像迷路一般,在台灣和日本海域繞來繞去,不知目的為何;雖然說火藥是他們發明的,但是今天被火藥炸得最慘的,非中國人民莫屬;而發明造紙的中國人卻跑路到台灣宣稱缺紙,所以不准人民辦報。在我來看,台灣缺的不是紙,而是「自由」。國民黨在中國被共產黨打得抱頭鼠竄逃到台灣流亡後,對於人民的嘴巴極度恐懼,言論自由乃成為這個殘暴的外來政權的夢魘。警備總部、總政治作戰部、國安局、情報局、調查局、新聞局傾全力控制資訊的流通,完全剝奪人民知的權力不說,還不准人民有說的自由。害怕人民言論自由的程度,和今天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維穩的作法,何其相似。
然而,台灣人爭取言論自由的民氣,沛然莫之能禦。國民黨政權還算懂得大禹治水,防堵莫如疏浚的治水之道,所以雖然控制言論自由仍然霸道,但是他們很巧妙地運用「軟索牽牛」的方法,細膩操控副刊文藝,以吸引日漸流失的民心和閱讀群。這個操控的證據,由在美國大學任教的張誦聖博士,以簡體字版在南京出版的學術著作《台灣文學生態》稍稍加以批露了。可能以同樣的算計,國民黨讓作為民意壓力鍋洩壓閥門的《自立晚報》得以創立。雖然這個比較具有批判性的報紙,其言論尺度仍然受到嚴格的管制,但是成為當時台灣追求言論自由的人民的最愛,乃是必然的結果。就因為《自立晚報》表現了最起碼的『報格』,人民對吳三連發行人、編輯、記者乃至評論家,不但欣賞,而且敬佩。
後來報禁解除,本土自由派人士曾經辦了諸如《自立早報》、《首都早報》、《台灣日報》、《台灣時報》等報紙,但是辦報耗費鉅資,經營不易,實在難以為繼。只有資力雄厚的《自由時報》一枝獨秀,成為台灣的第一大報。這固然要歸功於報禁和戒嚴的解除,使得言論自由可以在《自由時報》得到完全的發揮。黨外運動乃至衝破黨禁創立的民進黨,和黨禁解除之後的民氣,都有利於這個本土大報發揮言論自由。《自由時報》林榮三、編輯、記者和評論家,都成為追求自由民主和獨立的領頭羊。而由民間集資創立的民視,以『台灣的眼睛』、『人民的心聲』為口號,同樣在國民黨三台之外,成為受到台灣人喜愛信賴的電視媒體。尤其在郭倍宏董事長的經營下,彭文正主持的《政經看民視》批判政府和政客的弊端,不分藍綠,也不留餘地,成為台灣人不看睡不著的政論節目,收視率也成為政論節目的前矛。這固然也是大勢所趨的結果,但是堅守為民喉舌的『報格』才是受到閱聽大眾支持的原因。
然而就在台灣人辛苦抗爭幾十年、終於爭取到言論自由的時候,誰也沒有料到:2019年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居然作出許多背叛民主、打壓言論自由的事情。阻擋『東奧正名公投』、把民視胡婉玲叫進總統府,很難令人不聯想和郭倍宏下台、腰斬最受歡迎的《政經看民視》有關。三立電視老闆介入民進黨中常會、中執會權力核心,形成外界所稱的『海派』,這和《聯合報》《中國時報》報老闆當國民黨中常委,有甚麼不同?不但如此,連《自由時報》的一些專欄作家和政論家都抱怨,他們批評蔡英文和民進黨的文章都被拒登。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情形。我們雖然沒有掌握民進黨利用執政的權勢影響這些媒體的證據,但是事實結果確實是如此。這是『報格』淪喪的事例。從民進黨和蔡英文這一兩年所暴露出來的種種倒行逆施如總統初選一再作弊,加上她的博士論文疑點重重、說不清楚、講不明白而欲蓋彌彰,我們當然有合理懷疑的理由。民進黨現在表現出來的是『黨格』的淪喪。
談到對台灣獨立『國格』的推動,本是民進黨的黨綱;但是現在不但不作為,甚至還開倒車,阻擋『東奧正名公投』。連武漢肺炎之際,要贈送他國口罩作善事外交,也派CHINA AIRLINE飛機運送,把功德作給了CHINA。在民進黨內,則意欲取消台獨黨綱,還想要由台灣人政權重發沒有正當性的中華民國身分證,動機實在令人懷疑。這種關乎全台灣人民身分地位的事情,也不曾尊重台灣人的意見,就逕行宣佈。這是民進黨自稱的民主和進步嗎?
追根究柢,『報格』、『黨格』、『國格』的淪喪,全部都可歸咎於政客『人格』的淪喪。現在主要媒體已經喪失『報格』之際,只剩下陳永興社長主持的《民報》在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堅守正義和批判精神的『報格』而奮戰不懈;我們也看到總編輯和工作團隊不眠不休的工作精神,還有一群專欄作家秉持正義的原則對時政作出公正不阿的批評,目的無非為了追求一個美麗良善的台灣國。當大部分民進黨政客在爭食執政大餅而忘記當年奮鬥的理想的時候,他們的『人格』變得猥瑣而醜陋;反而《民報》這些不忘初衷的民主鬥士,彷彿回到當年在困難中追求理想而充滿朝氣的時代一般。當我看到為理想受苦受難而奮戰不懈的人,他們的生命是那麼充實,面貌是那麼純潔而美麗;反而那些政客為了一點私欲享受,就使生命變得猥瑣而不自知,是多麼可悲啊!
但是這些已經腐化的政客,已經不可救藥。反而人民為了自己的自由和幸福,應該趕快覺醒過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來支持為人民爭取知的權力和言論自由而奮戰不懈的《民報》!

時報高層鬥爭內幕(二)
2007-10-17 數位網路報 本報特稿

自由時報經過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嚴格的稽核後,宣布每日有費報發行72萬2817分,由此證實該報為台灣第一大報。本來這是一椿可喜可賀的事。但是從我本身三次與該報聯繫,居然該報無人知道現任社長林鴻邦的簡單學經歷,讓我感覺:這種第一大報,只是數字上的第一,真正的內涵還差得很遠;難怪自由「從古至今」發生不少光怪陸離的事情,令人嘆為觀止。
根據我的紀錄,2005,2,18,那時自由時報還在台北市南京東路時期,當天上午10:30左右,我打當時的自由總機02.2504.2828找發行人吳阿明。總機說他要下午才到,並問我來意。總機即刻將電話轉給人事室某小姐,她說,未奉命,不敢說出社長林鴻邦的學經歷。11:05我再電人事室,一名陳小姐接,她推說,人事主任朱邦華出國要下週才返台,他並沒有保管林鴻邦的資料,所以不知他們的學經歷。我留下電話,請轉告朱主任回國再聯絡。結果是毫無消息。
二年半以後的今天早上11時許,我打電話找朱邦華和吳阿明。該報都說,要下午才到,總編輯陳進榮也是如此。後來我就打電話到朱主任寓所找他,他說不知道社長的學經歷。下午4時許,找到發行人吳阿明,也是不曉得。吳說,只知道社長小學在台畢業後就赴美留學,其餘詳細學經歷均不知道。
我在2005,2,18寫道:報社的社長簡單的學經歷這種資料,報社沒有人知道,這不是笑話?
自由的記者常常採訪別人。當別的同業要採訪他們時,卻一推二百五。這種態度實非正常報紙所應為。所以吾友吳豐山曾說:台灣的報紙是最落伍的行業,真不是蓋的!
兩年半前,我遇到的情況,到現在沒有改變。自由,你要醒醒啊! 自由常常陶醉在「台灣第一大報」的美夢,並且沾沾自喜。其實,因為本土的自立、台日先後關門,熱愛台灣的一群人才轉而支持自由。在林榮三領軍的這家報紙,無論人才、內容和經營都不如其他兩報。即使是資料庫的市場,也難望兩報項背。對於報紙瞭解的人,只要到一般圖書館走一趟,就可知道。像這種報紙,即使每天印出百萬、千萬分,會讓人尊敬嗎?要是沒有林榮三「起販厝」所賺的大把鈔票,情況是相當危險的。

我國著名的前華府記者續伯雄回憶說,歐陽醇教授在「自由日報」(自由時報前身)的不快心情,新聞界人盡皆知,主要是被一個向所看重的學生(註:指顏文閂)以狠毒手段相逼所致。他在多次來函中表示,自由的兩個主事者(指出資的董事長林榮三與發行人吳阿明)本非報人,甚至嚴格說來連個知識分子也算不上(註:林榮三僅是開南畢業,吳阿明學歷也低,指他們受教育有限,眼界不高),他們只問廣告能刊登多少,根本不問報紙為何物。歐陽醇所以應允去為自由主持編政(註:擔任社長),一則「舊疾復發」(指熱愛新聞的毛病又犯),以為又找到一個「用武之地」;二則該報能由台中遷到新莊發行,是因得到宋楚瑜的支持,並有好友王洪鈞先生主持筆政,故開始十分樂觀,期望在他專業的督導掌舵下能讓該報脫胎換骨。雖然經他一年之努力,將發行由5.3萬分發展為14萬分的中型報紙,但他的全盤理想仍然是落空了。他相當失望,也很難過;只因為主事者(林榮三)原非報人,對他們前恭後倨的無禮態度並不氣惱。真正讓他傷心與怒不可遏的事,是他被一個他向所欣賞的學生背後捅刀,暗下毒手,以惡狠的手段逼宮(註:學生顏文閂,逼迫老師讓下社長,自己再接任該職),事後還花言巧語誆騙於他,所以他才公然說了一句「欺師滅袓」的重話,顯見他為了此事怒氣之甚。
為了此事,他十分氣餒與自責,他連續去信對續伯雄說:「包括我自己,對此事也應檢討。這不僅是新聞報育的失敗,也是台灣整個教育的失敗。」

四件事讓不少人對自由失望:
1.假日台北縣市版經常廣告擠掉新聞。雖說廣告是報紙命脈,但是老是比兩報新聞少那麼多,實難向讀者交待。
2.過去一直說,聯合、中時加入,自己才要參加ABC(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如今情況依舊,為何單獨行動?說不出理由。
3.處理周富美事件,貽笑大方,非大報風範。
4.幾十年過去了,沒有出版過任何週年慶的專書,忽視文獻的程度令人震驚。林榮三、吳阿明或其他的相關人士,均未留下回憶錄供學術研究,非常可惜。轉瞬間,報社三十週年很快就要到了,是否能預先準備?
感覺上,自由已經長成大人,卻一直還穿著囝仔衫,非常不協調。
以下是自說自話,自己的回應:「說到自由,你不能不生氣!
連基本的資料都沒有,還辦什麼報?
總編輯有人幹這麼久?是否因為聽話、配合度高,就一直幹到老死?
榮三大大,請多為報社著想!請不要當皇帝,要多聽民意!」

*reporter on 2007-10-19 10:06
自由時報還有兩件重大怪事:
1.直到今天為止,沒有工會。這是其他媒體界少有的現象,有興趣者可以深入探討:到底是員工不敢組織,還是老闆做出的手段?或者是真的「報社一團和氣」,「沒有必要」?
2.自由時報屬於「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才七千萬元,實收也是如此。這種資本額和實際差很多,是否在法令上站得腳,相關單位也可深入追查。

*reporter on 2007-10-20 21:42
今天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在台南市安南區參加國家歷史博物館開館典禮時說,四百年來,台灣的歷史大多是荷蘭人、日本人寫的,缺少台灣人史觀,非常的遺憾。就好像求職者自己的履歷、自傳請別人寫,一樣的荒謬。
自由時報無史,最近在大陸的網站上看到很多林榮三的資料。自由時報的歷史,將來難道要讓大陸出版嗎,或者是由中時、聯合幫你寫?萬一有一天變成這樣,那才是林榮三的悲哀!

慣竊改做抓耙仔?
2010-12-29 中國時報 社論

最近兩周,台灣某家經常「自由合成照片」的墨綠媒體(自由時報),忽然開始關心置入性行銷的問題。這家墨綠媒體一向對兩岸議題好惡分明,對於馬政府施政批評則獨沽一味;兩年半下來,一向在「親中、賣台、統一、投共」等自設的稻草人框架中遊走徘徊。這樣意識形態掛帥、沒有自主判斷的媒體忽然開始關心媒體經營理念,真的令人錯愕。
記得數年前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扁政府每逢選舉就要製造一個激化對立的話題,引發民眾對於對岸的仇視感,而扁政府則儼然是代表台灣主權、受到中共打壓的被迫害者,進而希望民眾將這樣的同情心投射,增加執政黨選票。讓大家印象深刻的鮮明例證,當然就是「入聯公投」。斯時也,諸多深綠媒體當然是政府置入性行銷的最大宗,其逢迎配合不在話下;但堅守自由主義、不屑為虎作倀的媒體,就被扣上「統媒」大帽。當時,前述「自由合成」媒體一面拿政府預算、一面吹捧政府政策的那副醜陋嘴臉,讓所有正港的媒體學者與工作者汗顏。殊不料二○○八年政黨輪替後,自由合成媒體頓時忘記了自己見不得人的過去,竟然開始談起新聞倫理與規範;其變化之大之快,著實讓人吃驚。
但既然要談新聞倫理、要講置入性行銷,我們就來好好談一談。所謂置入性行銷,是指政府或企業以金錢購買廣告,但是要求媒體以報導、訪問、座談等非廣告、且未區隔的方式來呈現其內容。這種「非廣告型式的廣告」,其目的當然是要卸除閱聽人對廣告的防禦心,進而增加對其內容的接受度。簡言之,置入性行銷是廣告的一種,只是更多了一層操控(manipulation),在廣告主與閱聽人之間增添一層資訊不平等。
在概念上,所有廣告的目的都是要「影響」消費者或潛在購買者,讓他們覺得某種商品或主張是好的、值得接受的。直觀而言,「影響」與「操控」的界限極難掌握;而企業廣告若是多說自己產品的好處,不提自己產品的缺陷,恐怕也沒有人會說那是「操控」。同樣的,政府推動政策需要向人民解說、要得到人民的支持,故政府當然也有做廣告的正當性。政府政策有利有弊;而當政府做政策廣告時,難免也會多說政策的好處、少提相關缺點。
但是,民主國家對於政府廣告的要求,通常比企業廣告要嚴,這是有道理的。在民主國家,人民是主人,所有官員都只是人民公僕。依學者費金(J.Fishkin)的論點,人民公僕所有的政策思辨都不能悖離「不得操控人民」準則;其施政說明或廣告,都不可以用隱匿或誤導資訊的方式,陷人民於錯誤判斷,操控其可否決策。此中道理很簡單:我們不容許僕役操控主人,當然就不容許政府公僕操控誤導人民頭家。
既然「影響」與「操控」兩者之間不易區分,而民主政治又絕不容許政府操控人民,那要怎麼辦呢?我們在此要提出以下三個呼籲:
一、對於企業,由於沒有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主僕」關係,故企業若要以置入性行銷的方式做廣告,容或有所爭議,但國家不宜介入規範。其間分寸,要由媒體與企業自行決定,最後則由閱聽大眾做裁判。
二、對於國家,我們很難立法要求政府做廣告的形態;但至少可以要求政府所有形式的廣告(包括置入行銷)都要有足以辨識的區隔性,或參酌國外先例辦理。民眾由此即可充分得知其廣告本質,也就大幅減少了「被操控」的風險。
三、綜前所述,所有置入性行銷的被規範對象,既不包括企業,也不包括媒體,只有政府該納入規範。政府的廣告預算來自人民,理應向人民告知其使用狀況。登廣告或置入性行銷均應透明化,明確接受監督,一則避免前述操控之弊,二則揭示預算之使用,也是對人民負責的表現。
總之,本報對於置入性行銷的原則與立場,概如前述。我們歡迎國家立法、或以立法院主決議之方式通過執行,本報樂觀其成;但即使如此,對於若干媒體以往甘為鷹犬、擁抱特定當權派、飽食置入行銷預算,今天又改做抓耙仔的醜態,台灣人民也不能輕易忽忘。

何景榮:民進黨新南向失敗 不接地氣
2024-06-12 中評社台北6月12日電(記者 張穎齊)

民進黨政府為脫鉤中國大陸市場,大推新南向政策。台印混血的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助理教授何景榮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蔡英文過去8年執政已證明,新南向政策失敗,不懂東南亞民情、不接地氣、更不尊重專業,任用親信、浮報公家機關預算,搞得詐騙橫行,新上任的賴清德更是不在乎,只為一味抗中,這些都是失敗的主因。
何景榮,出生於印尼雅加達,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社會學系博士,東南亞裔台灣新住民第二代,歷任德國圖賓根大學訪問學者、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商業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專欄作家、2016十大傑出青年、民進黨新住民事務委員等。曾加入過民進黨、台灣民眾黨,現為台灣新住民黨員,常上政論節目。
何景榮表示,蔡英文新南向政策明顯就是想取代大陸市場,但回顧8年,大多數都是失敗的,比較成功的反而是大專院校自行招生推廣。在陸生無法來台的情況下,台灣又面臨少子化、難招生。他任教的淡江大學原本是陸生第一多的大學,如今則要大部分倚賴印尼、越南學生,大專院校做得比政府更好。
何景榮說,民進黨新南向政策失敗的主因,包括不接地氣、不瞭解東南亞民情。比方外交部2016年曾說,對東南亞,只要會英文、中文即可。但他出生的印尼,其實是沒用英文來當主要溝通工具的。印尼、越南超過1億人口,母語都不是英文。民進黨政府不瞭解當地,無法打入,成了最大問題。
何景榮指出,外交部曾想每個月250美元(換算新台幣月薪約7500元)在越南胡志明市招聘會三種語言的人才,完全不瞭解胡志明市收入很高。台灣官員不切實際,還以為東南亞很落後,證明民進黨政府不尊重專業。另外,民進黨因是街頭起家,外交人才很少。
何景榮說,當然新南向政策立意甚佳。東南亞的確是崛起的市場,因此中國大陸也相當重視,興建北起中國昆明、南至老撾萬象的中老鐵路,與日本競爭高鐵標案等,想打進東南亞市場。可惜民進黨政府本質太差,對新南向政策是不尊重專業、又浮報公家機關預算、且任用親信,是造成過去8年大多都失敗的主因。
何景榮向中評社說,民進黨為了應付失去了大陸市場,推新南向政策。但有趣的是蔡英文第二任2020年後,就開始很少講新南向政策,因為要親美。美國老大哥想推的是印太戰略,非新南向。而民進黨又是對美國進行一面倒押寶,其實是很危險的。在中美之間,是不能一面倒。
何景榮直言,賴清德520上任,就職演說更完全隻字未提新南向政策,一是要繼續延續蔡英文路線、押寶美國;二是賴清德本身就是極端意識形態掛帥之人,賴心目中的台獨理想遠比台商的飯碗更重要。蔡英文時代,還會跟台商人說進不去大陸、改進東南亞市場;但賴清德顯然是毫不在乎,新潮流只圖雲豹能源等。接下來4年若還有新南向政策,那只會更悲觀,賴是政治掛帥,這些都不是台商所願。
對於台灣經濟困境以及出路?何景榮說,台灣少子化嚴重,沒生產力、沒消費力;唯一解方就是學習已開發或發達的國家、地區,比如新加坡、香港。比如新加坡有開放更多的移民進來,包括中國大陸移民。如今中國大陸、印度都是人口最多的國家,反觀台灣卻還在一味抗中。
何景榮說,台灣應該朝向開放更多移民,應學習新加坡或香港,讓優秀人才導入台灣,不該分國籍、血統、意識形態才對。

政治縱深的經營
2013-07-08 新台灣新聞周刊網站 老包(新台灣新聞周刊社長詹錫奎)

親愛的讀者:謝長廷剛結束在香港舉辦的,歷史性首次民共研討會,以及赴深圳公開與台商座談;某家本土報(自由時報)雖然不改其職業獵人本色,持續對謝射箭,但仍然無法阻擋一個議題創造家為台派脫困努力尋找出路的初步達陣。
謝出發去香港時,未來事件交易所的民調指出,有64%民眾支持謝去從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綠軍兩岸探索任務。在資訊不公平的惡劣環境之下,謝仍然獲得最多支持。這表示相當多民眾,很期待有人為長期低潮的台灣生命力,帶來一些有意義的刺激與再掀風潮。而備受台派當權者──黨機器與報紙──排擠打壓的謝,反而是他們認為在非常時代,可以有所作為的拓荒家。
提到謝的拓荒精神與能力,很膾炙人口的,應該就是一九九八年替綠軍去高雄院轄市開疆闢土的經驗。高雄從本來的綠軍荒漠地帶一夕之間成為綠軍版圖,反而在台北尋求連任、又號稱施政滿意度超高的阿扁竟然在同時間替綠軍丟掉版圖──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兩者到底有什麼差異?十五年來很少人談到這個「關鍵密碼」。或許等我們弄懂這些,也就是台派最具代表性的長處與短處,台派菁英會從中間得到珍貴的啟發,也較有可能去為「台灣再起」做出貢獻。我們今天就來談這個。
謝長廷這一次去香港和深圳,進行歷史性綠軍化解紅軍敵意的任務,人還在前線,已經有一股勢力在後方放火,打算燒掉他的住家大本營──大家結結實實見識了某家本土報要獵害他的企圖:用一則杜撰的新聞標題,去創造謝的種種政治罪狀(污衊謝「肯定」國共簽署服貿協定,並誘引台派幾個有「政治家暴」症候群的粗魯漢對謝無情鞭笞)。對習慣看這一家報紙的台派支持者來說,這種利用媒體優勢瘋狂打謝的力道,算是相當惡毒猛烈。然而我們冷靜一想:當年謝要南下開疆闢土時,不是也曾經被污衊收取宋七力政治獻金,宋七力是「神棍」騙財等等?後來透過司法,雖然證明皆是不實指控,反而聯手陷害他與宋七力的人紛紛遭到司法判刑或人身遭遇陷入不堪之風暴。但在當時,由於是強勢主流媒體聯合特務等惡勢力試圖一舉鬥倒謝,那聲勢更是洶湧嚇人,會令人暫時停止呼吸的震撼!
因此,謝當年算是揹著宋七力事件的負面沉重包袱,南下開疆闢土的;一如今天他明明是在盡心盡力為綠軍開創兩岸通道,避免選舉時繼續翻車深陷國共聯手鬥綠軍的宿命漩渦,但仍有以本土報為打謝基地的邪門力量持續對他新聞霸凌。簡單的說,我們社會將能人往下拉扯、消耗沈淪的力道始終存在,陳水扁就是被這一股力道捲進漩渦沒頂的──當然,有人會以一九九八年他雖輸掉台北城連任之戰,卻在一年多後贏得總統寶座,這樣的命運傳奇來規避探討他搞丟台北城的「潛在病毒」;然而正因為潛在病毒的影響,阿扁取得總統寶座並不是禮讚,反而是一種人生的巨大詛咒,大到甚至把整個綠軍也拖下水,平添不少掙扎脫困時的重荷。總之,回到一九九八這個「歷史戰場」,去檢視那些向上提升與向下沉淪,相互交織的因素是有意義的。
我也是這幾天才發現這個,造成分叉點的「關鍵密碼」。謝剛從深圳回國時,本土報仍持續把媒體公器當遊樂場,高舉謝的人頭照,任一些進場的「遊客」射靶,以便領取媒體曝光獎賞……;我覺得這種橫柴入灶的辱罵對謝很不公平,但也想到當年宋七力事件的龐大資訊凌遲,立即有一些感慨。我想到:謝一直在幫台派綠軍拓荒開墾,而在前方開墾的人一定是披荊斬棘,渾身是汗,交織血絲,回到後方還被一些人嫌臭嫌髒……因此就發了一通簡訊給他表示安慰。我說,「拓荒者總會被嫌臭汗酸」;不久他回曰:正是此刻的心情描述。我就說,有機會還是要把感受說出來,「給後輩留下一些歷史典範紀錄」;他說,明天去三立講好了。
到了隔天我看那一場電視專訪,他還是沒講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的感受,反而說不必停留在那些冷潮熱諷的小節。而現場的名嘴提問時,稱讚他不斷「為綠營創造公共財」;他也沒有露出得意喜色,反而敘述他在進行兩岸接觸時,一再說只求「平衡交流」,沒有要與國民黨「爭寵」,也希望對岸不必「有了新朋友,就放棄老朋友」……等等。
我就因此發現他有一套自我昇華的機制與哲學,這一套人生哲學讓他渡過宋七力事件的洶湧瘋狗浪打擊,並能成功當選高雄市長。而另一方面,阿扁則是完全相反的風格,因此輸掉占連任優勢的台北市長。我可以列舉若干具體的例子,來證明謝是有「政治縱深」思考的經營家,但阿扁卻是淺碟子正面衝突理論的實踐者(我相信這是來自新系邱義仁影響,扁多次說「寧過勿不及」──棄「過猶不及」古訓,這應該是邱的發明,因為新系在早年就有特別研究這一套鬥爭理論,這一點將來有機會再談)。
舉例來說,宋七力事件發生時,因宋屬非主流宗教,很容易遭受主流媒體的醜化打擊。一般政治人物碰到非議時,多會選擇切割與落井下石;但謝自始至終沒有切割,也寧願自己受苦,去法庭展開宗教自由的抗戰──據說這一點當時讓宋在南方的信徒相當感動,多數原為深藍支持者反而倒過來替他拉票。另一方面,當時身為台北市長的阿扁,卻迫不及待的和謝切割,不但多次在媒體面前對謝落井下石,還大動作去拆除宋精舍的老違建,完全不顧之前謝幫他「每日一問趙少康」輔選大功與情誼(扁拆宋老違建立即得到「報應」,自己也被舉發家中有老違建,非常尷尬)。
陳進興挾持南非武官人質事件也是如此。謝冒著生命危險進屋去營救人質,也被白冰冰誤會謝是「幫歹徒講話」(為救人質,答應幫陳家人法庭辯護),甚至指控謝「不是人」;謝都表示諒解,並同情白之家變遭遇,不曾有過回嘴或反駁。另一方面,扁在台北發生的公娼抗議事件,他卻是一貫以冷漠待之,並未好好處理該弱勢受衝擊事件,以致該抗爭多少影響了他的選舉節奏。
另外,扁碰到困境時,愛拖同志下水也是有名的:例如在金錢醜聞的司法審理過程,他把同志拖下水、把老李拖下水,也把政治捐獻的企業主通通拖下水……。這令我想起另一則故事:謝去年到廈門、北京,順利結束「開展之旅」時,對岸負責接待他的人後來告訴他,他們其實也很怕謝一到中國國境就高呼「一邊一國,台灣萬歲」,這雖然會讓謝回國成為台派英雄,但他們這些人卻會被修理(鬥爭)很慘(最近民進黨游錫堃就一直有此自以為英勇的主張),所幸謝沒為難他們……。
當然,政治縱深的經營,也不是如老K般,專講對岸喜歡聽的。這一次香港研討會,除了李應元引述反服貿的麻辣評論語之外,管媽(管碧玲)去主張「台灣文化包括中華文化」論,在在呈現台灣特有的多元生命力,應該也讓對岸開了眼界。而謝長廷在發言時提到應把「強大」提升為「偉大」的意涵,很顯然就是把台灣元素的影響力做了初步的行銷。這在將來,應該還有很大發揮空間,
我今天用很多篇幅在敘述政治縱深的概念,也不只是在惋惜綠營之版圖淪陷,以及某些幼稚病的傳承。最主要台灣社會,從二○○六年的紅衫軍事件以來,已因過度內耗而喪失了核心元氣(詭異的是,本土報最近忽然大捧昔紅衫軍首領),整體社會競爭力急速下降,甚至倒退回十五年前;這當然和完全執政的馬氏也對經營台灣的縱深無感,大有關係──二○○八年,馬氏就任總統那天,他用痛批前朝來當就職起身炮,那時就預告了競爭力將大衰退;因為一個政治鬥爭不斷的社會,是不可能取得縱深作戰優勢的。
馬氏與國民黨,空有組織與媒體優勢,卻只著眼在鬥爭在野黨,那當然會陷入無能的歷史評價。至於綠營方面,潛藏豐富而多元的生命力,可惜這些年來被扁邱體制搞衰,又深受本土報在床頭貼上符咒壓制之苦,而陷入難堪之低潮。
至於本土報為何那麼敵視謝長廷,不斷用一些獨派「不承中華民國體制」的說法,來醜化謝帶領綠軍往中間蠕動是「變節」,要打擊謝在綠軍的支持度?最主要是它和背後的影武者,是清楚謝乃當今最有縱深作戰能力的鬥士,絕不能讓他成功,以免影響他們的既得利益。而下面一則消息更能說明,本土報的批謝「不夠台獨」,根本就是故意要誘使綠營在內部相互糾纏、無法邁開腳步去團結墾荒的細緻陰謀,而不是什麼台灣意識「大善人」。
一九九四年,這一家本土報為了衝報份,要從中型報紙蛻變為大報,除了採取「看報送黃金」行銷策略以外,也努力塑造政治立場的中間色彩,要去搶食「兩大報」的原有市場(亦即「向兩大報靠攏」),因此花了大錢猛做電視廣告。近日網路有人找到這個廣告,更能證明該報批謝的存心不良──廣告說:「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歷史、地理及文化含義的一個中國下,互不隸屬的兩個主權國家。中華民國!就是中華民國!」看吧,這一家本土報不但認同「一中」,它還用高呼「中華民國」來「宣誓效忠」呢。這麼肉麻的行銷策略(卻有效的將它推升為最大報),它現在還能辱罵謝「憲法一中」?
下次再談。

民進黨內的可恥賄選文化
2012-07-15 黑雨部落格 黑雨

今天是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將會選出下屆中執委與中常委,但會議尚未開始,種種小動作與賄選新聞即已傳開。據媒體報導,原本中央黨部寄出的開會通知上面寫著558位黨代表,本週五之後突然多出兩位親蘇人馬,變成560位。由於黨代表票可以決定中執委甚至中常委席位,這個動作讓大家議論紛紛,認為蘇貞昌「不夠光明正大」。更離譜的是,最近幾次黨內選舉的賄選傳聞始終不斷。名嘴鍾年晃在澳亞衛視節目表示:「剛落幕的黨主席與縣市黨部主委選舉,賄選不嚴重嗎?你去地方上跑一趟,幾乎每個縣市都跟你講:我們這裡買票買得很兇啊,那是因為沒有查。」聯合報今天則指出:「傳出『一票從卅萬元起跳』,還有人說『聽到最誇張的是一票七、八十萬元』,黨內人士私下痛批『選風敗壞』。」
民進黨內是否有賄選文化?如果我們在Google搜尋「人頭黨員」,就知道答案是肯定的。民進黨幾位「人頭大戶」幾年來儘管廣受批評,但「好人我自為之」,依舊在黨內橫著走路,每到黨內選舉時,各路人馬川流不息。此外,民進黨還有所謂的「公司票」,有些人公然以企業化經營方式吸收人頭黨員,到選舉時待價而沽。這種現象,其實從阿扁時代就已經開始。聯合報說這次全國黨代表大會一票喊到七、八十萬,但有些熟知民進黨過去歷史的朋友曾說:多年前的黨代表價碼曾經飆到一票百萬以上。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人頭大戶之外,民進黨一些派系人物自己也會養人頭黨員,人數從一萬到數萬不等。到底之前的黨主席候選人中有沒有人靠著人頭黨員累積票數,恐怕在未來會成為再度重創民進黨的未爆彈。
在過去,我們都知道在民意代表選舉、農田水利會長選舉、正副議長選舉時,想要買票的人最常用的手段就是「集體出遊」、「統一看管」,這次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其實也很相似。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各派系昨晚紛紛展開動員,新系、游系、蔡同榮昨晚都辦黨代表聚餐,凝聚共識;不少中南部黨代表昨天就已北上,集中在特定飯店住宿;部分派系更要求所屬黨代表,無論住家是否在台北,都必須『集中住宿』特定飯店,希望今天下午投票前能『團進團出』,避免跑票。」不過,以自由時報的「自由蘇報」特質,對於這種怪異現象當然不會有所評論。
民進黨過去一向標榜自己跟國民黨不同。但在多年的歪風累積下,許多人對於人頭黨員或黨代表買票的現象似乎視為理所當然,再加上扁家弊案的影響,現在的民進黨有何資格讓選民覺得該黨與國民黨有所差別?當國民黨與馬英九的「清廉」假象被揭穿時,民進黨真的會因為這些國民黨弊案的爆發而得到好處、讓台灣人民覺得只剩民進黨可選嗎?如果某些綠色政客真的是作著這樣的白日夢,恐怕夢醒時分會是相當齷齪難堪。
民進黨內的敗壞文化,當然不只是那些涉及經營、買賣人頭黨員者的責任,而是整個政黨的共業。在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時,雖然民進黨以全民調避開可能涉及的爭議,但並沒有解決內在的腐敗問題。蔡英文、謝長廷、游錫堃、與黨內年輕世代或許厭惡人頭黨員現象,但他們的沈默也是讓這些惡劣現象繼續存在的原因之一。除了他們之外,過去素有名聲的彭明敏、林義雄、辜寬敏等黨內大老對於這些現象也是噤聲不語,一樣必須共同承擔外界的責難。
據說這次黨代表大會中將會討論總統初選恢復黨員投票的提案。從邏輯推論的角度來看,贊成恢復黨員投票的人未必有養人頭黨員,但是有養人頭黨員的政客必定會「非常熱衷」推動這樣的提案。所以,如果某些綠色政客對於此類提案的動作大到某個程度以上,我們也可以合理懷疑這些人就是靠著人頭黨員在爭權奪利或撈錢。
蘇俄共產黨沒有比德國納粹黨好到哪裡去,中國共產黨也未必比中國國民黨還要好,這是政治學的ABC。如果一個政黨內部自己不思改革,只想等著敵對政黨崩壞之後可以輕鬆接收,那麼這樣的政黨早已淪落到「比爛」的層次,根本沒有資格談什麼道德、熱情、與理想,台灣選民們也未必會買單。如果民進黨不改革目前這種醜陋至極的腐敗文化,除了無法具有足夠的號召力可以吸引更多人加入民進黨之外,在正式大選面對國民黨時,恐怕也不具多大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國民黨會不知道民進黨內人頭黨員跟賄選文化嚴重嗎?當然知道,只是他們現在還沒出手罷了。從法務部頒布行政命令,認定政黨培養人頭黨員也算賄選、且黨內初選也屬查賄範圍開始,國民黨很早就已準備要拿民進黨內這些敗壞文化開刀。國民黨什麼時候會下重手尚未可知,但很顯然的,民進黨內一票醉生夢死、不知今日是何日的政客仍然當作耳邊風看待,改天自己背後怎麼被捅刀可能都不知道。如果未來某個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當選總統之後,卻被司法單位以黨內初選涉及賄選而廢除當選資格,大家應該也不用太意外。
註:感謝我的臉書朋友YF提供澳亞衛視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