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驗另類香港行

2005/12/23

  終於,「反全球化」的跨國會師也出現台灣人民的身影,距1992年的里約全球環境峰會場外賽所促成的國際公民社會,我們遲了12年,但這是台灣的一大步,表明官府不足代表台灣,只緣生活教示我們,16年來官府為求加入WTO,一逕讓利喪權,超前WTO自由化,為害小民多矣,至矣,就是帶滿無數冤屈,台灣人民加入全球化的行陣中。

  然初出茅蘆的人不免怯生,我們帶去此間的旗號,為讓人識,反而讓人不識,試看來自南韓的農民大軍,統歸「農民之路」(Via Campesina)麾下,已然融入國際,正因為我們與國際還有隔,以致一直到今天營救香港落難人,只會一味要求官府,不以人民聯結為優先,訴諸國際同志,這是走回頭路,甚且「拒赴香港旅遊」的呼聲蓋過香港會外會129場論辯的內容,這樣反全球化淪為講方言,只怕距離另類全球化更遠了。

  脫開台灣的眼界,如世人所共見,香港會議確實為「發展回合」取得實質的進展。從GATT到WTO凡58年的歷史,這是首次針對窮國,自開展中國家析出,別立一類「最未發展國家」(LDC),並制定「特殊與差別」(S&D)待遇,用於所有談判領域,諸如農業、工業與漁業、服務業、智財權等,給予窮國優惠,期使出口創匯,又保住國內市場。

  正與台灣人民走向國際一樣不易,WTO為50個窮國網開一面也多曲折,既非富國天良乍現,也不因窮國吃了豹子膽,主要是來自1999年西雅圖狼狽流會,促成二年後未達會議制定「杜哈發展議程」,而西雅圖的震撼教育得以生效仍源於里約峰會之後人民力量崛起,在日與日之間就地戰鬥,連綿不絕,寖假影響政府態度。事實上各國參加國際高階會議的政策立場早已決定在前,與會代表不可能受到現場內外的壓力而大幅改變,唯台灣官府不解人民力量之生成緣起,每年為參加聯合國、世衛組織,例必糾集人馬到場外示威,徒惹人笑罷了,但願從香港歸來的鬥士,以此為鑑,深耕本地還是第一要務。

  再者,WTO對「發展」表態之同時,並未究竟「發展」的真諦,誤以為促進窮國出口,又不允外貨、外資進入,經濟就活絡了、物質增長了,自然於人民生活就提高了,實際上,全球化自1990年代捲起旋風,確實把資源和勞動力都盤活了,但在世界範圍、在國家,貧富差距急趨擴大化,原來產業發展了,產業主發了。但利益不及於人民,反因勞工與勞工競價至斫,共相沈淪,這是當前的實況,所以窮國得此S&D護持,或有可能經濟增長,但不見得窮人有發展。

  在這裡,WTO故意迴避根本問題,早在1997年新加坡會議就觸及保障勞工基本權益的「藍色條款」,但送往國際勞工組織(ILO)研究也就不了了之,更正確地說,這是150個成員,不分窮、富或發展中,所有政府一致諱言的,可知根本的分歧不在國家別,而在統治及被統治之別。同樣重要的是,保全環境基盤的「綠色條款」在杜哈會議提起,這回香港公報只以三言兩語帶過,益發顯示「發展回合」的假惺惺。為了人與土地,我們監督,不!反對WTO不能不誓言到底。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