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縣再徵中平村 當地農民憂生計

2011/09/17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歷經苗栗灣寶與大埔之後,縣政府再傳徵收農地改營工業區。位於苗栗縣銅鑼鄉的中平村,目前規劃將28公頃土地改為工業區,但當地屬於特定農業區,且鄰近中興工業區污染嚴重,民眾擔心再來一個工業區,不但違反政府「不開發特定農業區」的承諾,更加深當地污染,影響隔壁公館村大面積農田。

原本中平工業區的環境影響評估專案小組審查已在去年9月通過,但在今年1月送大會時,卻因為「鄰近工業區閒置狀況不明」、「未與居民充分溝通」等因素遭退回小組重審,居民暫緩一口氣。15日營建署區域計畫委員會召開第4次專案小組審查,中平村民再度北上表達訴求,要求駁回這項沒有必要性的開發案。

闢地先鋒不受尊重

中平工業區佔地28.3公頃,其中75%為公有地,由居民承租耕作,民國40幾年開始居民組成「土地開發合作社」,合力築堤、改善農水路,從外面移土改善地質。民進黨客家部主任楊長鎮表示,這片土地有90%以上屬於特定農業區,都有賴當年居民開墾,但當年公地放領時,他們卻沒有領到。

中平村村長溫元喜說,這片土地原是河川地,居民配合政府政策進行有限開發,才有今天的規模。「現在一紙公文來,說要徵收後改成工業區,要我們這些一把年紀的農民往哪裡去,我們還有辦法找工作生存嗎?」

居民李太太有3分地,又承租了國家3分地耕作,一旦開發工業區,將有5分地受到影響,現在她在土地上種稻子和芋頭,一年收成一次,可賺30萬,一家老小14口人的生活差不多打平,沒了土地,還能怎麼生活。

另一位居民賴先生則出示鄰近銅鑼工業區的照片,指出當地閒置土地過多,根本沒有開發新的工業區的必要性,政府應該先思考如何活化,而非不斷徵收新地。苗栗縣政府卻反駁,銅鑼工業區的使用率早已達到100%,沒有閒置土地了。但委員也接著質疑,使用率是以「土地出租或售出」的比例計算,但卻不一定有實際使用,是否沒有閒置土地,縣政府還得提出更具體的證據。

憂心水源二次污染

除了徵收的必要性,當地居民也憂心,一旦多了中平工業區,污染只會更嚴重,楊長鎮指出,當地去年曾遭污染,芋頭、稻子都死掉,後來請環保局出面追查,環保局卻說沒有污染,至今未找出污染源,「當地都是使用地下水,沒有找到污染源,等於民眾現在還在喝毒水。」

「中平村隔壁的公館村,有全台唯一的紅棗專業區,而當地地下水又是從中平往公館方向流。」楊長鎮表示,如果地下水遭污染,鄰近農地也將一塊遭殃。

苗縣稱開發後水質佳

苗栗縣政府強調,當地每半年都會定期監測水質,監測結果也都有符合標準,而去年的污染,因為找不出污染源,因此苗栗縣政府也針對幾間有嫌疑的廠商進行管理,同時將當地列為重點稽查地段。

苗栗縣政府表示,「一旦中平工業區開發,鄰近中興工業區的污水可以共同拉管至新的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水質也將會更好。」這說法遭現場委員痛批,不去追查污染原因,反而認為有了新的工業區水質會變好,根本是本末倒置。

吳揆承諾成耳邊風

去年苗栗大埔怪手挖填事件後,行政院長吳敦義承諾農民「特定農業區不開發、不徵收」,當地居民質疑為何還要將中平的特定農業區改為工業區。苗栗縣政府表示已請示過農委會,農委會「原則上同意」。

苗栗縣政府發言完畢後,農委會代表卻立即反駁「同意開發」一事,強調縣政府應針對開發當地的必要性、合理性與不可替代性做出分析報告,交由工業局審核過後再轉交給農委會,作為應進行開發的佐證資料。

農地開發引爭議,營建署官員私底下表示,這幾年農地開發爭議過大,他們也改變了區委會審查的規定,要求開發單位再送審前必須獲得農地主管機關的同意權,如果主管機關不同意的案子,將直接駁回。

不過對照會議上農委會僅要求縣政府需分析開發必要性等問題,沒有明確表態同不同意開發,營建署官員也坦言,當初修規定時,與農委會溝通許久,雖然農委會有否決權,但他們不願輕易表態。

由於苗栗縣政府未通過環評,且尚未取得相關主管機關同意,因此區委會要求苗栗縣政府補件後再審。委員會強調,在當地土地徵收程序沒有完成前,中平工業區的案子不會送進大會審查,避免程序錯亂引發爭議。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