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進駐港大校園
內地「安保」文化侵港

2011/09/18
香港獨立媒體

責任主編:張心華

5627185019_2719ab9e4d_o.png

今年(2011)3月,苦勞網與香港獨立媒體,在台灣桃園舉行了一場兩個媒體內部的工作坊,就雙方的組織型態、工作方法,以及社會現狀,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會中,在討論到我們所各自面對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不僅如此的相近,同時也都還同時身處於全球與中國的巨大影響之下,台港兩地的社運與獨立媒體,實在有許多加強合作、增進彼此了解的空間。

所以,最後我們決議用每個月一封「交換」書信的方式,把過去一個月來,我們各自看到的本地重大事件,以對方的文化與脈絡可以理解的文字,做一個介紹,這就是「苦獨傳書」專欄。之後預計每月中出刊,本期香港部份由獨立媒體Damon執筆。

九月新學季剛剛開始,社會話題卻離不開暑假期間發生的「818港大戒嚴」事件。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同時是本地香港大學創校一百周年。這所本地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舉辦的「百年慶典」,卻不多探討自身在中國近代史、香港近代史、辛亥革命運動等關係。理應獨立自主的高等學府在八月十八日卻和香港警方合作實施「戒嚴」措施,大批軍裝、便裝警員「進駐」校園,出入學生教員需出示身份証明,普通市民更遑論自由進出。學生在校園示威受到限制,期間更有數位學生被禁錮後樓梯間達四十分鐘。凡此種種,為的就是「恭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到來擔任主禮嘉賓。這種恭迎,激起浪花豈止千重?

學術自由、校園自主,大學因何而立、警權是否過大等等通通成為討論焦點:港大學生即日在本網站撰寫《抗議李克強到訪港大記行》、獨媒數天後推出影像報導《戒嚴下的「港大百年」》、港大校友聯署登報紙,表示對大校情況感到痛心。 學者沈旭暉的《港大眾裏尋他 衛奕信坐在哪裏?》,指出港大校方冷待同場出席的主禮嘉賓前任香港總督、現任蘇格蘭阿伯丁大學校監衛奕信勛爵,讓李克強名不副實居坐校監椅正中,實在有違學術傳統。最新一篇討論是安徒在主流媒體發表的《香港的殖民地大學》,把殖民地時代港督直接兼任本地各所大學校監的校規重新反思。近年本地大中小學以至幼稚園都忙著應付教育改革,忙著收取成績體藝優異的學生,忙著以校外、國際獎項研究增加知名度提高競爭能力,似乎很久沒人大聲痴呼高等院校不只是培養商業奇才,更重要是培育才德兼備、不向政權獻媚之人。

「818港大戒嚴」只是李克強訪港引發的爭議之一。雖然這次並不是首次有國家高級領導人訪港,但保安之空前嚴密和擾民實在前所未見。凡李克強所到之處,即使只是探訪民居,附近街道已經全面封鎖,其間有一名麗港城住客因身穿「六四」襯衣即時被身份不明人士抬走,有家歸不得。記者採訪時更被警員用手遮擋鏡頭,採訪區亦設在不合理的距離外,更聽聞警員曾揚言記者再拍照,便以貨車阻擋。這一切涉及警權日益坐大問題,矛頭直指新上任的「鷹派」警務署長曾偉雄。自他上任以來,已經多次在示威期間進行拘捕及使用胡椒噴霧,試過在6月3日及7月1日示威分別拘捕113及逾200人,情況愈趨嚴峻,是數十年來罕見的。詳情可見《警權》專頁。

執筆之時,剛好聽見本港女星葉德嫻憑著在許鞍華新作《桃姐》中的精彩演出,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獲得最佳女演員榮譽,實在可喜可賀。無獨有隅,網站近期多了關於藝術政策的系列報導。政府銳意發展西九龍為文化區,把香港打造成「國際知名的文化中心」,又多次在施政報告提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可惜骨子裏仍然是資本主義邏輯、商業至上,「活化工廈」政策把卻把本地獨立音樂或電影人幾近「逼死」。政府以為「活化」老工廠的方法就是容許把工廈申請改為酒店等商業用途,無視一直活化中的工廈文化圈。香港租金瘋狂,本地工業北移大陸後,空置的工廠大廈便成為欠缺資助的獨立藝術工作者的場地選擇,更慢慢形成一個個文化社區。獨媒特約記者寫了一系列報導,如《活化工廈政策「死」了觀塘的電影工業》和《兩種迫遷,兩種態度》,透視這些團體如何爭取創作生存空間。文章《抱歉,這個防暴盾不能隔音》 報導警方以防暴盾去拘散一場音樂會,並對現時教育制度提出質疑:「我們從小就要用安靜換取肯定,用背誦換取學歷。很多人要到離開中學,才知道他們要當一個攝影師、一個音樂家」、「學校的課都是為「貢獻」社會而設的,所以在校內越不受重視的學科,就注定永遠也不會受重視。」來來回回,才發現社會的問題離不開教育。最近從朋友口中聽到一極端例子,其朋友特地轉職至本地一所著名小學任教,為的是讓幾歲大的兒子舖路,日後可以入讀該校。聽罷只能搖頭輕嘆,再問一句教育的本意為何。

忽然想起數年前的台灣電影《海角七號》,一班有老有少的街坊組織樂隊在沙灘開演唱會的情境。未知在什麼時候,本地獨立樂隊都有大型公開但平民化的演出機會。又不知在什麼時候,本地才能書香處處,追求學術卻不是為了功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