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反核運動的歷史與策略(從1980至2011)

2011/09/20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責任主編:張心華

(原刊登於台權會TAHR PAS 2011秋季號「社會運動專輯」)

反核運動從1980年代至今,已歷時30年之久,是環境運動中歷史悠長的一條戰線, 不但引領出台灣環境運動組織的出現與成長,更是牽連台灣民主運動的歷程,從反核運動的歷史與策略,更可以觀察到台灣解嚴後這數十年來政治與社運的變化。

台灣反對核能電廠的民間聲音,雖然從核三廠就已有所聞,但真正開始有反對運動還是從爭議核重重的核四廠開始,1980年政府提出核四計畫,將廠址選定貢寮,但1985年因台美關係生變,立法院由國民黨帶頭以環保、安全等理由決議凍結核四預算,顯示核四興建實與國際政治情勢有關,而非單純的國家公共建設。1986年蘇聯車諾比核電廠發生事故,讓許多民眾開始對核能產生質疑,1988年,台灣最早崛起的環境組織「環保聯盟」開始進行民間的反核串連,促成地方草根組織「鹽寮反核自救會」也於同年成立,隨即開始了反核運動的街頭抗爭策略。這個時期是反核運動群眾基礎的奠基期,藉由一次次上萬人的街頭示威讓反核議題浮上台灣社會,除了挑戰核四採購背後的美國勢力壓迫,核電作為不容質疑的國家政策,以及黑箱作業的審查方式,被民間批為政治獨裁、科技獨裁的代表,反核四運動也成為台灣社會重要的人民主權與環境權的鄉土保衛戰。

1992年,立法院通過核四預算恢復動支,引發反核運動的下一波戰火,而社會運動的壓力,也迫使長期部份未經改選的國會進行全面改選,由於民進黨一舉拿下3分之1的席次,使得經由立法院的預算審查達到停建核四成為可能,以環保聯盟為主的反核力量,也開始了向議會施壓的策略。地方草根組織「鹽寮反核自救會」即使經過公權力的起訴與打壓,也仍然奮力再起,持續帶領貢寮民眾往立法院抗議請願,但國民黨始終不肯讓步,仍然以多數表決解凍核四預算。核四至此已經過了中央的行政、立法程序,使得反核運動走上更訴諸群眾的政治策略,就是號召民眾連署罷免擁核立委[1]、貢寮鄉地方公投[2]等,都是台灣民主運動創舉。1994年,國民黨為避免反核運動一次次地包圍立法院抗議,將核四預算全數編列,一次通過8年的核四預算,使得人民對於國民黨政權極其失望,隨即民進黨人士林義雄發起了核四公投的運動策略,訴求全國公民投票決定核四存廢,並以絕食靜坐、苦行作為社會宣傳方式,反核聲浪洶湧,雖然因沒有制定公投法而無法成為現實,但公投連署高達10萬人以上,1995年反核運動的街頭遊行也高達3萬人。

反核運動從初期就與民主運動並進,在民進黨成立前後都密切合作,因為對抗標的一致都是國民黨的統治威權,但隨著民進黨進入國會的席次越來越多,社運界卻感到民進黨對於街頭抗爭逐漸失去興趣。1996年民進黨在立法院提出了核四停建案,國民黨隨即提出覆議表決來推翻此案,這雖然只是國會的內部鬥爭,但在外包圍立法院激烈抗議的反核民眾卻看出民進黨的反核決心大不如前,民進黨果然也於此役後宣佈揚棄街頭路線,專心於議會路線,爭取中產階級的支持,致使反核運動受到不小打擊。至此運動隱然分為兩個方向:一是以議會遊說、推動核四公投為策略,持續支持民進黨在選舉上將國民黨打倒以取得政權,獲得反核的最後成功;一是回到貢寮進行核四工程的在地監督與抗爭策略,以地方草根的組織延長反核運動的實力與戰線。

1997年核四廠仍有行政程序尚未完成,包括當地漁業權的徵收、部份工程用地的變更、文化遺址的調查以及建廠執照的發放,「鹽寮反核自救會」、綠盟[3]以及支援的學生團體在各項關卡奮力阻止,使得核四工程受到阻礙,除了進行以拖待變的抗爭策略,也從居民權益與當地環境上建立了更多反對的正當性。2000年台灣出現了首次的政黨輪替,民進黨終於執政,反核運動似乎也勝利在望,核四一度宣佈停建,但可惜因民進黨停建核四的政治操作過於粗糙,引發朝野激烈的對抗與社會不安,擋不住國民黨在野策動的反彈聲浪,即使反核運動團結發起大遊行支持停建決定,民進黨政府終在無法承受政治壓力下,在停工不到4個月後再次宣布核四復工,政治的妥協使得反核運動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挫敗,反核運動的信心降到零點。即使有人提出繼續支持民進黨選舉,以便在立法院佔多數的政治策略,但已無人願意持續與民進黨密切合作,畢竟無法保證即使取得立院多數,民進黨是否還能堅持初衷,況且政治情勢並非一蹴可及。2001年核四公投運動也重新啟動,促成了公投法的制定,但仍因法律太過嚴苛使得推動受挫[4],而在缺乏宣傳資源與對等空間下,貢寮民眾以及其他環境組織始終對全國公投策略有極大疑慮, 認為應以地方公投為優先,不贊成在不利的條件下進行全國公投,以免投票失敗後造成運動更大的打擊。

2002年民進黨政府將非核家園定入環境基本法,成立非核家園推動委員會,邀請環境界人士加入,試圖推行體制內的社會宣傳,但成效有限。核四工程的監督仍是讓運動持續保持活力的一環,核四開始施工後,因碼頭與海底排放管的工程,造成海洋生態的破壞以及沙灘的流失,經過綠盟與「鹽寮反核自救會」的數年抗爭,2004年行政院才終於下令評估是否要拆除海岸工程,但也仍因擔心引起政治反彈而始終未下決定,可惜的是,民進黨在中央與地方都取得政權下並沒有對在地監督增加多少助力,而核子反應爐的機件也陸續從日本送抵台灣,反而運動內部因對民進黨的態度曖昧而無法強力對抗。

在地的草根經營受到重挫,甚至一度停擺,為了讓反核運動重新培養群眾基礎,2005年綠盟開始以反核紀錄片巡迴作為社會宣傳的方式,讓年輕的一代重新認識與了解反核這個老運動,並開始進行貢寮的社區經營與國際反核串連,陸續邀請了日本茨城縣東海村核能事故的受害居民代表以及核工專家菊地洋一來台交流與體檢核四工程。除了讓沙灘流失的議題成為運動新的打點,也開始因應地球暖化危機下的全球核能復興,提出核四工程的安全問題與更根本的能源政策問題。 2009年,綠盟開始在貢寮舉辦反核文化活動—諾努客音樂會、影展與在地農民市集,試圖重新凝聚新一代的反核力量;2010年,舉辦第二次的諾努客音樂會與在地市集,有更多青年加入,發起了諾努客的文化行動,以多元的文化反抗形式吸引目光,更以在地巡迴的表演激勵了在地居民的信心。同年綠盟也先後邀請了兩位日本的地質專家來台調查核四廠附近的斷層證據,試圖讓社會重視地震對核電安全的影響,而核四也因這一年來試運轉測試事故不斷,重新引發媒體對於安全問題的疑慮 。2011年初「鹽寮反核自救會」重起爐灶,召開上百人參與的會員大會,改選新的幹部,決定再啟抗爭,不料,2011年3月11日,日本因地震與海嘯的侵襲,發生了舉世震驚的福島核災,核電安全的神話再次被打破,引爆了全球各地的反核運動。

台灣作為全球唯一將3座核電廠蓋在首都圈30公里附近的國家,核一跟核二是全球最危險的3座核電廠中的2座[5],核四又因工程的結構性因素而缺陷重重,全面廢核已經不再只是經濟與環境的衝突,國家與弱勢地區的抗衡,而成為保衛人民生存權的戰爭。核災之後,反核運動聲勢再起,許多民間團體紛紛響應串連,4月30日首次進行了台北、高雄、台中、台東四個城市的同步大遊行抗爭,貢寮也聚集了數百名居民到核四廠示威。適逢總統大選將臨,在反核沈寂一陣的民進黨決策者也再度提出全面廢核的政見,民間的強大壓力也使得原本要讓核電延役的國民黨,不得不重新思考政策的轉向。反核運動在這麼多年來起起落落,艱苦非常,如今面臨了另一次轉機,怎麼讓台灣與全球的反核運動接軌?好好檢討核災給我們的教訓,社會宣傳與政治施壓將成為目前最重要的策略,萬幸的是,社運界畢竟已經歷過一次政黨輪替,不再有人將成功賭在選舉之上,應該與民進黨保持距離並持續逼迫國民黨重視民意,讓更多民眾站到反核的陣營,迫使朝野兩黨都能支持政策的轉變,將是這一波反核運動的重點。

【註解】

[1] 1994年反核團體發起罷免台北縣擁核立委行動,是台灣地方自治史上第一樁中央民代罷免投票,國民黨為衛護旗下立委,不惜強行修改選罷法,提高罷免門檻;11月27日在台北縣舉行罷免投票,同日台北縣政府也針對核四立場進行全縣性公民投票,在投票率低及未達選罷法罷免門檻下,兩項重要的反核行動沒有成功。

[2] 1994年5月22日貢寮核四公投,開票結果不同意興建者,佔96%以上,但因沒有公投法尚未制定,沒有法定效力。

[3] 綠盟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簡稱,前身是環保聯盟台北分會,由於路線選擇的不同以及擴展組織所需,2000 年成立了新的全國性組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4] 2003年台灣終於將公投立法,但被諷稱為「鳥籠公投法」,在立法院立法時因國民黨立委反制,增加了高門檻的發起條款,不是一般人民團體可以輕易達成,陳水扁總統曾發動「和平反飛彈」及「對等談判」兩議題之「防禦性公投」,但這個台灣史上第一次的全國性公投,因48.5%的投票率未過50%之門檻而未能通過。


[5] 根據《自然》(Nature)雜誌發表研究顯示,全球最危險的3座核電廠,台灣佔了2座。核一跟核二距離台北都會區直線距離在30公里以內,2座周邊的人口數達500萬人。全球第一危險的是巴基斯坦的卡拉齊港邊的Kanupp核電廠,人口超過800萬。但台灣2座電廠相加的裝置容量是Kanupp的23倍,存放超過萬組燃料棒。大台北地區處在全球最高的核災風險。

崔愫欣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輔仁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時期加入輔大黑水溝社,參與學生運動,跨校共組學生環保工作隊進行訪調,立志投入環境運動 ,2004年以紀錄片《貢寮你好嗎?》獲第27屆金穗獎最佳紀錄DV,入選國內外影展。從事非政府組織工作二十年,現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全國廢核行動平臺召集人。

臉書討論

回應

我學生時期很有幸在台北看過貢寮您好嗎這部紀錄片, 佩服崔導演這麼多年的努力, 在我的臉書中陸陸續續分享過核電相關的資訊, 網站是開放的, 歡迎提出批評指教, 也跟各位分享這篇文章: 林木材影評崔導演的作品[貢寮,您好嗎]: @ http://woodlindoc.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html

不懂為何要跟民進黨保持距離?要保持什麼樣的距離?

「適逢總統大選將臨,在反核沈寂一陣的民進黨決策者也再度提出全面廢核的政見...」

既然作者認為民進黨是全面廢核的政策,前面文章也清楚點出「核能政策」與政治/政權的關係,何不把群眾組織起來,向民進黨清楚在政策上提出要求,看是在運動上要支持、或可合作、或如何如何,可以清楚。如果跟作者/或現階段反核運動是可以一致的,那把票給他也是OK的啊。如果不是,那至少也清清楚楚。

不然,看不明白「逼迫國民黨重是民意」卻不用「逼迫民進黨重是民意」的邏輯!

文中隻字未提1020執政期間蔡英文主持的核四復建案,亦未提及最近一次反核遊行中,有那麼多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參加。好像民進黨執政,核電廠愛怎麼蓋,就怎麼蓋,民進黨在野,就成了反核人士。

您這樣說一點也不對,
DPP執政只有蓋核四
沒有核五、核六與核七

但是 民進黨執政時 確實沒有停建 態度是消極的

民進黨有停建核四,當時的行政院長是張俊雄,經濟部長是林信義。但是,連勝文的好爸爸連戰(當時的KMT主席),因為不爽陳水扁,就要求立院強行通過決議案,把核四預算變成法定應編列預算,同時再以大法官會議520號釋憲文,逼迫行政院必須重新啟動興建核四。這段歷史,是民進黨永遠的痛,也是反核人士永遠的痛。
SO,別說民進黨沒停建核四,是最近最夯的連家人,強姦民意!

請問廢核

漲電費 增加火力發電

誰買單呢?

日零核代價…碳排大增 電價漲2成

日本核電廠全面停機,造成許多副作用,包括改用燃煤和天然氣發電填補核電缺口,造成碳排放大增,進口燃料讓發電成本高漲,雖屢次調高電價,多家日本電力公司仍虧損。
日本各家電力公司去年四月底公布的二○一三會計年度財報,十家電力公司六家呈現稅後淨利虧損,主因是核電廠全數停機被迫進口燃料發電,而日圓貶值又讓進口燃料成本大增。
日本電價平均已比停用核電前上漲兩成,但多家電力公司仍然虧損。路透報導,以這次核電廠訴訟案主角關西電力為例,本月稍早關電已將企業用戶電價再調高百分之十四,但預估關電年度虧損金額仍將達一千六百一十億日圓(約台幣四百廿億元),主因是進口化石燃料發電成本太高。
福島核災前,關電是日本十家電力公司中核能發電比率最高的一家,因此停用核電對這家公司影響最大。二○一一年核災後,雖然關電多次調高電價,但累積虧損仍達七千四百四十億日圓(約台幣一千九百四十億元)。
另外,日本政府十四日公布下修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至二○一四年三月為止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十四億零八千萬立方公噸,為歷史次高,顯示在全國核電廠無限期停機後,燃煤發電增加,使碳排放量增多。
此年度碳排放量較前一年增加百分之一點二,僅次於二○○七年的十四億一千兩百萬立方公噸的歷史最高紀錄,而且比二○○五年的減碳基準年增加了百分之○點八,比一九九○年增加了百分之十點八。
在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的地震海嘯造成福島核電廠災害後,日本加強核電安全檢查,自二○一三年九月起,日本全國四十八座核子反應爐全部關閉。核能原本占日本電力的百分之廿六,核電廠關閉後,迫使日本進口天然氣和煤,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日本並在二○一三年改變方針,允許新建燃煤電廠填補電力缺口,目前已宣布建七座,另有約四十件建廠計畫,其中半數為小型電廠。
更多udn報導:70嬤全裸被抓姦:我才不怕被看‧人夫飆妻:妳嫁過來就是男方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