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團體要求馬總統向歐巴馬總統及美國原住民道歉!
嚴正抗議原住民族要的自治區是孤立區之說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1/12/17

發佈日期:2011.12.16

針對馬總統15日下午出席「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活動後,批評美國印第安保留區及前總統陳水扁提出的「國中有國」概念,要原住民先接受試辦虛擬區概念的自治,2012大選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聯盟發佈聲明,嚴正抗議馬總統批評原住民族要的自治是一個像印第安保留區那樣孤立一個區域的說法,要求總統收回這句話,以免繼續誤導社會,製造原住民族自治的障礙。對於妄加評斷,曲解美國所致力於達成「國中有國」的印第安自治區政策,對友邦很沒有禮貌,又暴露自己的無知,聯盟要求馬總統向歐巴馬總統及美國原住民道歉!

馬總統15日參加文化界提問活動會後,有位與會者向他質疑,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會架空原住民族基本法,讓原住民的處境落得更悲慘,沒有土地和空間給原住民,是假的自治區。總統回應說,現在是用虛擬概念成立一個區,虛擬區內原住民有比較多的權,原住民自治概念先試辦,再一步步擴張,他不能唱太多高調,要先踏出這一步。又說,他知道很多人不滿意,希望給一個像印第安保留區那樣的區域;但他不覺得那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國外包括紐、澳、美國,把原住民孤立成一個區的做法,是不是好,真的要想一想。總統接著批評,前總統陳水扁提出「國中有國」概念,但什麼都沒做,他至少先拿出自治法,大家有理想,還是要務實,否則寸步難行,先把草案定出來,之後再來思考。

消息傳出,這樣的談話令原住民十分不以為然,發佈聲明指出,政府規劃設立由上而下指導控管,沒有土地和空間,不具自治體地位的「自治區」,且透過法律形式硬加給原住民,不是先「試辦」,而是「照辦」,要原住民族先否定自己,永遠照上級的意思辦。許多學者指出,如果真要試辦,跟有意願的族群好好商量,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有很多可以選擇的試辦途徑,要定試辦條例,亦無不可,甚至是接受如太魯閣族的自主提案,與之協商適用於該族的自治立法,也更合憲合法,而非以矮化的定位,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監控,讓原住民沒有辦法跨出有效的一步,反而成立一個沒有行政轄區,名為「自治」的虛擬機構,消耗資源,白忙一場!

聯盟對於馬總統批評陳前總統什麼都沒做,至少先拿出自治法的說法,也提出糾正,認為應避開政治語言,持平來看事實。事實上,陳前總統執政時期,除了通過明定實施自治為內涵的原住民族基本法外,先後提出兩種版本的自治法到國民黨席次居優勢的立法院待審,被延宕擱置,國民黨理應要負最大責任。論法案內容,當時的版本,就是定位在民族平等的架構,賦予原住民族與政府平等對話的地位,就自治做法、進程展開協商,是比較務實、正面、建設性的方向。

聯盟指出,陳前總統所提出的與原住民族建立國與國(Nation-to-Nation),或是國中有國(Nation-in-Nation)的夥伴關係,是聯合國關於原住民族權利的倡議,已經廣泛地為國際社會所接受,美國總統歐巴馬已在上任後,每年召開白宮原住民國族會議,協商如何進一步加強這樣國與國的關係,即將來台訪問的美國印第安納瓦霍族國總統(President of Navajo Nation),也以擁有自己的一套法律、語言、學校、治安警察及選舉制度等,堪稱美國的國中之國為榮,怎麼可以隨便批評這是把原住民孤立為一個區域、不是最好的做法呢?原住民族要的是平等互惠的夥伴關係,在自己的土地上好好活出自己,彼此共享,貢獻台灣多元文化與永續發展的自治區,而不是硬要原住民族照著上級政府的那一套,扼殺自主多元的假自治區。

對於馬總統不只一次發表這種印第安保留區是孤立的說法,聯盟認為,總統不瞭解友邦實際狀況而亂說話,不但暴露出自己的無知,對友邦元首、對來訪朋友,實在很沒有禮貌,應該要道歉!

聯盟指出,這種說法意謂原住民追求真實自治是要割土地,是隔離孤立,這不無挑撥原漢族群關係之嫌,更糟的是,以總統之尊,如此繼續誤導社會,讓誤解加深,當然會製造原住民族自治的障礙。因此,聯盟提出嚴正抗議,強烈要求總統收回這種說話,否則不會停止發動以選票抵制馬的運動。

原住民要如何自治?在聯盟向總統候選人所提出的六大約定之一的「自治巴萊」中,要求召開自治籌備大會,依據各族意願共識推動及修訂「原住民族自治法」,重點在對話,原住民族盼望在重大政策制定及立法過程中,能獲得平等對話的機會,聯盟要問執政當局:這樣卑微的期待,為什麼都不可得?

發稿單位:2012大選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聯盟 召集人:歐蜜.偉浪 0985072926

參與單位 :泰雅爾民族議會、原住民部落青年聯盟、自然形成空間工作室、蘭嶼在台協會、中華民國律師公會環境法委員會、玉山神學院、桃園縣復興鄉長興社區發展協會、邵族文化發展協會、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社區發展協會、自然形成空間工作室、南投縣信義鄉部落文化經濟協會、南投縣文物藝術協會、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苗栗縣司馬限部落關懷文化協會、清流社區發展協會、台中縣原住民福利促進會、賽德克族民族議會籌備會、賽德克族社區人文重建關懷協會、賽德克族群區會社區宣教委員會教會與社會部、南投縣信義鄉達瑪巒原住民重生協會、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花蓮縣守望部落交流協會、阿美族自治促進會、花蓮縣阿美族噶馹佤(Karowa)建設研究會、花蓮縣阿美族吉娜路鞍發展協會、花蓮縣壽豐鄉七腳川巴黎雅荖部落重建發展協會、賽德克族文化協會、花蓮縣守望部落交流協會、太巴塱青年團、花蓮縣原住民族公共事務促進會、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嘉蘭自救會、Pangcah阿美族守護聯盟、花蓮縣秀林鄉都魯彎觀光文化發展協會、刺桐部落、富山社區發展協會、大龜文王國阿朗壹盟部勇士團、台東縣原住民嘉蘭災難自救暨文化經濟產業促進會、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社區發展協會、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高雄市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高雄縣原住民婦女成長協會、高雄市原住民部落大學、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高雄市桃源區(勤和)就地重建發展協會、高雄市桃源樂樂發展協會、屏東縣霧台鄉愛鄉發展協會、屏東縣東美原住民文化協會、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台灣原社、台灣原住民族勞工聯盟、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臺灣原住民族主體聯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台灣原住民族非政府組織聯盟(陸續擴大中)

新聞聯絡人:龔靖雯 0910738029

主題: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