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大考 「中心」免談

2007/07/20
中學生學生權力促進會副秘書長

九十六學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剛過,台灣教育圈的荒謬新聞又增添一筆。起因是此次國文科試題又再次地發生爭議。部分推 動國文教育本土化的人士批評大考中心國文科考題比例過於偏重文言文,與教育部近年推動的國語文教育方向背道而馳,並且要求教育部未來要更嚴格的約束大考中 心。此番言論進一步引發了社會各界一連串針對「大考中心究竟該不該被約束」此一命題進行討論與辯論。

中華民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在民國八十二年全面財團法人化,改制為「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過程中即有一個重大意含,教育以及升學方式不該完全只是掌握在國家手裡,而是應該與民間共同討論,含納各種不同的多元意見,擁有獨立自主的超然立場。

就法而言,財團法人作為一個私法人,與一般民間基金會相同,對於業務內容是不需要受政府監督的。若強行修法介入,也 是違反當初大考中心財團法人化的精神,甚至可能會遭大考中心提起行政訴訟。因此截至目前為止,教育部多次對外修正說法,無論是要「積極溝通」或試圖搶奪更多 官股董事席次,現在看來都僅是一廂情願罷了。

對於國語文教育以及試題,究竟是否應該要有更高或更低的文言文比例,我無意在這篇文章中處理。重點是在於,在目前的 制度設計上,很明顯地,無論是支持調高或調低文言文試題比例的人,只要掌握了特定的位置,便可以透過正當合法的程序,在大學入學考題中實現自己的立場。去 期待一個團體,或一群人擁有所謂獨立自主的超然立場,本就必然是徒勞無功的。也就是說,或許隔沒幾年,當政治局勢有了變動或重新洗牌,即使兩個單位的角色 立場互換。像這樣子的爭議,仍然會再次爆發。

很久之前,我們便明白不該將考試命題全交給政府那群人,於是我們將它拿到另一群人手中。但當同樣的問題依然層出不窮 時,或許我們該推導致一個結論:既然考試命題本來就該要更加多元。而真正的多元,又不可能是由一群人、一個中心去設計出來的。應該要廢除的,其實是所謂 「聯合命題」或「聯合招生」。唯有這樣,真正的多元入學才有被實現的可能。要重視文言文,或偏重白話文,就讓各個學校、各個學生,各取所需、投其所好吧!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