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樓乃潔

「單一選區兩票制」至今經歷兩次立委選舉;今年,能夠獲得不分區立委席次的政黨,只有國、民兩黨,以及台聯黨與親民黨,其他的政黨,雖然總共獲得84萬多張政黨票、得票率共計超過20%,卻因為不分區立委政黨票需達5%才能參與分配的門檻,在立法院內沒有斬獲任何席次。事實上,除不分區立委席次以外,關於保證金、選票補助款、政黨提名不分區立委的各項規定中,也都設有各種門檻。昨日(1/19日),包括綠黨、新黨、健保免費連線、人民最大黨等未獲任何不分區席次的政黨、未角逐不分區的人民民主陣線,以及獲得3個席次的台聯,召開聯合記者會,共同要求「選制改革」;不過要如何改,記者會現場的各黨代表,想法不盡相同。
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賴中強表示,政黨提名不分區立委名單,政黨票至少5%的門檻,才能參與席次分配,限縮了小黨的參政權,結果是國會缺乏多元聲音,也造成區委選票與政黨票不等值的情況。他以上屆立委選舉為例,「第七屆台聯拿到344,887張政黨票,因為5%門檻沒過,一席未得,相對之下,無黨聯盟的顏清標、高金素梅以及林炳坤,得票數共計122,945票,得到三席可組黨團。」他主張應將區域、不分區立委席次調整至一比一,並由目前的並立制改為更符合比例代表原則的聯立制。
對於賴提出區域、不分區立委席次一比一,健保免費連線總召集人梅峰則主張「完全政黨比例代表制」,因為他認為目前選制,讓候選人「一人吹一把號」,有鮮明政綱與主張的政黨,在選舉中難以出線。梅峰說,建保免費連線常被誤認為「賦稅減免」,但其實以稅收為基礎的公醫制度,全世界有106個國家實行。他建議比照瑞典,建立「選黨」而非「選人」的選制,讓該黨政策決定選票。
記者會上,保證金制度也備受小黨代表的批評。依照現行選制,除非政黨曾經提名總統候選人,或是上屆選舉跨越政黨票2%門檻,政黨如要角逐不分區立委,便需提名10個區域立委,每位候選人需繳納20萬元保證金,換句話說,小黨競爭不分區立委,除了5%門檻,另一個障礙就是200萬元保證金。另外政黨補助款也有5%的門檻限制。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表示,這幾個未過5%門檻的小黨,光是被沒收的保證金,就將近2千萬元,卻又拿不到任何政黨補助款,相反地國、民兩黨此次政黨補助款就超過4.5億。他批評,這樣的選制,更本是「劫貧濟富」。
人民民主陣線參選人黃小陵提出廢除保證金制度,因為保證金讓一般人無法參選。此外,她也提出於選票中增列「以上皆非」的選項,淘汰選區內的爛蘋果。同時擔任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秘書長的她說,立院上個會期職業安全衛生法的修法過程,長期從事工傷相關公作的他們,面臨「聲音進不去」的情況,因此,她主張候選人應該在選前簽署「辭職書」,政策決定必須帶回與選民討論,如果作不到就該辭職,建立負責任的政治。
新黨新聞聯絡人王炳忠表示:中選會公辦廣告時段分配,是依照各政黨候選人提名人數,但是候選人越多,等於繳納的保證金也越多,對於小黨而言,非常不利。
2004年,立法院通過修憲案,從一個選區多個席次、一人一張選票的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更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選民的兩票分投區域立委和政黨票,區域立委由選區內最高票者出線,各政黨提名不分區立委的席次,以政黨票得票率按比例分配。這樣的選制,經歷兩次立委選舉,國民兩黨在區域立委選戰中,得票率合計超過90%,除泛藍綠勢力以及地方勢力本來就大的無黨聯盟候選人外,區域立委選舉,小黨候選人難出線。另一方面,兩次選舉結果,小黨政黨票雖然有明顯成長(苦勞報導:摸索方法 創造空間 各有展獲),不過,也因為各種門檻,讓小黨在選舉過程中備感艱辛。
潘翰聲表示,去年11月,綠黨、台權會等團體針對立委選舉「單一選區兩票制」5%門檻及並立制、選區劃分票票不等值、 以及保證金制度提出三項釋憲案。他說,除選區畫分以外,保證金制度以及調降提名不分區立委、政黨補助款等的選票門檻,都可透過修法,而無需提修憲案便可更改。他呼籲大法官盡速審理三項釋憲案,立院也應成立選制改革委員會,並且納入小黨代表,檢討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