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來鴻:美牛成為馬英九連任後第一道考題

2012/02/09

吳燕玲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更新時間 2012年2月9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41

當民眾還在期待,馬英九連任之後會怎樣大刀闊斧地改革,端出什麼樣的「牛肉」時,馬政府似乎已被美國牛肉搞得焦頭爛額;美牛議題,顯然已經成為馬英九連任之後,所面臨的第一個考驗。

美牛議題,從過去的狂牛病,到現在的瘦肉精,對台灣而言,不管是藍綠誰執政,開放與否,考慮的都不是單純的食品安全的問題,而是在美國強大的施壓下,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外交與經貿關係的發展,因此美牛問題,早已從民生議題上升到政治議題。

不得不妥協的條件

總統大選前,藍綠陣營都不敢碰觸美牛議題,總統大選後,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在會見馬英九時,開口談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含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可以進口台灣;府院高層,甚至連立法院長王金平都知道,該是面對美牛議題的時候了, 不然再拖下去,不要說和美國的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遲遲無法進展,十年加入美國主導的TPP(泛太平洋經濟協議)恐將從夢想變成為幻想,甚至連即將到手的國人去美國免簽證,都可能生變。

馬英九想把台灣帶進世界的舞台,不想老是被民進黨批評「過度向中國傾鈄」,就勢必要在對美關係上尋求突破,那麼,美牛議題,就變成他在談判中,不得不向美國妥協的條件。

但是自從行政院表示,將研議如何開放美牛的議題後,壓力團體的反彈,如同排山倒海而來。台灣民眾自從2003年美國爆發狂牛症,已經有過二次開放美國牛肉的經歷,一次是2005年扁政府開放三十個月以下不帶骨的牛肉進口,一次是2009年馬政府再進一步放寬條件,准許帶骨牛肉、絞肉類與內臟類進口,從這二次經驗,看得出來,不管藍綠,誰開放,誰就受重傷。

這一次是第三次,雖然這次美牛的問題不是狂牛症,而是瘦肉精(萊克多巴胺),但因為已經累積了前兩次的經驗,台灣民眾對於美國的鴨霸作風更形反感,即使有專家說,體重六十公斤的人,每天要吃六公斤的美國牛肉,才會有瘦肉精過量的問題,許多民眾也聽不進去,有民眾說,只要看到包裝上標明產地是美國的牛肉,他就不會買。

六縣市表明反對

宜蘭縣長林聰賢已率先表態反對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南部五縣市更發表聯合聲明「禁用瘦肉精、拒吃毒豬牛」,這股反對風潮是否會擴及其它縣市,仍待觀察。

由於台灣畜牧業養牛的很少,養豬的很多,但無論是養豬、養牛,都禁止使用瘦肉精,所以此次研議如何開放美牛進口,就變成是要不要對畜牧業禁用瘦肉精的討論,行政院因而研議四種模式:不解禁、全部解禁、牛解禁但豬不解禁、國外準用但國內不准用。

新任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參考日本,所提出「國外準用、國內不准用」的雙軌制,是目前政府開始對外論述的方案,但此種模式,似乎很難說服民眾,如果吃含有瘦肉精的肉品,只要不過量,就是安全的,那為什麼國內畜牧業不准用瘦肉精來飼養牛與豬?質疑這種模式充滿邏輯上的矛盾。

雖然陳保基表示,要親自南下與業者溝通,但從反彈聲浪如此巨大的情況看來,馬政府要安然渡過這一關,恐怕不容易。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