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警察:從兼職殺手到和平警察

2012/02/10

從「亦兵亦賊」的警察到貧民窟的「和平警察」,巴西警察在變,巴西的打黑捷報也頻頻傳來,2014年世界杯的安全保障看來是有希望了。    在巴西的交通法規裡有這樣一條規定:市民在晚間10點以後駕車遇到紅燈時可以不停車,以防持槍劫匪搶劫。因為在里約熱內盧幾乎每個小時都會發生一起槍擊案,每天都會有人死於槍殺,夜間更是搶劫和槍擊案件的高發時段。而這些犯罪者不僅僅是黑幫、平民,還有可能是警察。

據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2009年12月8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的警察在過去6年里以「法外執行死刑」的方式,殺了至少1.1萬人。而在這些法外處決案件中,鮮有警察遭到起訴,因為警方在案件調查報告中總是以「嫌犯拒捕」和「暴力抗法」作為理由。    「亦兵亦賊」的警察

「巴西一些警察上班時表面上致力打擊犯罪活動,下班時卻變身犯罪分子」,這是特別報告員奧爾斯頓在聯合國2008年的一份報告中寫下的一句話。報告中提到巴西某些地區甚至出現所謂的「行刑隊」,他們多由現役或退役警員私下組成,經常受僱於商人、政客,專替「雇主」除掉對手。據估計,巴西東北部伯南布哥州竟有7成殺人案是「行刑隊」所為。

同樣位於東北部的港口城市累西腓,一些因為家裡太窮或是逃避家庭暴力露宿街頭的少年也難逃「行刑隊」襲擊。當地社會工作者德梅特里奧說:「這些年來,我知道有600名街邊流浪少年被殺,其中6成被行刑小組除掉。」當地警察馬丁斯承認,警隊確實存在行刑小組,市內最少1/3的謀殺案都是他們做的,他說:「頭一次他們或者會覺得很難下手,但習慣了後,案件簡直是排山倒海而來。他們已沒有人性。」行刑小組的一名成員坦言司法程序太慢,加上有時他們逮到的人,第二天就獲釋,令他們不得不自行執法,但他們殺的都是強姦犯、毒販和殺人犯。警察局高層曾承諾取締行刑小組,但有時殺人的命令就是來自高層。

2009年,一個名叫《CanalLivre》的犯罪電視節目因接連獨家報導了多宗轟動一時的謀殺案,在巴西風靡一時。 51歲的主持人華萊士•索薩曾是一名警察,在節目中他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犯罪現場,很多時候還與警方一起參與突襲和逮捕犯罪團伙的活動,有時為了收視效果,華萊士甚至坐上直升機,從高空發回現場直播報導。令人窒息的警匪追逐鏡頭和驚心動魄的直升機全程俯拍場景,幾乎成了該節目的招牌。

然而,一封匿名信揭開了招牌背後殘酷的事實。華萊士為追求獨家報導和高收視率,涉嫌「策劃」9宗謀殺案,至少有9人遇害,然後據此製作出「第一手」的節目。而他所僱用的殺手莫亞希爾也曾是一名警官。 「前警察變身王牌主持人,一手造兇案一手做直播」的消息傳出,一時巴西舉國震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巴西警察的冷血也是事出有因。聯合國報告指出,警察參與犯罪活動的主要原因是巴西司法制度很少成功地將殺人嫌疑犯定罪。而除了司法問題,警察薪酬過低也是原因之一,警察們甚至連一套像樣的正規衣服也沒有。在這裡,警察沒有統一的製服,需要添置衣服的時候,就找價格最低的供應商去買,通常是供應商有什麼樣子的就買什麼,所以警服的式樣和顏色都不統一,黑的、灰的、綠的、咖啡色的,五花八門。

除了這些,筆者認為軍警的選拔過於鬆散也難辭其咎,與其他國家嚴格的選拔制度相比,在這裡年輕似乎才是最大資本。比如軍警數量不足一直被媒體認為是巴西治安不良的原因之一,為緩解這一狀況,里約熱內盧30所軍警學校向社會打開大門,接收生活在貧民區18至21歲的青年,對他們進行教育和訓練,凡是參加過軍警學校訓練的青年都將被列為「社會治安後備軍」。    和平警察攏民心

當貧民窟的人還沒從「亦兵亦賊」的警察折磨中緩過神來時,「和平警察」的出現讓他們多少有點恍惚。據《紐約時報》報導,為了減少貧民窟暴力事件和鎮壓毒品走私帶來的安全隱患,迎接在巴西舉辦的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奧運會,里約熱內盧的官員們想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以控制貧民窟的不良情緒,這支新組建的「和平警隊」就是計劃的執行者,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拉攏民心。

2007年走馬上任的該市公共安全部長馬里阿諾•貝爾特拉姆表示,截至目前,他們已安排了12支「和平警隊」,管轄35個貧民窟,這些警察的職責一半是傳統警察的工作,一半是社會服務。這批所謂的「和平警察」從最初到達貧民區,到現在已近兩年時間,然而,貧民窟的許多人仍舊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他們身邊有315名治安警察,每天12個小時一班輪流工作,不再是敵人。

幾十年前,巴西政府拒絕接管貧民窟,使其淪為黑幫的巢穴,一些居民因政府拋棄他們感到憤怒,將這些情緒全部發洩到警察身上,對這些初來乍到的「和平警察」並不待見。當警員路易斯•皮扎羅和另外兩位同事一起沿著河岸巡邏時,居民們幾乎對他們視而不見——女人們正跳著桑巴,男人們喝著小酒。但沒有一個人向他們問候或朝他們招手。 「這裡沒人喜歡我們,有時候真讓人沮喪。」皮扎羅說。

不過警察們還是乾得非常賣力。他們探訪日託中心,與孩子們交朋友,孩子們攀爬在他們的大腿上,撥弄著他們的對講機和帶套的槍支,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一件事。

還有一些警員從巡邏隊伍中撤下來,專門從事吉他、鋼琴和英語課的講課。達•西爾瓦警官教卡拉OK,現在是一名全日制教員。他理解當地居民的謹慎,他說:「讓人忘掉過去是不可能的。我能做的就是確保我對他們敞開心扉。」為表示誠意,他不佩帶武器,隻身來到「上帝之城」 ,甚至連防彈衣也未穿。 「武力不會帶來和平,它可以讓人們感到敬畏,卻不會讓人們產生信任感。」

22歲的萊納爾多•本托因為5年前巴西警方射殺了他的弟弟一直耿耿於懷,試圖尋找機會復仇。近期,聽說新組建的「和平警隊」在城市裡向市民提供免費空手道培訓班,他立刻報了名,心想至少可以找機會踢警察教練一腳。不過,當達•西爾瓦用平靜幽默的方式說話,並主動伸出手跟他握手時,本託對他有了好感。 「我開始覺得,面前的這個警察只是個普通人,並不是想像中的惡棍形象。」本托原打算通過運送毒品的方式獲得更多報酬,以購買槍支為弟弟報仇。但自從認識了西爾瓦後,他改變了主意,打算消除居民對警方的誤會,幫助他們接納對方。

「和平警隊」的效果也非常明顯,雖然仍有毒品交易,但至少孩子們會毫無顧忌地拿著彈殼當玩具,年輕人拿著耐火磚當球拍,玩起了乒乓球。有時候,官員們還與市民一起在街邊踢球。有些支持警方接管的居民,開始暗暗向他們提供線索,幫助警察保持貧民區的相對平靜。

不過,貝爾特拉姆表示治安警察計劃只能保證到2014年,所以一些居民仍為這些「和平警察」奧運後的去留而擔憂。因為沒有「和平警隊」,醫生和其他專業人士因安全問題拒絕進入貧民窟。

「里約熱內盧安全嗎?」在2014年世界杯到來前,沒有人敢肯定地回答「安全」。但是,從巴西警察的這一變化開始,我們至少看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在往肯定的方向走。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