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2月15日(星期三),下午1:00 地點:阿里山鄉來吉村一鄰蘭后民宿
*從南部過來的記者,下中埔交流道→台18縣阿里山公路→(石棹)169線奮起湖方向直走,經太和可至來吉村蘭后民宿,有指標。
*從北部過來的記者,竹山交流道下→往桶頭→接149甲線後,往草嶺方向→往來吉蘭后民宿,有指標。
流程~ 13:00集合於來吉蘭后民宿 13:00-13:30 跑土石流經驗談 來吉1、2鄰部落巡禮 13:30-13:50阿里山溪上游土石流料源遠眺 13:50-14:20河堤工法足以保障1、2鄰? 河堤對岸現場直擊 14:20-15:30戳破孤島效應的謊言:152林班地永久屋預定地現場走訪
聯絡人:陳有福 0934179197 葉仙鳳0988403427
阿里山來吉部落於上星期(2月4日)至監察院陳情後,反對來吉部落遷至152林班地的說詞,如「152林班地會成為孤島」、「內來吉護堤築高,相對安全為何不能住人」…等,終於浮現在社會大眾面前。
規劃中的152林班地真如外傳的危險,會形成孤島嗎?還是只想逼迫來吉村民留在原地準備隨時讓土石掩埋?還是另有勢力在背後操弄?
記者小姐/先生、社會有良知的朋友、原住民的夥伴們
請大家於2月15日,不遠千里到來吉部落與152基地,親眼見證:愚蠢無比、可怕的政府體制,和昧著良心的專家學者,如何分化族人、欺騙族人、如何欺騙社會大眾,如何將阿里山的主人鄒族推向死路!
說明:
規劃中的152林班遷村基地安全無慮
民98年11月11日,縣政府、重建會勘查確認152林班地安全適合做遷村基地。當時規劃單位太乙工程顧問公司在其報告書中建議,原選定位置A區不佳,另選東側較平緩區塊做低密度開發。正因如此,才有後續的可行性評估規劃。而青聯工程顧問公司的新基地報告書也確認新基地安全無虞。
有關部分學者專家所言,只憑直覺,無嚴謹的勘查就說地質、水保有問題,且多涉與自身專業無關的發言,例如會形成孤島效應、社會成本太高等。
「孤島效應」一說,是莫須有的藉口
根據相關法規,安置地點須有8米寬對外連絡道。為什麼60戶的部落連絡道路一定要8米寬?這是平地人侵奪山地資源思維下的產物,也因為開了大馬路,讓大片山體滑落。對原住民部落能有3米寬,外加局部避車道就夠了。
為什麼要建載重20噸的橋樑?山上的大樹都已經被你們砍光,早就不需要了!載重2噸的吊橋綽綽有餘,施工時採用便道,工程費很省,其他的錢拿去幹你們的蠢事吧!
別跟我們講你們的法規如何如何,例如一定要8米寬的路,那是你們貪婪、愚蠢的政府和專家訂的,別拿我們原住民當祭品!
152基地往上走就是(台18號)阿里山公路,水平距離約1.2公里,落差約200公尺;若走基地內現有的林班聯絡道,約僅3.5公里距離,車行15分鐘,走路40分鐘,不管前面道路如何崩塌,也不會形成孤島!如果政府不甘願開路,做步道也行,走路20分鐘可到,用小搬運車也能載運物資。如果會形成孤島,阿里山公路觸口以上一萬多居民應全數撤離,不要只知道欺負原住民。
‧內來吉安全可住人?
目前所進行的疏濬和護堤工程,只是降低土石流掩埋村子的風險,並非長久之計。如果認為村子安全無虞,有種的政府官員或專家學者,請你們簽名保證,汛期不再撤村。
88水災後土石方大量堆積河床上,已高於村子3公尺以上,更大量的土石方在上游隨時會沖下來,目前疏濬挖深河道將土石堆在兩旁,形成V型斷面,這會加快流速及切割力量,會瞬間將大量土石帶走,現在的擋土護堤會立即崩潰。水利專家們有點良心,別睜眼說瞎話,要村民留在原地,這不只是「平庸之惡」,而是「低級之惡」。
我們無法相信,政府和學者專家們,你們真那麼的蠢!? 還是另有不可告人的力量在背後操弄?勇敢地面對社會大眾,說出來吧!
回應
Re: 來吉重建遷村延宕 現地勘查記者會
轉發-20120215 來吉村152安遷戶重建延宕 現地勘查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IPACT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 <ipact2009@gmail.com> Feb 16 12:04AM +0800
《阿里山鄉來吉自救會 記者會後新聞稿》
*道路已修繕 **委員不知情?*
*三條聯絡道路 152**基地是孤島?*
*無效疏濬 **築護堤說安全?*
*不知情?謊言?還是有難言之隱?*
--來吉村152安遷戶重建延宕 現地勘查記者會--
本月4日來吉自救會成員赴監察院陳情之後,被指控對安置地審查有偏見的縣府水保審查委員、中興大學教授段錦浩先生,於報上回應:「88風災後已築起兩道堤防,*
……整體安全性大幅提升。*」又說「不通過搬遷到*152林班地的主因是地理位置非常偏遠,且通往152林班地路段,88
風災時曾兩次山崩,道路損毀,相當險峻,很難修復,危險性更高,若再發生災害、道路山崩,152林班地將成孤島。*」並且表示「阿里山最安全的土地是『茶園』…*
透過政府力量,已有兩個部落遷至茶園…*。」
此發言可直接理解為,這不僅是段教授的意見,更有可能是嘉義縣政府的立場,希望來吉46
戶災民應當如同山美、樂野部落,尋求村內土地進行安置,而不要「大費周章」地另覓土地進行安遷,遂以152
基地不安全、有孤島疑慮為阻擋,並以來吉護堤內安全性大為提昇迫使來吉村民放棄152基地,而比照樂野、山美模式解套。
針對縣府、以及審查委員段教授在媒體上的發言,為了讓社會大眾了解來吉真相,今日來吉自救會特別召開現地勘查記者會,請媒體朋友以及支持的團體實地走訪,親眼見證
152林班地的安全性、對外交通狀況,以及目前來吉部落護堤內所謂「安全性大幅提昇」是怎麼一回事。
‧*內來吉護堤內安全性大為提昇可住人?***
來吉自救會指出,阿里山溪於災後未曾進行全面疏濬,僅於來吉段進行區段的河道濬深、並將土方回填兩側。在上游二萬坪崩塌區尚有1700
萬土方,往下至草嶺段從九二一以來到這次拉克颱風,土石即已堆高至與來吉1、2鄰等高的狀態下,來吉段如同一個裝土方的口袋,仍舊成為土石流衝擊面。
自救會帶領記者們與關心的朋友們於高處俯瞰土方量以及政府初次使用的「日本枝幹工法」,面對上游的1700
萬土方料源與目前的河道衝擊面,「日本枝幹工法」是螳臂擋車。政府以及審查委員沒有說出口的盤算,如果是要來吉族人居住在護堤內,簡直是草菅人命,逼族人被土石掩埋!
‧*對外連絡道早已修繕** **孤島效應不存在*
通往152林班地的多林林道,原民會投入3400
萬經費,並已完成整修。途經八八風災造成的大崩塌處上方也已進行灑種固坡及必要的壩體等建設,植被正在復原,且上方有林務局投注在阿里山鐵道復建的生態工法,集水面積也不大,此路中斷的可能性大為降低;加上
152基地往上走就是台18線阿里山公路,車行15分鐘,走路40分鐘,路線雖轉折但卻通暢。
審查委員並未實地了解情形,甚至多林林道已修繕完成都不知道,便矢口妄言152會有孤島疑慮,令人不得不質疑審查的公正、客觀性。況且若152
林班地有孤島問題不能居住,那麼鄰近的漢人十字村多林聚落、也同樣會成為孤島,是否也該遷村?
阿里山鄉長曾坦承,阿里山鄉每逢颱風汛期便常常通聯道路斷絕,全鄉形成孤島,依此標準,則阿里山區觸口以上皆不能住人,應當一併撤離。自救會會長石明雄表示,原住民對於聚落的要求不高,可以有個三米寬的道路加局部避車道,也就夠了,請政府不要用都市法規標準的八米寬道路,那是平地人的政府與專家定的,別藉法規的理由,拿我們原住民當祭品
。
‧*相對安全、傳統領域** 152**成為安遷基地*
自從賀伯颱風以來,來吉部落一、二鄰連續10
年過著與土石流賽跑的日子。今天有多名部落代表,為大家指陳多年來的跑水經驗。這些飽經安全威脅的族人,在風災後兩年多,堅持選擇距離塔山下的來吉村最近的152
林班地,作為安遷基地,無非是因為鄒族人對於留在祖先土地上的堅持,如同知名的鄒族工藝師白紫指出:「山林及文化的根孕育了我的創作,我在都市沒有辦法發揮我的天份,因為我的心靈離開了文化的母土會乾涸」。
來吉村長陳有福在記者會中也指出,「來吉部落不是遷村」,152
林班由於相對安全以及屬於傳統領域,而成為來吉族人希望安遷的基地,他作為村長,必須同等照顧選擇番路鄉轆子腳基地的22戶、遷居樂野村基地的8
戶、不選擇政府安置原地重建的45戶、以及選擇爭取152林班地傳統領域範圍安遷的46
戶。並呼籲來吉部落所有族人應當「團結以捍衛家園為主體、尊重彼此的選擇,『一起共同為我們來吉村美好的下一代努力』」。
今天的記者會,除了媒體朋友們專程上山採訪之外,也有不少民間團體到場見證、關心。自救會除了感謝社會各界對來吉重建的關懷之外,並指出嘉義縣政府先前曾在媒體上表示對自救會的行動「不能接受」,自救會在此澄清,不是與政府搞對立,而是希望透過行動釐清重建的障礙,對政府來說會有更大的助益,如果政府遇到什麼困難或難言之隱,自救會可以籲請社會大眾一起支持縣政府,讓有心幫忙的長官、學者看到正確的方向,莫要讓社會的資源與愛心,因為少數有心人的分化與操控而空轉。
同時,自救會也強烈邀請段錦浩教授,如果認為來吉已經安全,今年汛期不妨攜家帶眷上山居住,與來吉人一同用身家性命測試其所謂的「專業」判斷。
3071圖說:來吉村長解說來吉一二鄰位於土石流衝擊面問題
--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
秘書 龔靖雯
辦公室:(049)2421167#808
fax:076626901
信箱:ipact2009@gmail.com <niny1166@gmail.com>
行動聯盟網站:** <http://www.ipact.atipc.org/ipact/>http://ipact.atipc.org/
代傳阿里山來吉安遷152林班地現勘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konkon <kkyuchin@gmail.com> Feb 15 11:23PM +0800
《阿里山鄉來吉自救會 記者會後新聞稿》
*道路已修繕 **委員不知情?*
*三條聯絡道路 152**基地是孤島?*
*疏濬修一半 **築護堤說安全?*
*不知情?謊言?還是有難言之隱?*
--來吉村152安遷戶重建延宕 現地勘查記者會--
本月4日來吉自救會成員赴監察院陳情之後,被指控對安置地審查有偏見的縣府水保審查委員、中興大學教授段錦浩先生,於報上回應:「88風災後已築起兩道堤防,*
……整體安全性大幅提升。*」又說「不通過搬遷到*152林班地的主因是地理位置非常偏遠,且通往152林班地路段,88
風災時曾兩次山崩,道路損毀,相當險峻,很難修復,危險性更高,若再發生災害、道路山崩,152林班地將成孤島。*」並且表示「阿里山最安全的土地是『茶園』…*
透過政府力量,已有兩個部落遷至茶園…*。」
此發言可直接理解為,這不僅是段教授的意見,更有可能是嘉義縣政府的立場,希望來吉46
戶災民應當如同山美、樂野部落,尋求村內土地進行安置,而不要「大費周章」地另覓土地進行安遷,遂以152
基地不安全、有孤島疑慮為阻擋,並以來吉護堤內安全性大為提昇迫使來吉村民放棄152基地,而比照樂野、山美模式解套。
針對縣府、以及審查委員段教授在媒體上的發言,為了讓社會大眾了解來吉真相,今日來吉自救會特別召開現地勘查記者會,請媒體朋友以及支持的團體實地走訪,親眼見證
152林班地的安全性、對外交通狀況,以及目前來吉部落護堤內所謂「安全性大幅提昇」是怎麼一回事。
‧*內來吉護堤內安全性大為提昇可住人?***
來吉自救會指出,阿里山溪於災後未曾進行全面疏濬,僅於來吉段進行區段的河道濬深、並將土方回填兩側。在上游二萬坪崩塌區尚有1700
萬土方,往下至草嶺段從九二一以來到莫拉克颱風,土石即已堆高至與來吉1、2鄰等高的狀態下,來吉段如同一個裝土方的口袋,仍舊成為土石流衝擊面。
自救會帶領記者們與關心的朋友們於高處俯瞰土方量以及政府初次使用的「日本枝幹工法」,面對上游的1700
萬土方料源與目前的河道衝擊面,「日本枝幹工法」是螳臂擋車。政府以及審查委員沒有說出口的盤算,如果是要來吉族人居住在護堤內,簡直是草菅人命,逼族人被土石掩埋!
‧*對外連絡道早已修繕** **孤島效應不存在*
通往152林班地的多林林道,原民會投入3400
萬經費,並已完成整修。途經八八風災造成的大崩塌處上方也已進行灑種固坡及必要的壩體等建設,植被正在復原,且上方有林務局投注在阿里山鐵道復建的生態工法,集水面積也不大,此路中斷的可能性大為降低;加上
152基地往上走就是台18線阿里山公路,車行15分鐘,走路40分鐘,路線雖轉折但卻通暢。
審查委員並未實地了解情形,甚至多林林道已修繕完成都不知道,便矢口妄言152會有孤島疑慮,令人不得不質疑審查的公正、客觀性。況且若152
林班地有孤島問題不能居住,那麼鄰近的漢人十字村多林聚落也同樣會成為孤島,是否也該遷村?
阿里山鄉長曾坦承,阿里山鄉每逢颱風汛期便常常通聯道路斷絕,全鄉形成孤島,依此標準,則阿里山區觸口以上皆不能住人,應當一併撤離。自救會會長石明雄表示,原住民對於聚落的要求不高,可以有個三米寬的道路加局部避車道,也就夠了,請政府不要用都市法規標準的八米寬道路,那是平地人的政府與專家定的,別藉法規的理由,拿我們原住民當祭品
。
‧*相對安全、傳統領域** 152**成為安遷基地*
自從賀伯颱風以來,來吉部落一、二鄰連續10
年過著與土石流賽跑的日子。今天有多名部落代表,為大家指陳多年來的跑水經驗。這些飽經安全威脅的族人,在風災後兩年多,堅持選擇距離塔山下的來吉村最近的152
林班地,作為安遷基地,無非是因為鄒族人對於留在祖先土地上的堅持,如同知名的鄒族工藝師白紫指出:「山林及文化的根孕育了我的創作,我在都市沒有辦法發揮我的天份,因為我的心靈離開了文化的母土會乾涸」。
來吉村長陳有福在記者會中也指出,「來吉部落不是遷村」,152
林班由於相對安全以及屬於傳統領域,而成為來吉族人希望安遷的基地,他作為村長,必須同等照顧選擇番路鄉轆子腳基地的22戶、遷居樂野村基地的8
戶、不選擇政府安置原地重建的45戶、以及選擇爭取152林班地傳統領域範圍安遷的46
戶。並呼籲來吉部落所有族人應當「團結以捍衛家園為主體、尊重彼此的選擇,『一起共同為我們來吉村美好的下一代努力』」。
今天的記者會,除了媒體朋友們專程上山採訪之外,也有不少民間團體到場見證、關心。自救會除了感謝社會各界對來吉重建的關懷之外,並指出嘉義縣政府先前曾在媒體上表示對自救會的行動「不能接受」,自救會在此澄清,不是與政府搞對立,而是希望透過行動釐清重建的障礙,對政府來說會有更大的助益,如果政府遇到什麼困難或難言之隱,自救會可以籲請社會大眾一起支持縣政府,讓有心幫忙的長官、學者看到正確的方向,莫要讓社會的資源與愛心,因為少數有心人的分化與操控而空轉。
同時,自救會也強烈邀請段錦浩教授,如果認為來吉已經安全,今年汛期不妨攜家帶眷上山居住,與來吉人一同用身家性命測試其所謂的「專業」判斷。
這是「Google 網上論壇」針對「yotu」群組發送的訂閱通知郵件。
您可以透過電子郵件張貼留言。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請傳送一封空白的郵件。
如需更多選項,請造訪這個群組。
--
1. 您會收到這封電子郵件,是因為您加入並且訂閱了"young-turks"郵寄論壇。
2. 在郵寄論壇上發表文章或參與討論,請將您想分享給大家的內容以電子郵件方式寄到 yotu@googlegroups.com ,這樣大家就可以收到您發表的內容了。
3. 想要退出yotu郵寄論壇的話,請使用您收到此封郵件的email address寄一封信到 yotu-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系統將會自動將您的大名從群組中移出。
4. 您也可以連到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yotu 選擇您個人想要的接收郵件方式,並且閱讀young-turks群組的過往資訊。
5. 另外,我們也有blog系統,網址為:http://twpa.ioe.sinica.edu.tw , 歡迎您上網閱覽更多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