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失望的選戰檢討

2012/02/16
民進黨前立法委員

蔡主席完成的選戰檢討報告昨天送到了中常會。這報告動用不少學者運用了許多的數據資料進行了「科學性」的分析。檢討方向包括:一、黨的長期問題;二、選舉團隊;三、大環境。蔡並說這檢討將是大刀闊斧的。

報告雖洋洋灑灑幾萬字,但實在說不上是大刀闊斧的。

遇到重大失敗,政黨尤其是左翼色彩的群眾性,剛性政黨進行廣泛深刻的檢討時,議題的結構基本上會有:基本價值立場╱大環境╱路線╱政策╱選舉策略幾個層次。其中樞紐是路線,路線把基本價值和大環境提供的實踐條件綰合起來再決定結合的群眾屬性,衍生出政策和選戰策略。

1980年代中共毛路線vs.改革開放的檢討;英國1990年代布萊爾推動「第三條路」改革,都改革了黨的路線,改革後兩黨各自開啟了30年大國崛起之門和告別了18年的在野之身。1990年代末民進黨進行中國政策大辯論,規模雖然小得多,但路線上達成了「強本西進」的共識,備受肯定,黨支持度因此領先國民黨兩年奠下了執政基礎。

主要領袖路線搖擺

但是今天報告卻說沒路線問題不必檢討。蔡原說大環境包括國民黨因素、中國因素、台灣總體社會結構,民進黨都面臨了最壞的狀態。

報告則指出執政黨大幅的行政資源綁樁,大陸台商返鄉投票,重量級企業家紛紛出面表態挺馬英九,兩岸經貿恐嚇牌與安定牌發酵,對手在最後階段祭出大量文宣,司法部門與機關查賄不力,綠營支持者投票率偏低等等才是敗選主因。

坦白說這些都不能說是主因。只要選舉國民黨上述那些奧步一定會繼續運用,社會對民進黨的期待正是雖然面臨這些奧步民進黨還可以贏。

其實討論大環境不應該是討論這些奧步,大環境應該是更結構性的問題。在全球化型塑下的大環境雖使台灣對中國經濟依賴加深,使中國增加了運用大資本家替馬政府恫赫的資本,但資金技術向中國跑,台灣產業空洞化,貧富差距拉大,也使得養小豬成了全民運動,馬的傾中還激起了台灣社會的危機感,台灣社會中國認同空前低落,台獨認同升到新高,至於國民黨的基層強項,五都選舉中其議員席次和民進黨平手,里長席次剩3成,顯示在社會經濟結構變遷的衝擊下危機空前。

大環境條件對兩黨各有優劣,在這時馬政府施政滿意度在谷底,多數人支持要換人換黨。因此民進黨的環境並不特別惡劣,和歷屆選舉相比甚至可以說是最有利的一次。因此選輸,黨內有人甚至把檢討層次都上綱到最上游的價值立場,說要修改台獨黨綱了,黨中央卻說連路線都沒問題有的只是最下游的選務策略,真輕描淡寫得太過分。

民進黨的路線,除了陳水扁早期的四不一沒有、謝長廷憲法一中,乃至今天主張修改黨綱甚至《台灣前途決議文》的陳淞山,似要放棄至少模糊化台獨立場外,台獨路線又可以區分成穩健和冒進,共三條。

三者在理論依據、對台灣主權現況的認定和實踐途徑,及兩岸政策在政治經濟能不能分開處理上都有非常大的鴻溝,意圖結合的群眾也有不同,各方經常處在尖銳對立的狀態。更糟的是,民進黨的許多主要領袖更常採取拿來主義在不同路線中前後搖擺,至於黨中央、立委、縣市長間各行其是至唱反調的就更不用說了。路線根本亂成一團,哪裡沒有問題,哪能取信於人?也許蔡任期就要到了,不宜規劃黨未來路線。那麼未來黨主席便應把這問題的解決做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任務,這樣黨才有前途。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

回應

2006年9月30日 蘋果日報 瞿海源(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大約一年前,羅文嘉和段宜康發起新民進黨運動,雖然有五十六位立委連署,但是這個改革運動在高層未積極回應下,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到了今年三、四月間,民進黨籍青壯立委又提議召開黨是會議,結果也沒有什麼進一步的發展。
日前又有民進黨籍年輕黨員發起世代論壇推動改革,在第一時間內,黨內就有不以為然的反應。民進黨內部幾次改革的訴求,都不了了之,同時每一次都有黨籍老政客、乃至愛現的莽夫和寶貝出來數落並駁斥。
民進黨執政以來在國家重大改革方面繳了白卷,在立委和縣市長選舉中又遭到嚴重挫敗,民進黨本應積極從事改革。然而縱使全黨上下、尤其是黨籍公職人員近年來感到民進黨有沉淪衰落的危機,但至今並未認真努力從事改革;整個黨、特別是黨的領導階層消極面對危機的態度,著實令人吃驚。國家重大改革落空,黨內本身的改革也沒有一點點積極作為。
民進黨本來清新的改革的形象,在成立20周年的時候,由於被大眾認定已經淪為貪腐,而倒扁及反貪腐運動和政治行為接續不斷出現,民進黨深深陷入困境而難以自拔自救,黨內年輕成員發動的改革也都遭受扼殺。追根究柢、深入檢討起來,民進黨似乎從來也沒有真正做過什麼黨內的改革,似乎這個黨一開始就是這個樣子。
民進黨過去在野時搏得清新的改革形象,主要乃是由於民進黨及其前身在知識份子和進步選民支持下,推動國家政治的改革,同時透過選舉及平日的不斷批判威權的國民黨。仔細檢查,民進黨推動國家政治改革、和批判乃至擊垮國民黨,但似乎從來沒有從事自我的改革。在民進黨剛剛在戒嚴威權下成立的頭幾年,加上黨外時期,批判當政者推動民主化,確實對台灣民主政治的確定有極為重大而關鍵的影響;然而,推動國家整體的民主化,並不表示民進黨本身就是真正的健全的民主政黨。
雖然,民進黨成為一個形式上民主的政黨,對台灣民主政治仍然是有重大意義的;但是,民進黨更要不斷追求民主、追求進步。以「民主」「進步」為黨名,有積極的自我期許的意義。然而至今,民進黨也只有形式上的民主,但在實質民主的運作上卻是相當空泛,連黨內青壯公職人員以及黨員發動的改革都在黨的運作或不回應下完全落空。再就「進步」而言,20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看到的只是「退步」,民進黨幾乎已經喪失了追求進步的動機和動力。
在民主和進步兩方面都沒有實質的進展下,再來檢視民進黨到底有沒有核心價值。不少論者這一兩年來,常常感嘆民進黨失去了核心價值。但是民進黨真正有過核心價值嗎?是本土?是清廉?還是什麼?看來都不是。民進黨自始就是一個推動民主化的反對黨,從來也沒有建立過什麼核心價值。就政黨民主政治的本質而論,也許是由於民進黨追隨國民黨,建立了一個剛性的政黨,就容易讓人會有政黨有核心價值的錯覺。其實,拿民主和進步做為政黨的基本價值,已經有做不完的功課了。如果民進黨真的是「民主」「進步」黨,不斷地強化內外的民主,不斷追求進步,這個政黨怎麼可能會有危機?當前危機重重,就證明民進黨並不是真正的民主的進步的政黨。

反省?

如果政府是真正為人民著想,更應該傾聽人民的需求。人民要的並不多:改善就業率、改善社會福利、提升競爭力以及長治久安的環境,人民只想聽事實,面對即改善事實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