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吉村152安遷戶重建延宕 現地勘查記者會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2/02/15

道路已修繕 委員不知情? 三條聯絡道路 152基地是孤島? 無效疏濬 築護堤說安全? 不知情?謊言?還是有難言之隱?

本月4日來吉自救會成員赴監察院陳情之後,被指控對安置地審查有偏見的縣府水保審查委員、中興大學教授段錦浩先生,於報上回應:「88風災後已築起兩道堤防,……整體安全性大幅提升。」又說「不通過搬遷到152林班地的主因是地理位置非常偏遠,且通往152林班地路段,88風災時曾兩次山崩,道路損毀,相當險峻,很難修復,危險性更高,若再發生災害、道路山崩,152林班地將成孤島。」並且表示「阿里山最安全的土地是『茶園』…透過政府力量,已有兩個部落遷至茶園…。」

此發言可直接理解為,這不僅是段教授的意見,更有可能是嘉義縣政府的立場,希望來吉46戶災民應當如同山美、樂野部落,尋求村內土地進行安置,而不要「大費周章」地另覓土地進行安遷,遂以152基地不安全、有孤島疑慮為阻擋,並以來吉護堤內安全性大為提昇迫使來吉村民放棄152基地,而比照樂野、山美模式解套。

針對縣府、以及審查委員段教授在媒體上的發言,為了讓社會大眾了解來吉真相,今日來吉自救會特別召開現地勘查記者會,請媒體朋友以及支持的團體實地走訪,親眼見證152林班地的安全性、對外交通狀況,以及目前來吉部落護堤內所謂「安全性大幅提昇」是怎麼一回事。

內來吉護堤內安全性大為提昇可住人?

來吉自救會指出,阿里山溪於災後未曾進行全面疏濬,僅於來吉段進行區段的河道濬深、並將土方回填兩側。在上游二萬坪崩塌區尚有1700萬土方,往下至草嶺段從九二一以來到這次拉克颱風,土石即已堆高至與來吉1、2鄰等高的狀態下,來吉段如同一個裝土方的口袋,仍舊成為土石流衝擊面。

自救會帶領記者們與關心的朋友們於高處俯瞰土方量以及政府初次使用的「日本枝幹工法」,面對上游的1700萬土方料源與目前的河道衝擊面,「日本枝幹工法」是螳臂擋車。政府以及審查委員沒有說出口的盤算,如果是要來吉族人居住在護堤內,簡直是草菅人命,逼族人被土石掩埋!

對外連絡道早已修繕 孤島效應不存在

通往152林班地的多林林道,原民會投入3400萬經費,並已完成整修。途經八八風災造成的大崩塌處上方也已進行灑種固坡及必要的壩體等建設,植被正在復原,且上方有林務局投注在阿里山鐵道復建的生態工法,集水面積也不大,此路中斷的可能性大為降低;加上152基地往上走就是台18線阿里山公路,車行15分鐘,走路40分鐘,路線雖轉折但卻通暢。

審查委員並未實地了解情形,甚至多林林道已修繕完成都不知道,便矢口妄言152會有孤島疑慮,令人不得不質疑審查的公正、客觀性。況且若152林班地有孤島問題不能居住,那麼鄰近的漢人十字村多林聚落、也同樣會成為孤島,是否也該遷村?

阿里山鄉長曾坦承,阿里山鄉每逢颱風汛期便常常通聯道路斷絕,全鄉形成孤島,依此標準,則阿里山區觸口以上皆不能住人,應當一併撤離。自救會會長石明雄表示,原住民對於聚落的要求不高,可以有個三米寬的道路加局部避車道,也就夠了,請政府不要用都市法規標準的八米寬道路,那是平地人的政府與專家定的,別藉法規的理由,拿我們原住民當祭品。

相對安全、傳統領域 152成為安遷基地

自從賀伯颱風以來,來吉部落一、二鄰連續10年過著與土石流賽跑的日子。今天有多名部落代表,為大家指陳多年來的跑水經驗。這些飽經安全威脅的族人,在風災後兩年多,堅持選擇距離塔山下的來吉村最近的152林班地,作為安遷基地,無非是因為鄒族人對於留在祖先土地上的堅持,如同知名的鄒族工藝師白紫指出:「山林及文化的根孕育了我的創作,我在都市沒有辦法發揮我的天份,因為我的心靈離開了文化的母土會乾涸」。

來吉村長陳有福在記者會中也指出,「來吉部落不是遷村」,152林班由於相對安全以及屬於傳統領域,而成為來吉族人希望安遷的基地,他作為村長,必須同等照顧選擇番路鄉轆子腳基地的22戶、遷居樂野村基地的8戶、不選擇政府安置原地重建的45戶、以及選擇爭取152林班地傳統領域範圍安遷的46戶。並呼籲來吉部落所有族人應當「團結以捍衛家園為主體、尊重彼此的選擇,『一起共同為我們來吉村美好的下一代努力』」。

今天的記者會,除了媒體朋友們專程上山採訪之外,也有不少民間團體到場見證、關心。自救會除了感謝社會各界對來吉重建的關懷之外,並指出嘉義縣政府先前曾在媒體上表示對自救會的行動「不能接受」,自救會在此澄清,不是與政府搞對立,而是希望透過行動釐清重建的障礙,對政府來說會有更大的助益,如果政府遇到什麼困難或難言之隱,自救會可以籲請社會大眾一起支持縣政府,讓有心幫忙的長官、學者看到正確的方向,莫要讓社會的資源與愛心,因為少數有心人的分化與操控而空轉。

同時,自救會也強烈邀請段錦浩教授,如果認為來吉已經安全,今年汛期不妨攜家帶眷上山居住,與來吉人一同用身家性命測試其所謂的「專業」判斷。

來吉村長解說來吉一二鄰位於土石流衝擊面問題

主題: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