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綠能的誘惑

2012/02/22

近年來有關生態環境問題的討論,在台灣最時髦的話語就是「節能減碳」,落實到政策上,就是「綠能產業」的異軍突起。經濟部預估台灣綠能產業光是太陽能光電與LED兩大產業,到2015年產值就可達兆元。雖然目前台灣綠能為主的新興產業產僅佔5%,到2020年預估將佔全國總產值的30%以上。拓墣產業研究所22日舉辦「打造LED新照明時代研討會」,預測今年全球LED產值將達110億美元,較去年的7億美元成長高達26%,到2015年將增至192億美元。以台灣的產能,品嘗綠能產業發展的甜蜜果實,似乎指日可待……

綠能顯然是台灣產業發展的未來明燈,以致台灣環保界倡議節能減碳問題時也常與綠能產業的發展混為一談。譬如,長期以來作為立法院「永續會」領頭羊的民進黨立委田秋堇,22日舉行「讓綠能提振產業競爭力」記者會,綠能、產業競爭力和環境永續等話語幾乎已成為同義詞。

於是乎,生態的訴求逐漸被轉移為對「綠能」的追尋,而「綠能」則是資本主義生產模式下一階段的明星。

我們的生態專家或生態運動者,比較關心的是如何在技術上克服能源、環境危機,而不會去思考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問題,不會去尋找確切的替代方案,當然更不會關注如何讓人從資本主義生產的鎖鏈中解放出來。他們不會質疑生產模式、消費模式和權力結構的不合理,不會要求建立一種人和集體、人和環境、人和自然的新關係,而是任由資本市場的邏輯要求人們融入生產與再生產的龐大機器之中,跟著運轉。

台灣關於環保、生態的主張,多還停留在「技術理性」的層次。亦即,不是根本反省現代社會的生產-消費模式,而是認為,依靠技術,包括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材料的發現、宣傳技術的細緻化,就可以解決(或者掩蓋)當下的危機。

生態的主張,可以讓我們成為基進的反資本主義者,也可以成為綠色的資本主義同謀。目前充斥在台灣社會的各種美好名稱,如綠色建築、綠色能源、綠色食物,或者綠色政黨……在許多時候,其實已成為商品包裝、宣傳的手段,以綠色為名,強化價格,提高市佔。

回歸到原初生態運動的訴求,也就是對於環境、生活品質和文化品質的關切,因此,真正的生態問題,也就是政治問題,尋求的不僅是可能的解決方案,還要問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期待究竟是什麼,目標是什麼。能夠放任「綠色市場」和「綠色技術官僚」來決定我們未來的生活環境嗎?不!真正的生態主義者其實都很清楚: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對於利潤與消費的無止盡追求,才是當前生態危機的主要來源。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