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關心台灣農業發展的年輕人,為了瞭解實際農業產銷的情形,投入即將在苗栗南庄大南埔、竹東宜蘭三地的稻米種植工作。
我們將採取的作法:
(一)農事方面:以友善生態的農法進行,不用農藥和化肥。並且試圖學習即將消失的傳統農法,從育苗,插秧到割稻,都會向當地農夫請教,學習機械化之前的古法。例如宜蘭小田田就請當地農夫,示範傳統的開墾苗床,撒種過程。
(二)產銷方面:也會透過網站,農夫市集等平台,試著直接和消費者接觸,找出更公平的交易管道。希望可以將這種新型態的產銷方式推廣到各地農村,解決農產品被中間商剝削的情形。
(三)文化方面:青年在農田工作之餘,也會四處拜訪農民和在地居民,以保存農村文化的經驗和智慧。例如大南埔就找到製作土礱的老師傅,傳承即將失傳的技術。
我們期望,除了生產出數千斤的有機米之外,還能讓年輕人瞭解農業技術和文化,亦即「把農村當作一所學校」。最重要的是,年輕人能找到一條回鄉耕耘的道路,不僅能活化農村的勞動力,更能推廣符合生態環境的農產品,進而改善台灣農產品的生產環境。
活動地點 (稻田綽號) |
苗栗南庄鄉大南埔(阿華田) |
新竹竹東鎮二重埔 (Vickie田) |
宜蘭員山鄉深溝村 (小田田) |
活動時間 (插秧日期) |
3/3(六) 10:00 |
3/3(六)-3/4(日) 10:00 |
3/25(六) 10:00 |
米品種 |
台南十五號 |
桃園三號(香米) |
秈稻十號(在來米) |
指導農民 |
在地老農: 張明財 |
2011十大經典米得主:莊正燈 |
穀東俱樂部: 賴青松 |
新聞聯絡人 |
傅偉哲 |
陳瑩恩 |
江昺崙 |
活動及交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