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孫窮理
綠色和平今日(3/2)上午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升起熱汽球,上頭掛著「海洋保育尚未成工,漁業署仍需努力」布條,呼籲漁業署在3月26日底於關島舉行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 WCPFC),正視海洋資源枯竭的危機,表態支持關閉部分公海以設立海洋保育區,且禁用如人工集漁器等破壞性漁法,並承諾減少50%的鮪魚捕撈量。綠色和平指出,人類若不立即停止過度捕撈,將會加速海洋生態系的崩解。
正鰹、長鰭鮪、黃鰭鮪與大目鮪是中西太平洋的主要鮪魚類,除正鰹外,其餘三種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紅皮書「瀕危物種」名單內,面臨瀕臨絕種的危機。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表示,2008年通過的多項保育方案,包括關閉部分公海、管制特定魚種補貨量等等,將會在此次WCPFC會議重啟討論。
中西太平洋提供全世界60%的鮪魚產量,台灣在這塊區域擁有近1800艘漁船,其中9成漁獲都是鮪魚,展現驚人的漁撈力,可見其影響海洋保育的重要位置。「但是,漁業署的態度卻很消極。」顏寧指出,漁業署曾在2009年、2010年公開反對設立海洋保育區,甚至拿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海自由原則指稱WCPFC無權阻止台灣使用公海;直到庫克群島對台灣宣示,若堅持反對關閉公海設立保育區,將取消台灣在庫克群島的漁業執照,我方才同意設立。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漁業署副署長蔡日耀曾表示(相關報導),西太平洋鮪魚的漁獲量並不會因為關閉「袋狀公海」而減少;不過WCPFC的調查報告顯示,過去幾年,大目鮪的捕獲量明顯下降,且黃鰭鮪、正鰹等魚類的體重和體型均增長不少。顏寧認為,調查結果證明關閉袋狀公海等保育方案對海洋生態有正面效果,不像漁業署從未針對過度捕撈提出任何解決方法,只顧著開發更多資源,因此她希望台灣今年別再杯葛保育方案。綠色和平則會以觀察員的身份出席WCPFC,向各國表達保育海洋生態的重要性。顏寧補充,為持續關注漁業署在WCPFC的表現,綠色和平的船艦希望號會在3月23日抵達高雄港,預計停留至4月8日。
延伸閱讀:
- 2011/08/10 苦勞報導 工業化大規模補撈 鮪魚生存危機何解? 綠色和平 漁業署 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