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方案夭折 遠洋漁業前途堪慮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2/03/31
資料來源: 

【2012年3月31日基隆】 決定全球七成鮪魚是否能夠永續發展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 WCPFC)年會,已於關島時間三月三十日結束。此次會議受到部分遠洋漁業會員消極反對,已於2008關閉的部分袋狀公海將於下周重新開放、禁用人工集魚器仍為三個月,瀕危鮪魚捕撈量未減少。保育措施嚴重退步,難以解決資源崩潰危機。

以觀察員身份參與關島會議的綠色和平資深海洋專案主任高于棻對會議結果感到遺憾,她表示:「部分與會會員以短期經濟利益為考量,造成此次會議保育措施嚴重退步,等於為此區的漁業資源敲響了喪鐘。而身為該區漁船數量最多的會員,台灣漁業署應積極思考並引導大會支持永續方案,而非被動等待大會決定。」

代表臺灣出席的漁業署,在此次會議中對永續方案維持過去三年既有措施,包括部分公海關閉、以及禁用人工集魚器三個月。對此,高于棻表示:「過度捕魚問題需要有一套宏觀並基於預警原則的永續方案。行政院於2005年所頒布的海洋事務政策發展規劃方案中[1],要求農委會以永續經營海洋資源以及推動永續海洋漁業為前提進行政策研擬。綠色和平呼籲農委會應與漁業署發展具體永續政策,解決過漁問題。」

目前在台灣進行「疼惜海洋‧希望臺灣」之旅的綠色和平船艦希望號,去年在太平洋發現袋狀公海的不法行為仍猖獗[2]。此次會議未能將袋狀公海全面設立成海洋保育區,除了無法規範非法漁業外[3],更可能使漁業行為集中轉往尚未關閉的公海,加速資源枯竭。

中西太平洋提供全球60%鮪魚來源,而臺灣在此區域擁有1600多艘漁船,為該區船隻數量最多、捕撈實力驚人的漁撈強權。臺灣遠洋漁業發達,遠洋漁業產值(約430億新臺幣)有九成來自鮪魚。目前中西太平洋四種主要鮪魚中,有三種已被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 [4]。若台灣未能積極思考永續發展策略,該區鮪類資源崩潰,不只嚴重影響遠洋漁業,更將連帶影響沿近海漁業,破壞33萬漁民生計。

相關資料:

[1] 農委會(漁業署)必須在期限內(2008/12)通過對漁業法之修正提出修法草案,除應將以生態系統為基礎之理念納入漁業法外,亦必須在該法中增訂相關條款,鼓勵研究與建立海洋棲地保護及生物多樣性之法政制度及維護與管理措施。

農委會(漁業署)必須在期限內(2008/12)對漁業法之修正提出修法草案,使該法符合調整沿近海漁業結構、推動保育管理型近海漁業、積極參與國際漁業組織及成為負責任漁業國家之政策要求。

[2] 希望號守護太平洋之旅報告 http://www.greenpeace.org/international/en/publications/Campaign-reports/Oceans-Reports/Defending-Our-Pacific/

[3]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科學委員會報告 http://www.wcpfc.int/meetings/2011/7th-regular-session-scientific-committee 非法漁獲估計每年掠奪價值約17億美金漁獲 Pacific Forum Islands Fisheries Agency (email 15 July 2010)

[4] 中西太平洋主要四種鮪魚中除正鰹外,大目鮪、黃鰭鮪、長鰭鮪皆已被列入紅皮書 http://www.iucn.org

主題: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