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兩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調研報告》
七、蘋果:隱藏在富士康背後

2012/04/04

責任主編:陳韋綸

雖然以I-Phone、I-Pad為代表的富士康產品確以高科技著稱,但富士康本身卻並不像其對外所宣稱的那樣是一家高科技企業,在它的背後,是以蘋果、惠普、索尼、微軟、諾基亞等為代表的國際資本巨頭,他們處於產業鏈的頂端,賺取驚人的利潤,雖然他們的成功被認為是科技和創意的結果,然而這並不是故事的全部,千百萬中國工人的青春、汗水、血淚乃至生命是蘋果們「功成」背後的「萬骨枯」,而後者則常常不為人所知。

2011財年,蘋果淨營收1082.49億美元,淨利潤252.9億美元;2012年第一財年,蘋果營收增長超七成達到463.33億美元,淨利潤更是高達令人咋舌的130.64億美元。而富士康工廠裡的中國工人,卻仍然在掙取不到1.4美元/小時的微薄工資。當I-Phone,I-Pad不斷推陳出新引起「果粉們」瘋狂熱捧的時候,年輕的中國工人卻不得不在尚未竣工、鋁屑紛飛的廠房內進行生產,他們不得不忍受長時間的站立、有害的空氣、管理員的苛責、難以忍受的疲憊、枯燥的機器般的重複,用永不停息的沉重勞動來為蘋果們打造漂亮的成績單。

2011年7月,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及雪城大學的三位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捕捉蘋果全球供應鏈的價值》(Capturing Value in Global Networks: Apple’s iPad and iPone)(註1)的文章,以蘋果I-Pad 和I-Phone為例分析其全球產業鏈的利潤分配。研究顯示,一部售價為549美元的I-Phone,蘋果公司獲得其中的58.5%也即321美元的利潤,包括美國、韓國、日本、臺灣、歐洲和其他地區供應商在內的企業分享了其他14.5%的利潤份額,而中國工人所得僅占1.8%,為10美元;而對於一部售價為499美元的低端I-Pad,蘋果公司則獲得了其中32%的利潤,中國工人的勞動所得僅占1.6%為8美元。

蘋果的每一次推陳出新,對富士康工人來說都將意味著一場噩夢;I-Phone、I-Pad的全球熱銷使蘋果賺的盆滿缽溢,但這並不足以促使其減輕對中國工人的剝奪,恰恰相反,產品的熱銷和驚人的利潤只會刺激蘋果在短時間內將越來越多的訂單壓到富士康代工廠和年輕工人的身上,但他們並不會因此獲得更多(註2)。2010年「連跳」事件發生之後,富士康曾經承諾保證一線工人至少能夠「六休一」,然而在2011年I-Phone和I-Pad的生產高峰期,工人們又重新回到了「十三休一」的狀態。儘管他們只能得到區區的1.8%,卻不得不為此耗盡幾乎所有的精力。

遺憾的是,資本的逐利性得到了消費主義和國家權力的推波助瀾,將原本處於弱勢的中國工人置於更加無助的地位。於是,一面是蘋果專賣店前「果粉」們的瘋狂追捧,一面是富士康工人在高壓的廠房裡夜以繼日地生產他們可能永遠都買不起的產品;一面是國家權力助力富士康的擴張帶來GDP的漂亮數字,一面是學生工們燦爛的青春在流水線的單調重複中無謂流逝。以蘋果為代表的資本巨頭通過製造消費主義的狂熱來賺取驚人的利潤,而這種狂熱所造成的代價則由富士康工廠的中國工人承擔,資本積累的秘密,在馬克思所說的「隱蔽的生產場所」內,得到了最真切、也最殘忍的體現。

正是這種畸形的資本全球剝削鏈條,使得價值的分配極度扭曲,一面造就了蘋果的驚人利潤,另一面則同時造成了中國工人的艱難處境。由於蘋果拿走了絕大部分的利潤,留給代工廠的利潤空間有限,使得富士康們只有通過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時間內產出、降低人力成本開支來獲取最大利益,這也就註定了生產線工人的超量付出和低微收入。不改變這種畸形的利益分配格局,蘋果的驚人利潤還將持續,而中國工人的處境也將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註1:原文參見http://pcic.merage.uci.edu/papers/2011/Value_iPad_iPhone.pdf

註2:有媒體曾經報導富士康與蘋果公司達成共識,後者將向前者提供2%的補貼,即增加2%的代工費,以緩解加薪帶來的成本壓力。參見http://www.yicai.com/news/2010/06/357530.html

提要:富士康,你改過自新了嗎?
一:富士康擴張過程中的權力與資本
二:實習之痛:生產線上的學生工
三:「代工帝國」的管理文化和工人的困境
四:出賣勞動,還要出賣血肉?富士康的工傷處理機制
五:看得見拿不著?富士康漲薪背後的故事
六:工人的抗爭
七:蘋果:隱藏在富士康背後
結語:新時代的血汗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