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dnews.com.tw 2012-04-12 08:26:18
美國世界日報11日社論「馬英九的信用偏向何方」內容如下:
馬英九最近為開放帶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親上火線高調表態,即認定那是五年前政府承諾的生效時間。進而追問「國家信用你要不要維持?你到底要開放還是閉鎖?」
五年前定的生效時間當然是民進黨定的,依馬英九的邏輯,這應是政策延續,但這是有選擇性的還是一體適用?真相是馬英九同時表示美國持續施加壓力,那就是台美之間經濟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洽談停擺多年,就賴美牛過關來解套。
是以與其說美牛案係出於兌現信用,不若說台灣承受不了台美貿易未能自由化的壓力。非但有TIFA的壓力,此外,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經濟夥伴協議(TPP),一個以自由貿易為號召的泛太平洋自由貿易區,若無法通過美牛案,或將與台灣無緣,也就注定台灣因此邊緣化。
從馬英九的論述看到,台美之間的美牛爭執,涉及的不僅是信用問題,而是台灣承受不起邊緣化的結果。就馬英九的想定,兩岸之間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也是出於相同的考慮,台灣必要通過大陸市場免於邊緣化。
對此,馬英九說:「未來兩年要完成ECFA談判的目標,要從讓利走向互利」。並說,台灣不是靠大陸走向世界,而是同時與全世界接軌,只是有了ECFA,讓條件資格更完備。但兩岸如何互利,屆時台灣如何兌現,對此,台灣難道沒有信用問題嗎?
台灣所以焦慮的緣由很簡單,即台灣不能自外於世界市場,更不能承受邊緣化的後果。但馬英九如何對待世界市場和大陸市場則有分際,既不同於綠營從世界進入大陸而是與進入世界並舉。微妙之處在於這同時也區隔了兩岸的和平發展原有一個具有共識的政治基礎。
台灣將就美方的壓力,等於承認在開放和閉鎖之間沒有迴旋空間,也無第三選擇。美方所以選擇對台灣施壓,當然也是看到台灣易與。馬英九拖了四年不能不說盡力了,但何以兩岸之間的ECFA,失去原先設定可為台灣尋求新的自由貿易協議的加持功能消失了,還是馬英九不敢嘗試?
兩岸的經貿關係包括藍綠思維在內皆深知,是建立在「九二共識」,即兩岸最低限度的政治共識和基礎上。而這也是深綠所以堅持反對,馬英九也巧妙地運用此一槓桿贏得大選。這和台美關係非但本質不同,遑論讓利,這就不是美國所願為。
選後在兩岸和台美之間,馬英九以自由貿易為題,把兩岸和台美經貿規格打成一片,其實是一種曲解,反而呼應了美國重返亞洲的命題,從TIFA到TPP的追求,看似為了避免遭遇邊緣化,實則向美國設定的世界體制一邊倒。
或謂馬英九不可能一邊倒,美國也未必接受。美國在兩岸之間也要取得平衡,在輕重和鬆弛之間,必要有所取捨。至少美國的國家利益遠大於台美之間的互動。北京所以對台讓利,當然是基於強烈的統一動機,這也不必置疑。如何維繫三邊利益於不墜,就在馬英九的政治藝術。
要害出在台灣如何看待兩岸關係,以及台灣的活路外交和國際空間。馬英九出訪非洲友邦很自然,但過境印度雖僅是技術加油,就會帶來無限想像空間,在低調和突破之間如何求取平衡,非僅考驗著活路外交,也考驗著兩岸關係;若加上此前為若干政策定調或提出訴求,涉及兩岸且較為敏感的是一國兩區,進而涉及政治對話的是吳敦義親口向李克強提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問題。就北京相應釋出的訊息言,這些都是可以談,不論同意與否皆存善意。
馬英九堅持對美信用,通過吳敦義向對岸傳達講信修睦,似乎都在修補過往的不足。處在兩大之間,馬英九難免會存有縱橫捭闔之心,如何修補也是政治藝術,需要智慧和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