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6
【台灣醒報記者劉安庭台北報導】文林苑引發的討論熱情延續,民間也傳出欲成立「運動怎麼幹?」工作坊,要透過經驗分享來反思「為何」和「如何」行動。教授們也表示,目前大學內已開設社運相關課程,像是台大社會系教授何明修主講的「社會運動」,理論和實務並進,就是希望學生不只是理解社會運動,還能經由參與,提出進一步的策略。
中研院社會所所長蕭新煌受訪時也指出,像是台大、清大、中央大學等都有開設社運相關課程。他說,舉凡閱讀時事,針對社會現象進行思考、反省和批判,都是參與或關心政治的可行方式,甚至加入非政府、非營利組織或者社運團體,都可參與學習。
在農青和農陣的成員們積極討論下,「運動怎麼幹?」工作坊因運而生。抗爭過 後,讓攜手街頭的青年們能夠沉澱下來,分享彼此的想法與疑惑。以「為何堅持草根運動?」、「抗爭要幹嘛?」、「為何堅持非暴力抗爭?」等主題,重新思索街頭行動的「為何」和「如何」,並且讓運動的力量走得更長遠。工作坊也在短短的一天內報名額滿。
社運的實務除了在街頭開花,學校內是否也有相關課程?何明修在受訪時表示,這學期就開設了「社會運動」這門課,除了理論部分,特別加入「行動方案」及「公共社會學暑假實習」兩種評分方式,鼓勵學生經由實際參與運動的過程,培養組織和參與社會運動的能力。
何明修也表示,因為社會運動多半帶有某種立場,在學校中講述容易引發爭議,老師的立場也很難去鼓勵學生從事特定社會運動。但是他認為,只要拿捏好分際,學校還是能開設相關課程比較好。何明修指出,「社會運動」課程的130個學生大部分是外系生,「公共社會學暑假實習」也已經有52人報名,相當踴躍。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