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6
越來越多的優秀高中生,棄台成清交等國內頂尖大學,轉往香港、歐美、日韓、甚至中東攻讀大學。粗估今年我國高中生申請赴國外一流大學就讀的人數,應在三百人以上。
其中離台灣最近、中文也能通、文化習俗相近的香港,對台生的磁吸力最強。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五所大學,估計今年將吸引逾百位高中畢業生前往就讀。
固然,如同教育部官員大方地說,要出國、或留台灣,都是學生的選擇權;但這話說得輕鬆,若對青年學生的「十八歲出走潮」,都無所謂,教育官員也真太無感了。台灣砸了大錢要讓大學變得「卓越」、變得「能與國際接軌」,不就是為了吸引更多世界人才靠攏,轉化為台灣競爭力嗎?
如今,連台灣學生都寧願離家,只為在世界上尋得更理想的求學環境,好儲備自我的國際競爭力,這些優秀學生與家長的心思,值得官員同理及反思。
若要留住頂尖學生,國內大學也必須提供更國際化的環境,如增招優秀外籍學生,引進國際大師級的教學,改善受教環境;其次,還要改善研究環境,研究目標不只為大學、教授擦亮招牌、前進世界排名百大,也要對學生未來的出路有所助益。
每年流失逾三百位十八歲菁英學生,是我教育當局及頂尖大學不能再忽視的問題。台灣人才面臨的已不只是「表土」流失,而是「地基」的動搖。人才即是國本,經此番撼動,還能不醒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