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玲:工運結盟 要有參政權

2012/07/14
前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祕書長
前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祕書長(報系資料照)

【記者陳素玲╱整理】解嚴25周年,勞工運動卻不復往日盛況,25年前解嚴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不代表真正民主化,而在金權政治更鞏固、國民兩黨都走向資方同時,勞工運動必須回到以階級為主體的社運結盟方式,結合農、工、環保運動,並且確立政治主體性,不能再將民主讓渡給兩大黨,工運才能繼續走下去。

解嚴,讓台灣政治民主化,經濟上兩極化。但25年來,台灣走美式民主,造成兩黨獨大,不代表真正民主;經濟上,產業及勞動體制都放任資本遷移,例如80年代的南進、90年代的西進,導致勞動條件去管制化、彈性化,僱傭更不穩定。

90年代是社運與工運高潮,由於產業南進西移,很多60年代投入工作的勞工,90年代要退休時,遇到工廠無預期關廠歇業,而這些工廠沒有一個不是賺錢的,卻置勞工於不顧。而且黨國體制進入金權政治,國營事業民營化,加速私有化腳步,因而出現派遣工,最後還引進外勞,以廉價的勞力留住資本外移殘餘的腳步。

工運未來應該朝二個方向才有生機。第一,不能再單打獨鬥,而是要從「勞工意識」提升為「階級意識」,透過以階級意識為主體,進行社運結盟,例如大埔農地徵收,就是為了協助台商返台投資建廠,這些廠商又要求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勾等,農運就成了工運議題;又如健保、長照體系,影響最大的都是工人及身障家庭。

第二個重要方向就是參政、組黨,不再依附於任何政治勢力。早期工運曾因統獨光譜而分裂,很多人討論是不是應該加入民進黨。但從「押寶」、「賣身」走到現在,從陳水扁到林益世,證明兩黨執政都難逃金權政治,未來是建立工人獨立政治主體的時機,必須打破政治參與的高門檻,奪回參政權,展現政治影響性,不能再將民主讓渡給兩大黨壟斷。

更重要的是,走過25年,經歷兩大黨執政,我們已經看到太多台灣勞工被出賣的慘痛經驗,未來難道勞工還要勒緊褲帶接受惡劣的勞動條件,只為迎接只要低工資的台商返台嗎?所以,台灣工運的腳步,未來絕不能停。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