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傳媒併購 NCC一人夠嗎

2011/09/08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台灣最大、亞洲最大的傳媒併購案在六日舉行聽證會,擁有數家報章雜誌、無線電視與衛星電視的旺旺集團,準備斥資760億台幣,進軍有線電視平台,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七位委員,只有一位出席,消費者代表缺席,業者發言以二、三小時計,學者十分鐘、媒體監督與改革社團三分鐘。這是怎麼一回事?

若說通傳會不重視,那麼「藍委兩度施壓」,甚至行政院部關切本案等「謠言」,又怎麼會外傳?若說通傳會重視,何以三位委員「迴避」,三位不出席?這是象徵,或實質表示,決定可否購併之權,將要委由出席委員乾綱獨斷嗎?假使聽證是要持平聽取各方意見與蒐集資訊,何以業者與其他利害相關人的發言份量與合理比例,差距懸殊巨大?

何以經濟學者的見解南轅北轍。有人說旺旺併購後只領有百分之十言論市場,卻有專業相同的人認為,旺旺若得核准,跨傳媒壟斷言論市場的數值超過可容忍的百分之卅甚多,達一百四十?旺旺宣稱這項投資是「鮭魚返鄉」;立刻有人擔心,在大陸擁有龐大企業利益的旺旺會不會是「大恐龍」,是不是無法抵擋夾傳媒公器而私用的誘惑,致使兩岸資訊與觀點有了高度不平衡的滲透?旺旺說,蔡氏兄弟控制全台百分之卅三有線用戶,本案即便通過,旺中寬頻也只有百分之廿三;但馬上有人注意到,旺中加計東森後,不但垂直整合的力量超越甚多,包括它擁有的數個新聞台及平面傳媒,再無人可以望其影響力的項背。

聽證會唯一確定的是,旺中表示要分年投資75億,將其有線系統在2017年的數位(機上盒)普及率拉至八成。只是這個承諾如果達成,也不能改善觀眾的影視品質,品質堪虞的節目,數位之後還是堪虞,名嘴數位後,就不是名嘴了嗎?

有請通傳會以更長時間深入調查,再次充裕地準備後,另行聽證,同時對於「節目」,也就是「水質」的改善,結合文化部,提出改善方案,不能只是打轉於「水管」,也就是有線電視「傳輸」系統。人要喝水,不喝水管,道理人盡皆知。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