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呀?」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夏令營那天在二子坪,一位小孩即將去參加樂生兒童營的新移民媽媽「靜靜」好奇的問我樂生的事。
很早以前就聽過樂生的議題了,只是一直沒有找到機會、也不知道我所接觸的新移民家庭跟樂生能有什麼樣的連結?帶他們去參與遊行對他們而言可能有點太激進,他們也不知為何而戰?帶他們去參與一些座談,又離他們的世界太遠。「兒童營」是個好機會,透過比較輕鬆的方式、又是她們可以參與的。
已經離開學校一段時間的我,再次參與樂青的兒童營規劃與討論,讓我重新感覺到學生的青春活力!每個人都竭盡所能的貢獻自己的才華,就為了帶給小朋友們又好玩又有學習的活動內容。我回想去年到越南,跟越南姐妹的小弟弟學習椰子葉編織的有趣經驗,於是在原本安排的手工藝課程中,主動提了要帶協會的越南姐妹「金線」來教小朋友做草編!
金線第一次踏入樂生院:「這是什麼地方呀?感覺環境蠻不錯的,很舒服。」我跟金線說了一下樂生院民的情況,金線也生氣的說:「政府怎麼可以這樣!」
在課還沒開始前,金線很緊張,擔心5分鐘就教完了怎麼辦?30分鐘怎麼撐過去?沒想到,課程開始後,第一組的小朋友來,不僅是小朋友、大哥哥大姐姐、就連我也是有點手腦失調,金線就覺得好笑,怎麼大家都不太會做啊?原本設定要教做編戒指、蚱蜢和風車,每每無法編到蚱蜢完成就已經超過預定時間了。
一直認為現在的小朋友(其實包括我們這一代也是如此),有越來越新奇的玩具可以玩、有越來越科技的電腦遊戲可以玩,漸漸跟大自然也就越遠。從我去越南和從我們協會姐妹身上的經驗中,我看到的是她們跟自然的貼近(就地取材的玩具)與環保(將稻殼拿來當材燒、燒完後再拿去洗油膩的鍋子等),而這恰是我們逐漸陌生與未知的事。這讓我想到新移民姐妹在台處境常常受到一些歧視的言論:來要錢的、素質差、生的小孩不健康… 等等。但是值得讓大家看見的,其實是她們身上豐富的文化資源~有特色的飲食文化與生活文化。這次將協會姐妹帶來參與樂生兒童營,一方面希望她們也能看到在台灣社會上同樣受著污名壓迫的一群人,另一方面也希望讓她們身上正面的、豐富的文化特色,能與更多人分享。
兒童營之後,我又問靜靜這個新移民媽媽他的小孩參加活動後感覺如何:「霈霈回家有沒有跟你講什麼?」她說:「有啊,會講今天又做了什麼,很好玩、那邊的大哥哥大姐姐都對她們很好。謝謝你帶她們去參加這樣的活動,以後有機會再告訴我喔。」我心裡暗自欣喜:「當時帶她們來對了!」
在年輕的樂生青年身上,我看到他們對弱勢關懷的投入和用心、看到他們對兒童的努力與付出,也因為樂生兒童營,讓國際家庭的成員多了不一樣的生活體驗,也讓國際家庭的成員有了不同被社會認識的面貌。
謝謝樂生院、謝謝所有參與兒童營的樂青夥伴。
回應
Re: 新移民國際家庭與樂生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