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的投降主義才應該壽終正寢

2012/08/24
作家

新任總統府資政漢寶德是國之大老,但就像許多台灣的名流一樣,抵敵不了略具深度的思想問題的考驗,居然說出公視應該壽終正寢的話:「公視已沒有存在的價值,應該壽終正寢了。國家出那麼多錢,難道就是找一群人來爭奪權力的嗎?」

這是徹頭徹尾的因噎廢食之論。公視董監事會之組織所面臨的問題和NCC大同小異,都是在藍綠兩大陣營間尋求一個「假性圖像上的平衡」。為免於偏勝勢力造成內部傾軋、宗旨欹側,反而特別側重參與其事者之間的「立場平衡」。質言之:既不能夠發現、也不能夠相信是否真有人能撇開政治與族群立場主司一個國家電視台(以及主管國家通訊傳播政策),所幸藍綠兩造明目張膽差使其蝦兵蟹將,以董監事會席次或委員會人頭臨事數票以決。這樣看來坦率乾脆,其實也就是粗糙地相信數字暴力,而根本上抹銷思辨的空間。

無論漢寶德知道或不知道這是20多年以來台灣公民社會歷經各種轉型陣痛而始終歸結於權力角逐的內耗結果,而非公共參與之本然,更非公共事務之應然。一個社會,本來不因它是不是「國民水準低落」就需要或不需要公共電視。

觀點狹隘辜負聲望

你可以說:一個普遍來說國民水準高的社會會出現且有能力維持一個專業水準較高的公共電視,反之則出現專業水準較低者,這已經是想當然耳,無足深論之事。但是,「國民水準」不高,反有賴於相較之下比這些水準不高之國民有見識、有技術、有能力、有操守的人去主導一個頻道,這不正該是國家通訊傳播工作的立足基點和放眼的願景嗎?

可是,漢寶德這投降派怎麼說?他說:「在國民水準低落的國家,公共電視台只能供少數人使用,達不到文化傳播的目的。因為觀眾可以自由選台,多數人會挑娛樂、趣味性的內容觀看,想要藉由公視製播高水準的節目,並吸引大家轉台觀看,進而達到提升國民文化素養的目的,不太可能成功。」

漢寶德如此放言,是真不負責任,也真辜負其崇隆之聲望的;視其觀點之狹隘、邏輯之錯亂、腔勢之犬儒以及立論之怯懦,大約直接證明了國民水準之低落而已。公視亂象背後有其實質訴求,問題在於我們這個社會有沒有能力支撐一個沒有商業利益、不計收視壓力、也不摻和政治宣導目的電視頻道?這是當年許多學界與傳媒界人士不斷抗爭、運動所堅持的初衷。

無論時下或日後的電視台如何多樣,無論有線電視頻道如何林立,也無論重視文化與教育的小眾視頻機制如何紛紜,怎樣建立一個象徵全民社會還有流通知識與美學教養的電視頻道本來就是試煉這個社會的一道考題,漢寶德老則老矣,老而不死,居然勸人打消這種努力,他自己喪失了對公共傳媒的理想與瞻望,卻誣指「公共電視台的任務更加模糊不清」,的確可以謂之賊了!

在我看來,真正該壽終正寢的應該是漢寶德這樣的思維和論調,而不是公共電視─一個像樣的公共電視既然尚未誕生,你要殺之於胎中呢?還是要迎之於昧旦呢?

端看你是不是一個水準低落的國民而已;無論如何,請不要學習漢寶德。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