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一直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爭扎,而今次的民主進程正考驗埃及社會,能否對人權更加包容與尊重。
3月19日,我在埃及的最後一天,埃及人民在公投中通過修改憲法,以配合民主化進程。可是,在埃及的基督徒更關注,佔大多數的穆斯林是否願意修改憲法中的第二條,即訂明埃及法律精神來自古蘭經。 當地的基督徒一直認為憲法第二條對非穆斯林宗教人士有所歧視。如果埃及要邁向自由與民主,那麼,埃及社會必須學習包容與尊重少數派的人權,這是民主的第一課。而今次的修憲,正好測試埃及人的民主態度與決心。 有非穆斯林作家表示,只要憲法第二條不刪除,埃及的政治與經濟便很難現代化。 是耶?非耶?我在埃及問一位積極參與革命的穆斯林女將,她瞪大眼睛望著我,說:“埃及大部分人是穆斯林,伊斯蘭文化是主流,我們當然以古蘭經精神為道德依歸,但這並不表示要排斥這裡的基督徒啊!” 可是,埃及的基督徒卻不這樣想。我訪問一位屬福音派的牧師時,他無奈表示,伊斯蘭教徒受到維護而基督徒的人權卻不受重視。福音派更是少數的少數,他們根本無法發聲。 牧師一派受害者姿態,說話時誠惶誠恐。革命雖然取得初步成功,但他感到國家安全部人員的隱蔽眼晴與耳朵仍在,千吩咐萬叮囑,請我不要刊登他的埃及名字。我唯有說:“我就給你一個中文翻譯名字,不會出事吧!” 埃及目前基督徒總數約占人口百分之十五,不過,教派也不少,主流派為科普特東正教,一如羅馬天主教,有自己的教宗,現任教宗為Pope Shenouda III,是科普特東正教最高的宗教領袖。 當地的基督徒告訴我,Pope Shenouda III鼓勵教徒參加示威抗議,指聖經教導信徒要服從世俗的掌權者。可是,基督徒則認為有責任對抗不公不義,何況這是一個機會,讓基督徒參與塑造埃及成為開明包容的社會,他們遂湧到解放廣場去,與穆斯林一起築起一幅動人的民主牆。他們無分彼此,他們都是愛好民主的埃及公民。 當開羅解放廣場結束抗爭後,不久竟發生一場宗教衝突,引發連場示威,埃及傳媒以頭版討論多天。大家都想不到,解放廣場上的革命把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但一離開廣場,又爆發衝突,而且是血腥衝突,當中有13人傷亡。 事源於開羅郊區一條村落,有一穆斯林女孩戀上一名基督徒男孩,並私定終生。可是,當地的律法規定穆斯林女孩不能與基督徒結婚,但穆斯林男孩則不受此限制。這對於外界,甚至一些開明的穆斯林而言,該律法明顯反映著埃及社會濃厚的父權意識。 上述一對男女的家人因此互相對罵,繼而大打出手。後來整個村的村民也加入行動,有人以燒燬村中基督教教堂洩憤,這隨即引起埃及的基督教小區不滿,走上街頭抗議。 一宗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結果變成基督徒與穆斯林的流血衝突悲劇。 基督徒在開羅國家電台門外集會示威了好幾天,有不少示威者更通宵靜坐,連科普特東正教長老也出來發言,聲嘶力揭地譴責暴力與歧視。我跑到抗議場地,上萬示威者把國家電台門外的廣場擠得水洩不通,他們高舉十字架,有人呼喊跨宗教愛情無罪,不應遭受打壓,更不應借此用暴力攻擊基督教教堂等等。 現場我看到不少穆斯林也加入行動聲援,他們呼籲各宗教派別應受平等對待,和諧相處。他們更支持基督教小區爭取修改憲法第二條,但這聲音有多大,則有待觀察。 埃及一直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爭扎,而今次的民主進程正考驗埃及社會能否對人權更加包容與尊重。其實,這一波革命不僅帶出不同宗教人士的訴求,當中也有婦女與弱勢社群要求改善他們人權狀況的呼聲。 民主隊伍浩浩蕩蕩。當我離開埃及時,仍然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高叫入雲。這是一個混雜的時刻,也是一個充滿期待的時刻,大家期望羅密歐與朱麗葉有情人終成眷屬,無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