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愚民,苦漁民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2/10/02
資料來源: 

航遍世界推動環保工作的綠色和平希望號再訪臺灣,今天發布《愚民政策 苦漁民》報告,透過全臺抽樣問卷揭露政府長期漠視海洋資源枯竭,導致近八成臺灣民眾對海洋危機意識低落。報告同時透過沿近海漁民訪談,證實因政府持續縱容少數大型遠洋業者過度捕撈,多數小型漁民生計已大受打擊。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表示:「臺灣作為全球遠洋漁業強權,在中西太平洋擁有數量最多的漁船。鮪魚對臺灣遠洋漁業至關重要,一年就可為臺灣帶來220億臺幣的外貿出口值。鮪魚一旦減少,將打擊臺灣漁業經濟,危害423億遠洋漁業年產值。」

鮪魚佔臺灣遠洋漁業產值的八成以上,然而臺灣在中西太平洋這個提供全球六成以上尾魚來源的主要漁場,所捕撈的主要四種鮪魚中,大目鮪、黃鰭鮪、長鰭鮪已在去年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若持續捕撈,恐導致絕種。

報告揭露,政府面對資源枯竭問題不思改進,已經讓許多小型漁民受害。今年二月到四月,綠色和平訪談東港、綠島、小琉球50位沿近海鮪釣漁民。大部分受訪漁民皆表示,近年來無論捕獲量或魚體大小都在持續下降,多數漁民認為原因為高度迴游的鮪魚在遠洋就已被過度捕撈,以致迴游至臺灣數量減少。過去十年,臺灣遠洋漁獲量下降逾一成,在太平洋的漁獲量下降近兩成,而大目鮪、黃鰭鮪與長鰭鮪較十年前減少17至40%。許多漁民明確表示,由於資源的衰退,不希望下一代再從事漁業工作。

面對資源危機,漁業署卻在過去將遠洋漁業預算的75%投注於增加遠洋漁業產能,助長大型遠洋業者持續過度捕撈,導致小型經營的漁民面臨無魚可捕的窘境。許多漁民批評,政府面對越來越多高科技、高破壞性的漁船投入競爭,除了補貼油錢外,對資源養護根本沒有任何積極作為。更有漁民直言,都沒有魚了,還出海幹嘛?

同時,綠色和平今年針對全臺1203位民眾進行抽樣問卷調查,發現民眾雖多聽過過度捕撈,但有77%的民眾不知道目前85%的經濟魚種都已被過度捕撈。有87%的民眾認為目前政府關於過度捕撈的資訊嚴重不足,導致多數民眾不曉得哪些魚吃多了會破壞生態,因此即使臺灣海鮮食用量是全球平均的兩倍,但僅有1.2%的民眾在食用海鮮時會考慮環保或捕撈方式。

漁業署長期輕忽資源枯竭警訊,甚至在鮪類資源枯竭的情況下,仍鼓勵民眾食用鮪魚。顏寧批評,漁業署的作法,不但將加速資源枯竭,也與民意背道而馳。問卷調查發現,有高達九成的民眾在得知鮪魚被過度捕撈後,除了考慮停止食用外,亦有八成以上的民眾認為臺灣應聯合其他國家減少鮪魚捕撈量以及捕撈漁法。

本週來臺訪問的綠色和平全球海洋專案召集人Tamara Stark(沈蔓芸)亦指出,在綠色和平的推動下,永續意識已在全球海鮮市場獲得重視。英國、美國、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等地的多家連鎖通路(包括Wal-mart, Safeway, Tesco, Sainsbury等)皆已承諾將淘汰使用破壞性漁法捕捉到的鮪魚,改採對環境友善的捕魚法。臺灣為全球第四大鮪魚提供者,若不儘速跟上國際步伐,恐將被這波永續潮流淘汰。

綠色和平呼籲漁業署應:

  • 支持國際保育方案
  • 禁用如人工集魚器等破壞性漁法,並發展有效的資源永續利用方案
  • 與其他國家共同推動有效的管理機制,包括將太平洋袋狀公海設立為海洋保育區,以及限制各魚種捕撈量

主題: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