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發佈十大護理改革策略,包括「延長實習護士工作年限」以及「學士後護理公費生」制度,企圖以「增加護理人力來源」以解決目前護理人力荒的問題。然而,就考選部以及衛生署所公佈的資料,顯示護理人員荒並非護理人力來源不足。考選部資料顯示,目前每年約有一萬多名護理人員完成教育培訓,每年至少六千多人考取護理證照。衛生署資料顯示,今年2月底全國領照的護理人員有231,208人,但實際執業的人數僅136,945人,在台灣執業率只佔59%。以上資料再再顯示護理人員荒並非護理人力來源不足,如何改善惡劣勞動條件進而將護理人員留住才是根本之道。
現職護理人的反對「學士後護理公費生」制度聲浪並非忽視偏遠地區民眾照護權益,多數護理人員反對「學士後護理公費生」是因為僅僅兩年的培訓計畫,培訓課程東缺西湊的護理畢業生,即使通過國考取得證照,對民眾的照護安全恐怕將會造成危害。
衛生署是否正視護理人員荒真正原因並對症下藥?全聯會調查結果顯示工作負荷量大、薪資福利低、專業不受尊重等因素,才是護理人力流失的主要原因。然而「學士後護理公費生」政策,不僅無法針對以上因素作任何實質改善,更遺憾的是衛生署與全聯會推出的十大護理改革策略內容,包括「延長實習護士工作年限」以及「學士後護理公費生」制度,僅以資方立場考量人力需求而推出政策,對於改善護理人員實際執業環境的成效十分有限,甚至將引起更多資深人員反彈進而離職,埋下更多護理界的未爆彈,也讓更多護理畢業生對護理工作心生畏懼,導致全民照護權益受損。
衛生署及全聯會不願得罪醫院資方,不僅縱容許多公私立醫療院所以高額違約金及不合理的簽約條款壓榨目前執業的護理人員,更遲遲不願針對畸型班表以及醫院各種違反勞基法等壓迫基層護理人員之事實作出表態,卻口口聲聲說和基層護理人員站在同一陣線,試問這種言行不一的說法,如何讓基層護理人員信服?
基護工會請衛生署拿出實際作為,切勿辜負在人力不足狀況下仍堅守崗位的護理人員,如果衛生署欲推動「學士後護理公費生」制度,請舉辨北中南東公聽會傾聽基層護理人員的民意後再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