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好 砍獎金替罪?
十餘年僅見 國公營工會大串連

2013/01/08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張心華

昨天(1/7)立法院朝野協商達成共識,要將國營事業績效獎金統一設定1.2個月的「天花板」(相關報導)。今天(1/8),包括中油、台電、台糖、台水,以及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等20幾個國公營事業工會火速動員,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表達反對,並宣示將進行抗爭,中油工會、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莊爵安沒有明確說明國公營工會將採取什麼具體的動作,不過強調將會展開進一步的串連。

因為績效獎金的事情,國公營事業工會大規模串連。(攝影:孫窮理)

莊爵安對立法院的決定表示「憤怒不滿」,他質疑「(民國)100年的決算都已經過了,怎麼還可以以決議推翻?那麼那些9A立委的錢要不要追溯回來?」,他認為「績效獎金可以檢討,但是不是用這種方式」,而國公營事業的這些獎金,早已行之多年,莊爵安認為,「是屬於勞動條件的一部份」,如果有變更,應該要先跟工會協商。

國民黨籍立委吳育仁也同意,這些獎金屬於國公事業員工「勞動條件」的一部分,要變更需要先跟工會協商。此外,他也認為,國公營事業不能完全月「績效」作為判斷獎金的依據,「有很多政策性的虧損,不能賴到工人的頭上」,吳育仁還強調,像這樣一刀切計算績效獎金的方式,「忽略了不同行業之間的差別、也沒有相關的數據做基礎」。

台企銀工會、全金聯理事長林萬福認為,支撐國家經濟的國公營(公股)銀行,「因為社會觀感不好就拿員工開刀」,他估計整國公營事業一年就幫政府賺到3千多億,「而像是外商的花旗銀行,賺到錢就都送到美國去了」。菸酒工聯理事長趙銘圓說,去年台灣菸酒超額盈餘就有820億,在經濟好的時候,民營企業發年終可以發到幾十個月,那個時候國公營事業不去比照,在經濟差的時候,就先砍國公營的勞動條件。

除了經濟部、財政部主管的國公營事業,相對之下,受到績效獎金衝擊不大的交通部所屬的台鐵工會、公路工會今天也到場,台鐵工會、鐵路工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漢卿說台鐵拿不到績效獎金,但是他質疑,「這種『改革』對於改善22K、25K的低薪現象有什麼幫助?」,陳漢卿說,「現在香港、新加坡、韓國都已經不要跟我們比了,經濟不好,這種責任是國公營事業要負責,還是政府要負責?」,陳漢卿認為,政府應該要做的是,應該是創造機會,回到像民國70、80年代,民間的工作機會比國公營還要好,「這樣的『改革』只是創造『均貧』的社會」。

一般國公營事業工會的年終獎金(績效、考成),會在每年三月份的時候,由各事業單位分別召開審議委員會審議,工會並沒有參與的空間,最後審議出計算的公式,大致上就依照績效、營收這些內容來計算。台水工會理事長簡炯勳說,台水公司從(民國)82年起,配合政策任務,就沒有調整自來水的價格,類似這樣造成的「政策虧損」,在審議時,會依不漲價造成的影響,實際計算一個金額出來,計算在獎金的額度裡。

如果從動員的能力來看,國公營事業可以說是台灣工運的「主力」,在民進黨執政時期,2003年台鐵工會反對「公司化」、2005年中華電信反對「民營化」發動過罷工,在這一段時間,以公股銀行為主力的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現全金聯)為了反對「二次金改」銀行合併的政策,多所銀行工會通過罷工投票,其中台企銀工會在2005年4天的罷工行動,阻止了台企銀的標售,最後讓「二次金改」政策因無力推動而告終。而這些是近10年來個別事業單位或產業的行動,除此之外,國公營事業工會已多年沒有共同的集體行動,近來無論是「退休金爭議」掃向軍公教與國公營員工,到現在的考績獎金爭議,成為跨國公營事業動員的導火線,一旦這些工會串連動員,威力甚大。

而近20年來,國公營事業工會最重要的組織性動,就是在1998年,與各地(民營企業工會為主的)產業總工會成立「全國產業總工會」,之後由於工會的規模,在運作過程中,地方產總逐漸「邊緣化」或者退出、不加入全產總,在這一波國公營工會的行動中,全產總是否將扮演領頭的角色?莊爵安表示,由於時間倉促,目前還沒有在理監事會中討論,不過最近就會把這個議程提進去,屆時,全產總與國公營事業行動的動向,值得注意。

回應

產品標價無法反應成本就算了,還要求要有年度盈餘,套一句台灣俗諺:「青吃就不夠了,還想要曬乾!!!」。油價凍漲、電價緩漲、水價不能漲、要幫忙出敦親睦鄰費、玻璃裝米酒一罐規定只能賣25元比塑膠瓶裝礦泉水還便宜、要照顧台灣農民幫忙收購根本不適用的菸葉及葡萄等農產品、台銀還要負擔18%的費用...等等族繁不即備載,ㄇㄉ!當官的把當勞工的當作是超人ㄚ!當官的如果沒肩膀只剩一張嘴,當到被下屬全面幹譙,說真的,這長官已經不適任了,如果連這點自知之明都沒有還不下台,那真的是污辱那個位置了!

台灣的問題,多在於少見多怪. 在法國,罷工是很常見的事. 所以囉,對於罷工,或者斷電,我們都樂觀其成. 那麼,法國的市場不正常嗎? 我看也沒有. 別人可是比台灣先進很多的國家呢....不過另一方面,回到主題,我們來講,台電中油是國營企業,真是因為壟斷的需要嗎?是這樣嗎? 好像不是吧? 還有,中油和台電漲價,漲的是甚麼價? 真的是國際原物療上漲,還是有回扣和中高階主管自肥問題?
還有啊,姑且不用理會T台的兩光山丘毅力學者.台大學者可以報假帳,台電中油沒有這個可能,人民完全沒辦法相信喔. 那台電中油在人民和政府之間,左擁右抱,平常勞工運動,這些人連影都沒有. 對自己有利的時候,說自己是私人.對自己有小不利益的時候,忽然又搬出甚麼公共行政觀點.
所以關鍵是這裡.人民們,你們同意被詐財嗎? 你們同意,被國營企業勒索嗎? 你們同意,台電中油這樣羞辱 抹黑軍公教,只為維持自己的不正當利益嗎? 你們同意,台電中油可以違憲嗎? 這種理盲的制度,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理智的人民真的要站起來 連兩光的蛋頭一起推翻才是.

喔~對了. 不知道兩光蛋頭,如何界定台電中油的的社會責任? 如果你要用國際價格來比照,說凍漲是錯的.價格越高越好,請問,那被你墊高的餐飲業成本,以至於工業成本,造成全國人民生活不易,你竟可說台電中油是在做"公共行政"? 沒有社會責任的企業,是從事甚麼公共事務? 所以啦,真的是半瓶子水響叮噹.中產階級的臉,都被這種蛋頭的胡言亂語,給丟光了,也難怪T台的水平,一直無法為人民所諒解

總覺得,T台似乎只會打稻草人.砍一點不正當利益,叫作清算? 這讓人民真的很想清算台電中油了喔.(清算的結果是 貪官被掛在木樁上,被用木棍打死 這叫清算)

哀~ 感覺T台只能一直賣老臉,超沒競爭力.說到這個,我又想起來了.邱毅不是一直說競爭力 競爭力嗎? 如果是製造業,競爭力的來源在於產品的品質 價格 服務 以及盡可能少的人事費用. 馬英九說,要有盈餘才有獎金,不恰好就是私人企業的經營模式嗎? 邱毅你如果要嗆馬英九,請問,為什麼對於民間的勞工,你要去剝削他們,也不談勞動條件,但一談到國營企業,就不用再說他們的競爭力了呢? 從頭到尾,我發現邱毅似乎只會賣弄這些詞彙,但好像無法把所有相同的事,放到同一個基準上衡量耶? 你說陳水扁有精神病,你確定你沒有嗎? 你說人民理盲,是否是基於對自己的了解呢? 我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耶

停電,很好阿! 這樣台電要自己負國賠的錢,人民應該拒絕幫他們出錢喔

討論一件事,最重要的是"公正".怎樣公正? 還是要去探究事實.
請問,國際油電價,和中油台電的產品價格,有甚麼實質關聯嗎? 我再講一個道理.價格的比較,一般來自消費者的實質消費力.也來自競爭.請問中油台電作為國營企業,拉高價格,是它們的競爭方式嗎? 所以阿,不要再愚弄台灣百姓了,國際油電價,和台灣的國營企業的油電價,關係是相當 相當少的. 人民納稅補貼台電中油,不是為了發薪水 而發薪水. 也不是要花錢請人來騙自己. 社會主義,不是要用來養肥貓 和 白目用的(儘管白目也很有"毅"力)

為什麼邱毅 和董智森 為什麼那麼喜歡愚弄觀眾? 究竟是他們真的這麼天真無邪,還是故意要搞政黨惡鬥? 還是他們真的那麼喜歡被清算,所以才會左一口清算 又一口清算?

"國公營事業的這些獎金,早已行之多年,莊爵安認為,「是屬於勞動條件的一部份」,如果有變更,應該要先跟工會協商。"

我靠! 華隆案的時候,怎麼沒有看到工會談甚麼"勞動條件" "勞動環境"? .

恩,
“國公營事業不能完全月「績效」作為判斷獎金的依據,「有很多政策性的虧損,不能賴到工人的頭上」”
這一點很正確.可是,我這裡要指出一點. 甚麼叫績效? 績效是指盈餘嗎? 如果台電 中油的績效,不是產品價格,也不是社會責任,而是盈餘,請問到底為什麼,國營企業必須是國營企業?

"立法院朝野協商達成共識,要將國營事業績效獎金統一設定1.2個月的「天花板」"

所以阿.這裡應該按照物價/消費和實際勞力的關聯性來訂.由於爬電線杆的,裝油的,承擔風險的,不是那些數錢的,負責"清點"物資.出力較少的人,所以如果要訂,我會這麼做:限制中階主管的獎金總額,(一律領三千獎金). 高階主管(一律領一千元).如果價格不是這樣調整怎麼辦? 那就按照T台的要求,清算吧!

支持工會抗爭.不過這些公營事業的工會.是否也能幫忙民營企業勞工.一起改變台灣目前勞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