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青年貧窮化:欠薪與欠稅

2012/06/28
英國倫敦大學Queen Mary學院商管系博士生

上個星期二,立法院的會議室內,坐滿了多年前遭惡性倒閉積欠薪資與資遣費的聯福製衣廠自救會成員,聲淚俱下地痛批當年政府承諾「代位求償」並先行支付資方積欠的資遣費,竟在日前收到由勞委會職訓局發函催繳歸還;否則強制執行的通知。

1996年,位於桃園的聯福製衣廠惡性關廠倒閉,公司負責人李明雄脫產到海外,留下4百多名徬徨無助的員工。當年,為追討積欠的薪資與資遣費,員工組成自救會發起一場又一場轟動台灣社會的抗爭,甚至一度以「集體臥軌」激烈等方式抗爭凸顯問題。聯福員工自救會在當時幾乎成了台灣產業外移、惡性關廠與中高齡失業受害弱勢勞工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正因為當年自救會的抗爭,最後迫使勞委會不得不出面回應自救會與勞工團體的要求,同意提撥部分就業安定基金,以「關廠歇業失業勞工促進就業貸款」先行支付資遣費。

然而,當年自救會與勞工團體一再要求由政府出面向資方「代位求償」的概念,卻因行政單位始終不願承擔起責任而遲遲未能入法。在缺少了「代位求償」的法源之下,結果就是:後續多起同樣大規模涉及資方惡性積欠薪資與資遣費的勞資爭議事件中,無論勞工如何抗爭,幾乎都難逃最後僅僅只能依照積欠工資墊償基金中,請領最高6個月的欠薪的命運。

以最近一件的太子汽車為例,在約8百名員工遭積欠超過9個月、總計超過2億3千萬的薪資,甚至發動罷工行動後,資方還是能夠雙手一攤繼續拖延,最後勞工也只能在今年1月時領到由勞保局支付發放最長6個月(總金額不到1億2千萬)的墊償薪資。至於員工不足的欠薪、資遣費則是完全沒有著落。

回顧過去十多年來,不知道已經有多少台灣勞工遭到資方惡意積欠薪資與資遣費。然而,長久以來政府非但沒有、也不想拿出辦法來保障弱勢勞工最起碼的權益,許多惡性倒閉的企業關廠前早已違反勞動法令多年,勞委會不但不想拿出解決的辦法,至今更是一付事不關己的態度表示:要討資遣費,員工只能以集體訴訟的方式向資方求償。以聯福的案例,資本家根本就已經脫產海外了,要勞工打官司求償這種鬼話虧勞委會說得出口。

榮電股份有限公司日前驚傳積欠員工薪資長達兩個半月,退休金、資遣費也無法給付,6月11日榮電工會前往榮電最大股東──退輔會前陳情,要求退輔會解決勞資爭議。(圖文/黃士航)

甚至,這些中高齡失業的弱勢勞工,不但至今依舊無法追討回屬於他們的血汗錢,卻反遭勞委會「逼債」的命運,莫怪乎一張張白髮斑駁、面容憔悴的前員工痛批:「臥軌沒死,卻被政府逼死!」對資方欠薪兩手一攤,卻對勞工錙銖必較已是教人難以接受了,若再看看國家對追討資本家欠稅的大方態度,恐怕就更讓一般勞工感到憤憤不平了。

包括聯福自救會成員在內,當年接受政府所提撥就業安定基金「代墊」資方資遣費的弱勢勞工,目前約還有620餘戶,勞委會職訓局口口聲聲不惜揚言「強制執行」的勞工「貸款」總金額,其實還不到2億4千萬,但這些錢一分一毛都是這些弱勢失業家庭原本來就該拿到的血汗錢。而今,勞委會卻在新聞稿裡措辭強硬地寫著:「此貸款案已歷經10多年,逾期戶依當時所訂契約至今應有充足時間分期還款。為維護國民利益、保障國家債權……委託華南商業銀行委請律師依民事訴訟程序進行逾期欠款追討。」

眾所皆知,在台灣的資本利得相關稅率本來就已偏低,而在這幾年「稅改」下更是不斷調降。此外,還充斥著各種以「促進產業」為藉口、幾乎永遠看不到落日的稅賦減免制度。但對於台灣的資本家而言這些可能都還不夠,看看財政部國稅局兩年前首度公佈的欠稅大戶資料:在至今國庫仍然追不回來的幾千億欠稅當中,包括國揚實業負責人侯西峰、黃任中父子、鴻禧集團負責人張秀正等等,每一個資本家欠稅金額隨隨便便都超過億元;而光是前廣三集團負責人曾正仁個人所積欠國庫的金額,就超過上述全部6百多位勞工「總貸款」的金額而達到3億元以上。曾正仁還不是最大的欠稅戶,幾年前同樣因資方經營不善爆發欠薪導致員工抗爭與罷工多日的環亞飯店,更是一欠就欠了國庫超過20億元。

國家機器長期追不回這些稅收也就算了,偏偏這些欠稅大戶的資本家當中,日散千金、出手闊措、日夜坐擁豪宅、出入名車代步者可謂比比皆是。最最諷刺的是,2007與2011年在立法院所兩度通過相關稅法的修正當中,更是無比貼心地幫忙訂出追討期限的所謂「欠稅大赦」條款。有了「追討期限」後,更是極可能讓這些欠稅的資本家在5年後全數一筆勾銷;再也不需要繳交欠款的任何一毛錢!

只能說,兩相對照下,恐怕再也沒有什麼比國家面對遭到欠薪的弱勢勞工以及欠稅上億資本家鮮明而迥然不同的態度,更讓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國家機器在資本主義當中的階級屬性了。 (英國倫敦大學Queen Mary學院商管系博士生)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