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 遷徙
紅蟹的黎明
採訪/撰稿 于立平 攝影 陳慶鍾 柯金源 劉啟稜 剪輯 陳慶鍾 生態顧問 劉烘昌
緣起 曾經在國際生態頻道上,看過聖誕島紅地蟹大遷徙的畫面,一直想著,有機會一定要親眼見證這生態奇景,拍下珍貴畫面,尤其在台灣墾丁國家公園的香蕉灣海岸林,陸蟹的多樣性高居世界第一,但是因為道路開闢和海岸開發等因素,導致陸蟹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因此希望透過了解聖誕島國家公園的管理措施、生態旅遊推動的模式、陸蟹保育的實際做法、地方居民的保育意識等議題,做為台灣陸蟹保護,與海洋國家公園保育的借鏡。
內容 在印度洋有一座島嶼,直到1888年,才有人定居,這座島嶼,其實不是只屬於人,牠們,才是這裡的主人,跋山涉水、賭上性命,一年一度的大遷徙,只為了讓族群延續下去…
下雨過後,森林中充滿水氣,紅地蟹從森林底層的洞裡,探出頭來,準備覓食;落葉、果實都是牠們愛吃的食物,一片樹葉、一朵棋盤腳的花,都品嚐的津津有味,這時的紅地蟹,正準備展開一場重要的生命旅程。
劉烘昌博士研究陸蟹生態,已經二十年,他與研究人員,特別從台灣前往澳洲聖誕島,參與這場生態盛宴,對喜歡陸蟹的人來說,聖誕島,是一定要去朝聖的地方。
目前聖誕島有63%的面積,被列入國家公園,原始森林保存良好,陸蟹生態相當豐富,其中,紅地蟹更是聞名全球,島上記錄過的紅地蟹數量,曾經高達一億兩千萬隻,從島上最高海拔361公尺的高地森林,到靠海的海岸林,都可以發現牠們的蹤跡。
由於陸蟹是從海洋慢慢演化到陸地上生活的,現在牠們的幼蟲,還是必須在海裡長大。每到繁殖季節,紅地蟹就會從陸地上的棲息地,往大海移動,抱卵母蟹會將幼蟲釋放到海裡,幼蟲在海洋經過25天的浮游期,脫殼變態到大眼幼蟲的階段,才會再返回陸地。
每年雨季開始,聖誕島上性成熟的紅地蟹,就會展開5-18天的繁殖之旅,當紅地蟹從各地傾巢而出,聲勢浩大的遷徙現象,世界難得一見。
每隻紅地蟹,似乎都知道自己的家,距離海邊有多遠,住得遠的會提早出門,住得近的就晚點再跟上,一路上紅地蟹會調整隊伍的步伐,在最好的時間點及時趕到海邊。
為了應付這馬拉松式的旅程,紅地蟹必須隨時隨地補充能量,長途跋涉最怕的是身體脫水,因此紅地蟹會選擇早晨、傍晚,或下雨之後行動,在路上也會把握機會好好喝口水,防止水份流失。
牠們還要挑戰各種困難的地形,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在人類的世界迷了路,走進住家社區,來場大冒險。其中最危險的奪命關卡就是馬路。根據研究,紅地蟹過馬路的速度,平均一分鐘四公尺,要安全穿越虎口,最少得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螃蟹的腳程敵不過車速,許多紅地蟹,最後慘死車輪下。
歷經層層險阻、過關斬將,幸運的紅地蟹,才能順利來到海岸林。第一批率先抵達的,通常是公蟹,牠們會先在海岸林爭奪地盤,然後挖掘洞穴,用心打造一間蜜月套房,等待母蟹來賞光。
母蟹會選擇具有領域的雄蟹,一旦雙方看對眼,就會開始進行交配,交配完畢的母蟹,繼續留在洞裡準備產卵,母蟹會把卵抱在腹部,經過十二、三天的時間,等到卵快孵化時,就往海邊前進。
今年聖誕島的乾季比較長,雨季來得太晚,導致紅地蟹的繁殖遷徙,延了一個月,一月份我們來到聖誕島時,遇見了許多抱卵母蟹,牠們預知自己的「預產期」快到了,正接二連三的往海邊移動,這最後一段的衝刺,也絕不輕鬆。
聖誕島四周海岸,大多是陡峭的海崖,許多海崖的高度超過十公尺,海崖下方還被海浪沖蝕成內凹的狀態,這些大腹便便的產婦,要搏命使出「飛岩走壁」與「倒掛金鉤」的真功夫,才能攀下海崖到沙灘上。
由於路不好走,待產的產婦又多,許多抱卵母蟹會在前一天就動身,以免到時交通堵塞,蟹擠蟹,搶不到好位子生產。
當夜晚到來,生命開始蠢蠢欲動,數以萬計的抱卵母蟹,攀附在岩壁上,牠們牢牢的穩住身體,深怕一失足,就功虧一簣,每踏一步都小心翼翼,想盡辦法找到一條,可以安全降海的路。 凌晨三點多,海岸邊陸續騷動起來,岩壁上的陸蟹紛紛往下移動,接近黎明時分,紅地蟹集體「降海釋幼」的生態奇蹟,正式登場。
千軍萬馬的紅地蟹,爭先恐後的往大海走去,牠們努力的迎向海浪,冒著被大浪捲走及淹死的危險,不斷的搧動腹部,把寶寶釋放到海水中,漫長艱辛的遷徙,只為了這一瞬間。
岩壁上,來不及走下海岸的抱卵母蟹,急著在幼蟲孵化前一刻,懸空拋卵,幸運的話,等到潮水把卵帶入海中,寶寶就有機會存活下來。
大多數的幼蟲才喝到第一口海水,就成為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為了讓下一代能躲過掠食者的攻擊,有最高的存活率,紅地蟹採取集體釋幼的策略,而牠們的繁殖釋幼機制,同時受到月亮和潮汐的影響。
劉烘昌推測,紅地蟹會選擇在農曆月底的凌晨三四點釋放幼蟲,可能是因為這時的潮汐落差比較弱,波浪沒有那麼強,抱卵母蟹被海浪捲走或淹死的機率會比較低。
清晨,海邊恢復了寧靜,沙灘上滿佈昨晚瘋狂釋幼的痕跡,有些卵沒等到海水,慢慢乾枯,有些卵成為紅地蟹同伴的食物,寶寶無法順利進入大海,這趟遷徙付出的心血等於白費,一旁摔死的、淹死的母蟹,橫躺在沙灘上,宣告這趟旅程,到此為止。
還有些紅地蟹媽媽姍姍來遲,牠們避開擁擠的高峰,緩步走入海中釋放幼蟲,這些螃蟹幼蟲,剛好讓魚群享受一頓美味的早餐,這時來海邊覓食的不只有魚,還有人。當地居民表示,每到紅地蟹繁殖季節,在岸邊就可以釣到許多大魚,讓餐桌可以加點菜。
不過這趟遷徙之旅,還沒有結束,完成繁衍任務,僥倖存活下來的紅地蟹,休息片刻之後,準備啟程回家。
面對紅地蟹大軍壓境,聖誕島國家公園會觀察紅地蟹遷徙的路線與數量,視情況封閉道路,路旁的告示牌,顯示每天的路況,居民或遊客只能改為步行或是繞道而行;道路開闢、劃過森林,切割了紅地蟹的棲地,原本這裡也是牠們的地盤,紅地蟹優先通行,是人們對牠們的尊重。
人與蟹共用一條路的風險高,於是國家公園幫紅地蟹建天橋與地下道,打造專屬道路。 要回家的紅地蟹,順著人們導引的路線爬行,紛紛走上天橋,穿越馬路,看起來,牠們知道這是紅蟹專用道,只是這一上一下的路程,多耗費了力氣,也承擔失足的風險,另外劉烘昌也觀察到,有些紅地蟹不愛走地下道,不知是因為太暗了,還是另有原因。
到底紅地蟹是靠著什麼樣的導航裝置,找到遷徙路徑,目前的科學研究,仍不清楚,人類設定好的路,不一定就是牠愛走的路。根據估計,每年至少有70萬到100萬隻的紅地蟹,在遷徙過程中死亡,即便紅地蟹必須面對各種嚴酷的生存考驗,為了繁衍下一代,牠們還是努力的勇敢直前。
現在牠們還要面對另一個更大、更迫切的危機「黃瘋蟻」,這種外來種螞蟻,對紅地蟹的生存,產生了嚴重威脅。
在聖誕島國家公園研究人員Peter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一座森林,空氣中瀰漫著死螃蟹的氣味,Peter翻開枯木,瞬間黃瘋蟻滿地亂竄。黃瘋蟻是外來種,原產地可能是在非洲,無意間被人們帶入聖誕島,牠們靠著驚人的適應力與繁殖力,逐步在聖誕島攻城掠地,幾乎已經遍佈全島。
這片一兩公頃大的森林,已經被百萬隻螞蟻雄兵群盤據,將成為紅地蟹的死亡之地,黃瘋蟻會攻擊紅地蟹的眼睛,失明的紅地蟹,失去覓食能力,最後將慢慢死去,並成為螞蟻的食物。目前黃瘋蟻可能已經殺死一半的紅地蟹,導致紅地蟹的數量,剩下不到四千兩百萬隻,小小的螞蟻,竟成為致命殺手。
為了搶救紅地蟹,國家公園每隔兩年,就會在黃瘋蟻密度較高的地區,用直升機投下藥劑,希望能抑制蟻群擴張,負責外來種防治工作的Peter表示,紅地蟹的存亡,牽動著整個森林生態系,紅地蟹吃完樹葉,排洩的糞便,提供樹木生長的養分,紅地蟹也會吃掉一些種子的外殼,讓種子有機會發芽長成大樹,如果沒有紅蟹,整個島嶼生態系都會改變。
紅地蟹在森林底層,享受著森林的給予,也供養著森林,牠們從海洋來到陸地開疆闢土,靠著極低的食物需求,極高的適應韌性,創造了生物演化史上的傳奇。牠們不辭辛勞危險的返回大海,如今牠們面臨的挑戰,是越來越多,未來牠們還有沒有機會,年復一年等待下一年的黎明。
側記 英國BBC生態節目著名的主持人大衛愛登堡曾說,他走遍世界各地最美的地方,見識過各種生態的奇蹟,但他回憶這輩子最震撼的經驗,是在聖誕島與抱卵母蟹一起在海邊,等待黎明的時光,這次我們真的感受到了。
連續三天,從午夜到天亮,在不同的海岸邊,我們跟著紅地蟹一起等待黎明,那種震撼,難以忘懷,尤其最後一天,潔白的沙灘被紅地蟹包圍,我們連站立的空間都沒有,努力想要保持冷靜,但是面對這種千軍萬馬的瘋狂釋幼,一時之間,鏡頭真不知道要對焦哪裡,看著螃蟹媽媽歷經千辛萬苦,冒著生命危險,爭先恐後走向海洋,這是地球生命最生動的那一刻。
永遠不會忘記,2013年1月,聖誕島動人的黎明。
椰子蟹的Party
點上一柱清香、虔誠祭拜祈求平安,隸屬澳洲的聖誕島,處處可見華人的氣息,聖誕島的開發歷史,可說是一場華人遷徙的血淚史。從礦業發展到國家公園生態保育,人與生物,如何在這座島嶼上共存,在這裡各自找到一片天…
有一種生物,牠們正聚集在椰子樹下開Party,享用今日的大餐,牠們正努力試圖剝開堅硬的椰子殼,品嚐香甜的椰肉,爬樹、摘椰子、料理椰子,對牠們來說,都不是難事,因此得到椰子蟹的封號,不過牠們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強盜蟹。
為什麼叫做強盜蟹?因為牠們實在太好奇,遇到什麼東西,總想拿來嚐嚐,可不可以吃,於是鞋子、礦泉水等物品,都被牠們偷偷的拖進樹林,人們才會戲稱牠們是強盜蟹。
椰子蟹可是陸地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紀錄到最大的體型有1公尺13公斤,因為人類的捕食和棲地的破壞,數量已經日益稀少。在台灣,椰子蟹被列為保育類的動物,偶爾在蘭嶼、綠島、墾丁,才能見到牠們的身影。
估計聖誕島的椰子蟹數量,可能有百萬隻,是世界上已知椰子蟹最多的島嶼,陸蟹專家劉烘昌戲稱,這樣的椰子謝數量在台灣,都可以成立椰子蟹的直轄市了。
其實聖誕島上的椰子蟹,也曾經被當地居民當成食物,1978年澳洲政府開始限制捕捉,當地居民也漸漸有了保育觀念。
現在聖誕島的居民有兩千多人,其中有60%是華人,最初這些華人大多從事礦業相關工作。
聖誕島的地質富含磷礦,礦產是人們想要獲取的資源,1888年,人類第一次上島定居,就是為了採集磷礦,當時聖誕島屬於英國管轄,由於它的位置距離亞洲比較近,礦業商人就從中國買進奴工,這些為採礦賣身的第一代華人,又被稱為苦力或是賣豬仔,華人公館牆壁上的一張張照片,訴說著華人開墾的艱辛歲月。
1957年,澳洲給予英國補償金,取得聖誕島的主權,接手礦業公司,又再度從馬來西亞招聘人員,延續礦產開發,於是聖誕島上的原始森林陸續被砍伐,挖掉表土、取走磷礦,裸露的地面失去了土壤的養份,被破壞的生態,數十年甚至百年都沒辦法恢復。
澳洲政府看見了危機,1980年正式設立聖誕島國家公園,當時保護區的面積只佔聖誕島總面積的12%,國家公園不斷從民間購買土地,並執行造林計畫,到了1989年,全島63%的面積都劃入保護區,同時澳洲政府也在1987年,下令禁止繼續採礦。
由於礦業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來源,礦場員工合力爭取繼續開礦,並且集資買下磷礦公司的經營權,最後澳洲政府在1990年重啟礦區,但是嚴格劃定採礦區域。
如今大規模挖礦的輝煌年代已經過去,早期遺留下的採礦遺跡,漸漸埋藏在荒煙蔓草之中,如果不是人類對聖誕島的開發較晚,如果不是三十年前就搶得保育先機,現在的聖誕島,可能不是這個模樣。
終於紅地蟹、椰子蟹等生物,可以在保存下來的原始森林中,安心的過日子!夜晚,椰子蟹陸續出來覓食,走在林道上,三不五時就可以跟椰子蟹相遇。
椰子蟹是陸寄居蟹的一種,牠們跟所有的陸蟹一樣,每年必須回到海洋繁衍後代,有些椰子蟹趕上這波生殖熱潮,和紅地蟹媽媽一同準備待產。
成群結隊來到海邊釋幼的,還有藍天圓軸蟹,在一片被紅色佔滿的礁岩上,出現了藍色的身影,相較於紅地蟹,藍天圓軸蟹的名氣沒那麼高,不過牠們可是聖誕島第二大的地蟹族群。
森林與水,是陸蟹最喜歡的環境,住在島上的陸蟹有十三種,因為森林保存好,植物相豐富,聖誕島才能成為舉世聞名的陸蟹之島,而海洋是造就島嶼生態系最大的功臣。
劉烘昌博士在海邊撿起許多種子,有些種子都是靠海流傳播而來,當植物開始在島上落地生根,造就茂密的森林,動物才有地方棲息繁衍,現在島上有450多種植物,其中126種是特有種,依賴森林和海洋生存的,還有鳥類。
軍艦鳥在森林高處盤旋飛翔,枝頭上還有鳥朋友在休息聊天,鰹鳥在海岸邊找尋牠的美食。在聖誕島可欣賞到23種鳥類,看準了這座島嶼隔絕孤立,有9種海鳥,選擇這裡當作牠們的繁殖地,喜歡自然生態的遊客,會特別選在紅地蟹繁殖的季節,造訪聖誕島,這時候陸地上很熱鬧,海面下也非常精彩。
就在百萬陸蟹努力完成繁衍任務之時,許多海洋生物,正等著享受這一年一度的大餐,牠們趁機飽食一頓,補充能量,準備展開另一場海洋的洄游遷徙之旅。每年在紅地蟹產卵的季節,聖誕島海域就有機會發現海洋中最大的魚類,鯨鯊的蹤跡,國家公園的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沒有紅地蟹釋幼,鯨鯊可能不會來到這裡,生態系是環環相扣的。
這趟觀察,讓劉烘昌博士驚嘆,在聖誕島一個晚上看到的椰子蟹數量,比在台灣研究調查二十年看到的還要多,他也感嘆紅地蟹瘋狂釋幼的生態盛況,或許台灣和許多島嶼都曾經有過,很不幸的因為人類的進駐,成為陸蟹最大的殺手。
尤其台灣,可說是世界上陸蟹種類最多的地區,有傲視全球的陸蟹生態,只可惜很少人關注,在恆春半島的香蕉灣,短短一百公尺的海岸,劉烘昌就調查到26種陸蟹種類,密度之高是世界之冠。
屏東滿州的港口溪河口,也曾經見到千百隻中型仿相手蟹,在樹林底層覓食、在河口邊釋幼的奇景,在這裡,他體會到地球生態最動人的一面,從此一頭栽入陸蟹研究的世界,但是這樣的情景,現在很難看到了,他估計現在陸蟹的數量,已經減少一半以上。
人類遷徙,到各地尋求安身立命之處;陸蟹遷徙,在海洋與陸地之間,尋求活下來的機會,我們對於這群伴隨地球成長的生物,是否該保留更多的尊重空間,也讓大自然有更寬廣的未來。
側記
在與台灣陸蟹專家劉烘昌博士討論之後,開始研擬拍攝計畫,但是螃蟹媽媽何時要生,很難說得準,由於往聖誕島的飛機一個星期才一班,賭錯了就摃龜,於是我們按照國家公園推算的預產期,申請拍攝許可、訂機票住宿交通,完成一切計畫之後,沒想到在要出發前,螃蟹媽媽卻還沒準備要生,於是又來場延期大作戰,還好有生態專家劉烘昌神準推算紅地蟹預產期,我們非常幸運,拍攝到瘋狂釋幼的震撼畫面。
在紅地蟹降海釋幼的那幾天,幾乎每天,我們連續工作超過二十小時,尤其國家公園為了保護紅地蟹,會封閉往海邊的道路,禁止車輛進入,所有人只能用步行,我們帶著想睡的腦袋,背著沉重的器材,每天來回往返森林、海崖、沙灘,走得汗流浹背,看著鏡頭裡的紅地蟹,用力遷徙,真的更加感受螃蟹媽媽太辛苦了,冒著生命危險,走上5-18天才能生孩子,真是了不起的偉大。
而椰子蟹就神奇了,我們忙著拍攝,牠不時就偷偷摸摸走過來,翻翻我們的包包,夾走鞋子或礦泉水,非常可愛!
其實不睡覺、走路爬山,都難不倒我們,但是我們怕-蚊子,「蚊子嚴重影響拍攝品質」,攝影大哥只好祭出各種防蚊策略,但是蚊子還是無孔不入,最後我們真的被小小的蚊子打敗了…,聖誕島生態真的很豐富,連蚊子都是無比的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