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查維斯與美洲區域整合

2013/03/21

責任主編:孫窮理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Hugo Chávez)病逝後,商業媒體的誣衊多半集中於該國經濟,鮮少探討奠基於社會主義的美洲區域整合。例如《紐約時報》即訛稱委內瑞拉在查維斯主政期間經濟表現在美洲敬陪末座。委國央行數據顯示,該國自2004年至2012年的經濟成長率約為4.3%。國際貨幣基金(IMF)數據亦顯示,委內瑞拉經濟成長率在拉美及加勒比海33個國家中位居第15名。根據聯合國報告,委內瑞拉吉尼系數(the Gini coefficient)是0.41,貧富差距為中南美洲國家中最小。此外,由於查維斯政府在掃除150萬成年文盲、提高小學、中學、大學入學率、大幅增加以購買力平價指數計算的委內瑞拉人均所得等具體成就,聯合國已於2011年將委內瑞拉列入高人類發展指數國家。

大幅改善委內瑞拉人民生活僅為查維斯的諸多成就之一。要談查維斯的貢獻,便不能忽略他所倡導的美洲玻利瓦爾同盟(ALBA)、拉美及加勒比海國家共同體(CELAC)與加勒比石油計劃(Petrocaribe)。

委內瑞拉與古巴在2004年共同創立ALBA的目的在於以開發中國家的政治結盟與美式的美洲自由貿易區相抗衡。美式貿易旨在資本累積與集中,委內瑞拉倡議的貿易則在互惠、合作、深化社會主義變革。

ALBA不僅將會員國發展歧異納入考量、並視消滅貧窮、促進正義為ALBA任務。例如委內瑞拉以石油換取尼國小農及農業合作社生產的蔗糖、咖啡、(牲畜在戶外放養)牛肉等產品,使得兩國皆能自貿易獲益。

在2005年設立的Petrocaribe 亦依照ALBA促進正義原則將委國石油以優惠條件出口至加勒比海及美洲國家。17個會員國自委內瑞拉購油的還款期長達25年,年息為1%。委內瑞拉在2010年1月12日海地地震發生後,不僅旋即免除了海地因Petrocaribe所衍生之債務,並且另行撥款24億美金協助海地災後重建。

查維斯言道:海地為中南美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海地人民對抗帝國主義與殖民統治的事蹟為拉丁美洲獨立之發軔。援助海地是為了償還委內瑞拉對海地人民的歷史債務。根據維基解密公布的美國官方文件,美國駐烏拉圭大使承認,美式貿易了無新意。委內瑞拉則是濟困扶危,故而查維斯總能廣結善緣。

在2011年設立CELAC亦為查維斯促進美洲區域整合的成就。2011年由委內瑞拉倡導的CELAC現有除美、加以外所有的美洲33個國家組成。CELAC意在存異求同,對政治議題採取共同立場,乃至擺脫帝國主義羈絆,故查維斯在籌劃CELAC伊始,即積極邀請代表美洲右翼勢力的智利政府同心并力、共商大計,智利亦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會員國。

巴勒斯坦人民哀悼革命領袖查維斯。查維斯在以色列發動第一次加薩屠殺時,旋即與巴勒斯坦人民同仇敵愾。委內瑞拉不但宣布與以色列斷交,並且將以色列使館人員全數驅逐出境(二張相片來源:Reuters)。

查維斯認為,美帝干涉戕害美洲民主。唯有拉美團結,方能不憚強禦、乃至與美洲國家組織(OAS)分庭抗禮。美國掌控的OAS不僅在1962年中止古巴會籍,並在冷戰期間孤立古巴。冷戰結束,美國再以OAS為美國金援或策動的政變脫罪,如2002年委內瑞拉、2004年海地、2009年宏都拉斯、2012年巴拉圭。歐巴馬(Barak Obama)於2012年4月出席OAS 策劃的美洲峰會時,要求各國抵制古巴,美國在峰會反遭32個美洲國家孤立。CELAC現由古巴最高領導人勞爾·卡斯楚(Raúl Castro)出任2013 年輪值主席。勞爾視美洲各國攜手合作縮小貧富差距為CELAC重要挑戰。

CELAC並非唯一一個志在整合美洲並排除美、加參與的區域組織。由委內瑞拉、玻利維亞、阿根廷、 智利、厄瓜多、巴拉圭、烏拉圭共同創立的南美洲國家聯盟(UNASUR)亦自始排除美國介入美洲經貿整合。由於上述國家在冷戰期間、冷戰結束後飽受美國支持的軍事政變、專制政權、新自由主義政策之害,各國咸信美帝與民主水火不容。南美所有的國家現下皆為UNASUR會員國。

查維斯言道:委內瑞拉石油並非委內瑞拉國營石油公司財產,該國石油為委內瑞拉人民所有,正因如此,實踐正義的ALBA與Petrocaribe並非查維斯個人賣恩收攏人心。須知社會主義奠基於合作、團結而非競爭,只要委內瑞拉人民持續深化21世紀的社會主義,ALBA與Petrocaribe的成果便不會人存政舉、人亡政息。CELAC的兼容並蓄取代OAS的一言堂亦為大勢所趨。誠如查維斯所言:資本主義無法自我超越。篤行平等、正義的社會主義終將取代資本主義。

*標題出自阿摩司書(Amos)第5章第24節:「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 、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建議標籤: 

回應

立報犇報聯播:也是一種媒體壟斷--關於查維茲的報導
劉世鼎 2013-4-18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8604

英國《衛報》和台灣《立報》指出,委內瑞拉在1996年有70.8%的人民生活在貧窮線底下。查維茲上台之後,將油礦收歸國有,將43.2%的國家預算用於社會政策。嬰兒死亡率大幅減半,文盲幾乎全面掃除,貧富差距全美洲最低。家庭貧困比例從1995的55%,降到2009的26.4%。查維茲就職時失業率15%,2009降到7.8%。查維茲對窮人提供免費醫療和教育,建立強大的國營企業,經濟明顯好轉(2012的GDP增長5.3%)。加拿大一個基金會指出,委內瑞拉的選舉公平公正,位居世界首列;蓋洛普的調查報告指出,委國人民的「幸福感」全球排名第六。

t然而這些成就,在美國及親美的媒體看來都不算什麼。查維茲逝世後,我們看到新一輪針對查維茲的撻伐和鞭打。在親美的意識形態的籠罩下,海內外媒體大都成了美國利益的代言人。看看這些媒體怎麽妖魔化查維茲、扭曲事實、冷嘲熱諷:

■台灣《聯合晚報》下的標題是「抗美先鋒掌權14年,挺他的窮人依然窮」。該報系另一則報導的標題是:「重返拉美,美國機會來了?」

■台灣《蘋果日報》的評論説查維茲「狂人狂語,貽笑國際,招來西方國家的圍堵」,他的死對美國外交事業有利。

■美聯社一篇文章抱怨:「為什麼查維茲要把賣石油的錢用作醫療、教育和救助窮人,而不去蓋世界第一高樓呢?」――還有比這個更自以為是的西方優越感嗎?

美國媒體觀察組織FAIR指出,包括《紐約時報》和CNN在內的美國媒體,長期以來把查維茲醜化成恐怖分子,對委內瑞拉的民主成就充耳不聞。美國媒體如此,也就不難想像 、香港媒體和那群寄生在這個結構下的評論員們,怎麽看美國臉色同出一氣。

這種親美言論和背後的政治集團是分不開的。先造輿論,再發動政變,這是一貫的做法。好多人正在等著委內瑞拉再來一場革命,重新回到美國的懷抱。反對派一旦得勢,我們將看到新一輪的掠奪和對民主的壓制,最後石油利益恐將再落入歐美跨國企業手中。他們將以民主、法治、人權來包裝新一輪的掠奪。看來,這老美「重返」亞洲還忙不過來,已經迫不及待要重返拉美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