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前首相佘契爾夫人過世,全球各地以懷念居多,但是尖銳的批評也不少,甚至有人歡欣鼓舞,一副送走了凶神惡煞的模樣。如果是一位民主國家的男性政治人物過世,其國內外會不會這麼強烈的惡之欲其死、死後也不讓她安寧?
她在任內毅然中止學童免費牛奶,不少人至今猶有餘忿,理由之一是「虧她還是母親」。當初如果是位男性採取這樣的斷然舉措,會不會有人指責他「虧他還是父親」?
她曾稱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是恐怖份子;發動福克蘭群島(或稱馬爾維納斯群島)戰役;支持柬埔寨的波布政權及智利的皮諾契政權(都是獨裁者),俱成為死後挨批的罪狀。然而政治人物在縱橫捭闔之際,有哪個領袖是聖人?又有哪個不以國家利益至上?美國總統尼克森曾經幾度緊握毛澤東的手,可是尼克森蓋棺論定時,那成了他對全球最大的貢獻之一。
慶祝佘契爾過世,有人集會高唱Judy Garland的歌曲「叮噹」,因為其中有這麼一句:「巫婆死了」。男性之死,可曾出現類似的惡毒字眼?
在蘇格蘭的最大都市格拉斯哥,共產黨等各種左派政黨到齊了,擊掌相慶,歡送佘契爾離世。市政府認為這太過份,發表聲明勸阻。可是在「集會自由」的大纛下,無法可管。試想,有沒有哪位男性政治人物「享受」過這等待遇?
英格蘭某處的類似集會中,群眾舉著大型橫幅,其中一幅寫著「歡欣!佘契爾死了」。同時開香檳互賀,一邊還高呼「Maggie, Maggie, Maggie, dead, dead, dead」(瑪姬,瑪姬,瑪姬,死了,死了,死了。按,瑪姬是佘契爾夫人的名字簡稱)。
死亡原是肅穆之事,可是英國這些彈冠相慶的活動引起騷亂,導致六位警察受傷。公開活動之外,社群網路也充斥辱罵之聲,其中一個是「願她在地獄裡承受永火伺候」。
佘契爾擔任首相,是民主程序選舉產生。她的決策受到國會監督,也受到司法管轄。她的評價自有公論。如今下台已逾廿年,何至於受到這樣的詛咒?
她執政時,暴力路線的「愛爾蘭共和軍」成員在牢中絕食至死,她不為所動。如果罵她的人懂中文,一定會加上一句:「最毒婦人心」。
佘契爾與美國雷根總統惺惺相惜,理念也接近。雷根政策遭到的批判之多,不下於佘契爾。可是雷根過世時,不聞謾罵聲。男女有別,一至於此!
希拉蕊.柯林頓的競選場子裡,曾經有人在標語牌上寫著「到我家幫忙給嬰孩換尿布」。這種對女性的歧視已經到骨子裡了。
佘契爾的行事風格鮮明。她不隨所謂的民意漂流,而是把理念清楚的訴諸人民,也就是西方孩子經常玩的遊戲「Follow the Leader」(追隨領袖)。因為民意可能被有心人操弄,也可能因為資訊不足或偏差而被誤導,且在多元、複雜的社會中,「一樣米,難合眾人的意」,哪有什麼全面兼顧各方利益的決策。領導人的責任乃是依據最大誠意提出主張,引導群眾。
面對暴民威脅時,她立場堅定;面對民調支持度低迷時,她依然立場堅定。這是她成功的原因,或許也正是因為這種「鐵娘子」作風招致殘酷批判。這讓人想起前惠普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卡莉.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的故事。她的自傳《勇敢抉擇》(Tough Choices)一書透露了她不時覺得遭到歧視。她後來接受訪問時說得更明白,「在每個領域,女性總是比男性容易遭到嚴厲的批評」,「女性受到的批評比男性多」,「周遭的閒言閒語,女性比男性易受傷害。反正不管妳怎麼做,總有閒話跟著妳」。
佘契爾夫人曾說,「男人說的多,女人做的多」。菲奧莉娜則說,全球的貧窮、糧食短缺、教育資源不足等問題都可以逐步解決,「只要有更多女性參與」,因為「女性的最大意願是改善子女─未來世代─的生活品質」。擁有這樣崇高的理念,卻在奉獻一生後遭到鞭屍,看來真正的男女平等仍有待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