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勞委會主委潘世偉︰組織大工會 勞工才有力

2013/04/28
勞委會主委潘世偉。(記者簡榮豐攝)

五一勞動節將至 面對憤怒勞工上街抗議…

記者楊久瑩/專訪

五一勞動節即將來臨,憤怒的勞工號召一起上街頭,理應為勞工爭取權益的勞委會,竟成為勞工抗爭的對象,主委潘世偉強調,了解勞工的心情,勞資關係不必悲觀,從工會改革做起,就是勞工翻身的好機會。

問:台灣今日的勞工問題,多數來自不負責任的政府或資方,你對勞工有何建議?

答:台灣的勞動市場始終欠缺勞工自主性格,勞工期待政府解決所有問題,卻很少實際參與談判過程,非常可惜。台灣勞工需要扮演更強有力的自主角色,以前勞工很少談判人才,勞委會現在積極強化集體協商、培訓談判人才,我相信,唯有如此,勞工才可以有更多機會!

工會規模小 談判籌碼少

問:台灣工會出了什麼問題?

答:一來缺乏整合、二來缺乏平台。國外的工會可以跨企業進行整合,但台灣的工會權跟錢都在基層,欠缺跨機構的全國或工聯組織,不僅人數少、結構太小,也缺乏談判的實力與籌碼,雇主的干預自然就會加重。

受到早期僵化的法律影響,台灣的工會多侷限在企業內部,雖然是利益共同體,但人少力量小,台灣的工會應仿效國外,同一職業的勞工多進行跨企業結合,透過集體協商,就能爭取到更合理的工作權益。

工會與資方 不應對立

問:工會的力量究竟可以多大?

答:工會不應站在資方的對立面,在國外,不論年終獎金、工時、加薪等,可以規範在團體協約中,工會幹部甚至可以進入董事會,了解公司為何不賺錢?幫資方一起想賺錢的方法,這種勞資合作豈不更有力?

問:勞動節,勞工不休假,要上街頭抗爭,你感受到勞工的怒火了嗎?

答:多數勞工的意見我都理解,也都願意思考,以每年檢討的基本工資為例,最後結果勞資都不滿意,我希望將來參考國外的第三「公益方」做法,大家攤開數據與需求,由德高望重的社會清流做最後仲裁。

投保薪資天花板 目前難調

我也認同勞保年金中將投保薪資上限四萬三九○○元調高的建議,但是現階段還做不到,這一波的勞保年金改革,想先在財務上做穩健改革,下一波再搭配其他配套,調高投保薪資天花板。

至於勞基法一體適用、外勞本勞同工同酬、勞基法二十八條債權優先抵押權、派遣立法等爭議,勞委會沒有既定立場,關鍵在於各個行業間存在著差別,很難一體適用,我的回應就是勞委會會繼續與各界對話。

勞委會被稱資委會 太over

問:有人把勞委會稱為資委會,你怎麼看待?

答:這種控訴太over了,勞動市場的狀況深受產品市場變動的影響,各政府都希望經濟產業向上發展,但在全球化資本主義的影響下,就連美國曾經傲視全球的汽車工業也會蕭條破產。勞資問題是一體兩面,勞委會當然不可能單方面只替勞工爭權益,要解決問題,就必定要與資方交涉,例如職訓局辦訓練得先了解業界的需求,否則業者不用培訓的勞工,也就幫不到勞工了。

問:既然不願被稱為資委會,你怎麼替勞工爭取權益?

答:改善環境,提高本國勞工就業意願。時代不同了,如果今天的工廠還是高溫、高噪音的環境,想到就怕,誰想上工?本勞不去,機會不就給外勞搶走了嗎?我們正積極與經濟部合作,鼓勵企業改善工作環境。

勞資爭議的解決之道在於雙方有對話平台,勞委會願意全力輔導勞工朋友組織大工會,自主力量逐漸強大,才有能力跟企業協商,也才能爭取到更多權益與福利。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全世界除了台灣外,還有那個國家的工會幹部可以進入董事會幫資方想辦法壓低勞動成本?工會不應站在資方對立面?潘世偉真的懂什麼是勞資平台嗎?

董事會是經股東代表大會選出來的資方代表,工會幹部是經會員代表大會選出來的勞方代表,怎麼會跑出勞資同体的怪物?

德國是唯一實施產業民主的國家,以「共同參與法」規定工會可派與董事會同額的代表出席董事會議,而不是進入董事會當董事分董監事報酬。工會幹部就不能當董事,董事就不能當工會幹部;工會理事會只能代表勞方,董事會也只能代表資方,又勞又資是人格分裂的病態。潘博士先把書讀好,不要只憑直覺反應、胡說八道。

組織大工會?先廢止工會法才行得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