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裡反風機 環團缺席
一個環境政治的提問

2013/06/13
苦勞網記者

將標題定為「環境政治」,是刻意地區別於「環境保護」這麼個比較通俗習見的詞彙,理由是,光從今年(2013)核能到風能的大小抗爭,有件事情已經清楚浮現──眾人對有關於「環境」如何才算是理想、而又該從什麼途徑達到此一理想的看法,是暗藏爭端與角力的,這樣的張力已經無法用「環境保護」來描述當中複雜的政治關係,因為光是簡單去設定一個自然原初的「環境」並予以「保護」或恢復其自然原初,恐怕會是非常危險的。最近衝突持續升高的苗栗苑裡反風機抗爭中,有風力發電廠商恃「綠色」、「減碳」正當性、自認為有「環保」意識遂進行開發,卻仍引發爭議,恐怕已是不必多說的例證。

苑裡反風車抗爭過程的細節,我不再多談,請參考苦勞網過去多篇報導,這裡只作近況的說明。過去連日來,在工地現場,自救會、聲援學生與英華威(業者)保全間的肉搏戰持續發生,有學生被保全暴力相向的影片在網路上傳送,英華威也指控有自救會成員曾持刀威脅保全,在國家缺乏積極作為之時,工地呈現雙方拳頭大小比較的無政府狀態。隨著衝突持續升高,英華威副總王雲怡多次對外釋出「退讓」與「願意談」的姿態,而她最新的說法是,將可能「只作3支」(24、25、26號風機),表面上接近自救會最初的訴求,但這個說法卻又有其欺瞞性與不老實之處。

在「這篇報導」中,孫窮理用了一個表格區分不同風機的分別進度,有6支是「已經環評通過並取得開發許可」,其中包含過去幾天不斷發生衝突的「26號」、另外8支則是尚未取得許可,後在這次環評大會中被撤消環差的。後面那8支,英華威過去對媒體的說法是,因為自救會反對,所以承諾「就算通過,也不會蓋」,但在環差撤銷確定後,英華威卻又打算再提一次。既然終究不蓋,為何再提?原來這「不蓋」的承諾還是有但書的,「自救會現在不同意,或許改天會同意,到時就可以蓋,因此要預作準備」。這個但書若翻成白話,其實也就是「現在有人抗爭所以不蓋,等沒人抗爭了再蓋」。我們可以從這一點來解釋,為何英華威表面上不斷釋出善意,自救會卻仍持續抗爭。至少到目前為止,就算不是進入到普遍規範的討論,而只是個案「建幾支」的討價還價,英華威也不曾作出一步真正的退讓。

11日,苑裡反瘋車自救會與聲援學生赴行政院要求江宜樺出面負責。(攝影:王顥中)

在這樣的情況底下,於是我們看到肉搏戰的連番上演。工程施作是連續性的,一天完了接續又是一天,自救會與聲援學生因此是以非常消耗的方式被迫進行長期抗戰。而在這個過程中,特別引發我注意的是環保團體的缺席。

說是缺席,或有論者會指出這個或那個團體曾發了篇聲明、又參與了某場記者會,環運中的部分個人曾有過清楚表態等等;但識者應可明辨,即便是在過去,這種盡乎全數環保團體自動退位到第二線,而全然不把它當作是自己組織守備範圍之內的議題來操作的現象,也絕非常態。我認為,環保團體在苑裡抗爭中的不積極介入,或者感到困難躊躇、不知如何介入,反映了一些普遍狀況,也因此,正是個機會能打開有關環境政治的討論。

淺層原因應是核能與風能的矛盾,好似當一個環保團體反核,它就必須要支持風能,這個問題比較容易獲得解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過去的「聲明」已有清楚答覆,反核而支持風能,當然不表示必須是「無條件」支持。然而還有另一深層的問題則較少被觸及,以下我試著繞道展開。

去年底,高教工會的陳政亮與林敏聰發表了一篇題為〈關於高教市場化的批判〉1的文章,討論的主題雖是高教市場化的問題,文中卻廣泛地回顧了解嚴前後蜂擁社會抗爭力量背後的政治社會基礎,他們將當時的抗爭認識稱為「壓抑假設──解放論述」,當中有兩個關鍵的內涵,其一是「對抗黨國」,其二則是「自由化」與「市場化」:

...在政治論述上認為公民的政治人格因戒嚴而受到壓抑,因此強調必須去除黨國對於人民各項權利的控制;在經濟論述上則認為,國民黨黨國資本束縛了經濟的活力,從而提倡經濟自由化的政策...

為了對抗黨國威權,經濟自由化、民營化(私有化)的新自由主義成了主要的意識型態領導,並填充了黨國退位後的空缺:

...在這個意識形態主導下,各國許多國營企業開始逐步的私營化,勞動力(對資本來說的)彈性化的現象被強化(如:外包、派遣、承攬...等,且主要是由國家部門帶頭的),國家對特定的產業解除管制(金融、電力、交通、能源、教育、醫療...等),甚至以國家預算投資與補助特定產業(電子、生化、基因...等)。此全球資本主義世界的普遍現象,於1980年代後期,在台灣正好遇上解除戒嚴的歷史時刻。此時此地,弱化台灣「國家權力」正是社會的高度共識,如前所述,各種領域上的「自由化」成為社會改革的關鍵訴求...

引文中提到了「能源」產業的解除管制,其實,德商英華威在台灣的起步與發展,大致上完全符合這一時間點的趨勢。看準了政黨輪替是民間資本在能源產業進場的最佳時機,2000年英華威設了籌備處,開始在台投資2;在還未正式成立公司的情況下,就違法獲得經濟部補助款3;近年來則積極在行政部門與國會間運作,並數度透過媒體放話「撤資」為要脅,要提昇台電收購風能之價格。200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設置是綠色能源發展的重要里程,卻同時也是保證民營業者獲利率的一個關鍵;現在,全台灣最適合設置風機的地點,幾乎已全為英華威所壟斷;去年,更爆出有立委與英華威勾結,威脅凍結能源局預算,待進一步修改條例、再提高台電購電價格後使得動支,創下「預算綁法案」的惡例4

回頭來看,英華威在台灣從落地一直到發展成為當前在台灣綠色能源中的壟斷性地位,剛好就是在國家權力削弱(配合著民間「解構黨國」的訴求)、新自由主義進場的同一個環節上。重新反省此一過程,我們也就比較不難理解被英華威搬出來當門神的綠黨前執行長賴芬蘭了。賴芬蘭曾不只一次提及,不知為何會有人要抗議一個像英華威這樣的民間廠商,她最近在自己的廣播節目上剛剛才請了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的徐光蓉論述分拆台電與電業自由化的議題。對賴芬蘭而言,英華威是對抗黨國控制(台電)的夥伴(私人資本),這是同類「老環保人」中的典型例子,類似的運動框架我們可以在環盟的多數成員身上看到,每逢碰上各類能源相關議題,他們大致所搬出來的解法,就是如誦經般的重複「分拆台電」、「自由化」、「市場化」等套路,正是在這麼一個自解嚴前後遺留下來至今的運動框架當中,苑裡人對英華威的抗爭,自然是無法被理解的了。

一個曾經是環保團體結盟夥伴的民間資本,王雲怡自己甚至還曾是日本福島核災後,在反核運動裡經常與環保團體合作的瘋綠電行動聯盟所推出的立委參選代表之一,英華威這樣的角色,我認為正是環保團體如今缺席的深層原因。

對環保團體,或者更廣泛來說,對所有的行動者而言,必須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是,過去的「壓抑假設──解放論述」似乎不曾被徹底清理與檢討,以致於面對台電(一個國家大怪獸之象徵)時或許無以為懼,面對民營資本時反而躊躇難言。當前政府能源問題叢生,其中之一經常被提及的就是缺乏整體的規劃與思考。風機的問題大抵如是,在立法院的一場記者會上,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專員李墨堂就曾批評,國家只是為了符合國際潮流去訂出再生能源8%的目標,鼓勵風機設置、卻對於風機的佈設位置沒有整體規劃。

正因為過去訴求去除管制、簡便程序,因此風能的發展形同私營業者自行圈地,而屢生爭議,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家的問題恰好不是太大、而是太小,這是自由化的惡果。要求國家要有整體規劃,方向上是正確的,但似乎又無法直接言明,不如讓綠能回歸由台電來做,這卻又是為什麼呢?

監察院去年曾對台電向民營電廠購電「買高賣低」的掏空問題作出糾正,這些民營電廠許多正是在過去自由化的浪潮下,左手轉右手,由原公營事業轉投資的「子公司」或「孫公司」,購電合約一簽就超過20年、價格又偏高,自然是掏空國產的圖利手段;但說到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對綠色能源的催生,方式也不外乎二,要嘛提高台電的購電價格、保證收購年限(目前為20年);要嘛就是砸納稅人的錢補貼,目的皆為鼓勵私人資本投入,無論何者也都無法避免「圖利財團」的問題。當能源作為一個產業,投資者竟可將所有投資風險轉嫁到政府身上,以英華威為例,作為私人資本,它的財務與帳目相對於台電是完全不公開的,2009年,當他們失去在德國銀行融資案的支持後,就反過來要求台灣政府修法提高台電的購電價格,政府若不配合,就又要挨上「無心推動綠能」的罵名,生意這麼好作也實屬難得。

英華威近日屢屢明指或暗示反風機抗爭者目的是擁核,這當然是一種粗暴的綁架,彷彿反核就非得要支持特定一間民營資本才具備正當性。但另一方面,當英華威同時一再向政府喊話,尋求國家對「投資者」的保護時,也逼使我們思考「能源」這樣一種公共需求,究竟該不該成為開放予私人資本投資以供獲利的標的。

苑裡的抗爭,眼看著是要持續進行下去的。我尤記得在今年309反核遊行20萬人上街後,有人將該場遊行稱之為「新民主運動」5。事實上,光是在過去幾年之間,每逢大型的運動勢頭浮現,幾乎不曾例外地會相應出現類似的「新」命名,也或許再過一些時日,苑裡抗爭也會有屬於他們的「新」,但這一次,我希望這個「新」將不再只是因為有了新的偶像名人加持、新的社運商品熱賣、新的口號掀起風潮,而是因為運動真的打開了新的思考與格局。

事件分類: 
責任主編: 

回應

沒有階級觀點的環境保護終究會與資本家合流.

稱賴芬蘭等人為「老環保人」,似是有「矮化」其在環團中地位及「貶低」其提出的環保思想過時、迂腐的意味,莫非所有參與苑裡抗爭的人個個都是環保專家,又或者只有參與苑裡抗爭者才具有新時代的環保思維,持相反看法或消極退居二線的環團意見皆不具參考性?

這篇分析打中的不只是環保政治,臺灣很多領域都有類似的問題。

當時的抗爭認識稱為「壓抑假設──解放論述」,當中有兩個關鍵的內涵,其一是「對抗黨國」,其二則是「自由化」與「市場化」......
為了對抗黨國威權,經濟自由化、民營化(私有化)的新自由主義成了主要的意識型態領導,並填充了黨國退位後的空缺....
希望這個「新」將不再只是因為有了新的偶像名人加持、新的社運商品熱賣、新的口號掀起風潮,而是因為運動真的打開了新的思考與格局。

最近看到的一個分享,給大家參考~~

全世界幾乎沒有國家將風機視為特別危險或特別吵雜的設施而對其有特別距離的限制,有關風機的噪音及安全,就是回歸到噪音管制標準及建築管理標準來管制,否則大家google 一下wind turbine house , 不會看到一堆建物就在風機旁的照片。小型垂直式風機因為就設在自家屋頂上,它的噪音及震動情形較大型風機更嚴重些,如果未來這些情況有所改善,我們也會開始興建。

台灣只有我們一家民營風電公司,是台電打壓的結果。過去有很多包括台灣,丹麥,日本的公司都想來台蓋風場,但都被台電以低價及技術干擾搞垮了。立法通過前,台電只有一度電2元收購風電,但當時的成本一度電至少要2.6元。現在法律通過了,台電還是不肯依合約規定重行訂約,還是用2元收購風電,而台電的迴避成本都已經是2.3元以上了,變成我們在補貼台電,這是為什麼只有我們一家公司仍撐著的原因,而不是我們去壟斷這個市場。台灣的風電潛能至少可以設2000座風機,現在才設300座,我們怎麼壟斷呢?

我們在台灣蓋風場,沒有用台灣一分錢,提供了最安全,乾淨,便宜的電力讓大家使用,為什麼是假綠能?那什麼才是真綠能?

一台巨型風機每年可以供約1200戶家戶也就是約5000位民眾一年的用電,台灣光陸域及離岸風能若能開發出來,就可以取代核四發電量,甚至是1.7倍。

有關安全,生態,噪音...的實際影響情況,在我們的公司網站上都有,不再贅述。
在地居民的聲音我有回應,倒是學生們並不清楚在地居民的訴求。而且在地居民是誰?誰說了算?陳清海嗎?還是所有居民?全世界哪一個建設是要求所有居民的同意?如果沒有,我們依照法律規定及代議政治的精神邀請相關民代並請民代轉告周知里民的程序進行說明會,有什麼問題嗎?

最後我澄清一點,通苑環評我們會再提,指的是通霄的部分,而不是苑裡。這點大家可以放心。

最後,大家說我們霸道,我們只是捍衛我們合法的權益。「捍衛家園」是你們唯一的政治正確,但「家園」的範疇無限上綱的結果就是民粹,就是「只要我不喜歡,什麼都不可以」,這是目前台灣的學生運動一直沒有辦法獲得大部分民眾共鳴的主因,對台灣的學生運動或社會運動是很大的傷害。苑裡的學生連事實都搞不清楚,我根本不敢期望他們還有什麼理論基礎。

十份認同這篇文章的所點出現今台灣環保運動的問題,
看這篇文章時想到前幾年一本暢銷書『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文中以火車行駛為例,問了一連串幾個問題,其中核心在:
火車來前,你會救5人犧牲1人嗎?
.
在苑裡反風機中,環保團體因為反核而缺席了,
這樣的價值取捨已經拋開心中該有一致的道德判斷。
.
再拿前些時日悠活與美麗灣案子來對照,
對比於美麗灣的沸沸揚揚至今,
悠活則在幾天後新聞過後,一切歸於靜默,
此時環保團體的表現,不是用價值取捨就可以輕言帶過,
如同會計法修法,令人不敢再對藍綠有所期待。
.
好歹藍與綠正大光明還是個政治團體,
就怕現在的環保團體其實是隻披著羊皮的狼,
拿環保作為達成政治目的的手段。
.
善良的為人處事之道,這是從事環保運動不可或缺的。

有關安全,生態,噪音...的實際影響情況,在我們的公司網站上都有,不再贅述。

苑裡每年收到來自台電一千多萬的"敦親睦鄰補助金", 現在台電要蓋核電, 不支持風力或太陽能等乾淨能源, 還又威脅電價要漲, "剛好"最近風力就被抗爭, 這真的是巧合嗎? 還是有幕後的黑手在阻撓乾淨能源? 為了骯髒的火力發電或危險的核能? 真令人懷疑!

有聽說㖿!且該事件當地政治情況複雜!

台灣的社會運動成氣候的,引起關注的,多半具有「自由主義化」的潛能,
例如去黨國資本主義類型、捍衛私人產權類型等等。

所以這些血液裡有著自由化因子的團體或個人,去對抗扛著電業自由化作為推手的風力發電,當然是註定要缺席的了。

說得好

大家說我們霸道,我們只是捍衛我們合法的權益。「捍衛家園」是你們唯一的政治正確,但「家園」的範疇無限上綱的結果就是民粹、就是「只要我不喜歡,什麼都不可以」,這是目前台灣的學生運動一直沒有辦法獲得大部分民眾共鳴的主因,對台灣的學生運動或社會運動是很大的傷害。苑裡的學生連事實都搞不清楚,我根本不敢期望他們還有什麼理論基礎。
-------------
一針見血,讓學運與社運的真面目完全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