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琪芳/專訪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起極大爭議與強烈反彈,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鄭秀玲強調,我國服務業占GDP的七十%以上,從業人員超過總就業人口的五十八%,服貿協議簽署後引發的資金、技術與人員移動,將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及近五百萬勞工的生計,對台灣經濟不但沒有正面影響,反而將有極大傷害。
鄭秀玲批評,負責簽署服貿協議的官員,未實質評估對我國經濟的衝擊,也缺乏捍衛全民權益的動機及能力,有嚴重的「代理人問題」,這些官員的怠惰行為已違反民主程序,更將使台灣經濟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她因此疾呼政府:「應立即中止協議,重新與中國談判。」
黑箱談判 未捍衛全民權益
記者問:這次兩岸簽署服貿協議,是否有「黑箱作業」的疑慮?
鄭秀玲答:過去簽署WTO和ECFA時,談判代表不只親訪各公會,並與各部會協商制定計畫。但這次負責簽署服貿協議的經濟部、經建會和陸委會等部會官員,基於公務員不做不錯、一定可領到退休金的心態,只會依長官指示如期完成簽約,缺乏對經濟衝擊的實質評估和捍衛全民權益的動機及能力。
我國服務業以非知識密集的中小企業為主,目前國內服務業約有九十三.五萬家,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就占八十六%;且大型服務業只有二九七一家,中小企業高達九十三.三萬家,大型服務業僱用一四九.九萬人,中小企業則僱用三一四.八萬人,其中一四六.四萬人為微型企業所僱用。相較美、日平均每家企業員工十五人及八.六人,我國只有四.二人,顯示台灣服務業規模相當小。
這次我方開放的服務業項目幾乎完全不設限,不僅嚴重抹殺國內就業機會,且完全不考量各產業的特性與內涵,幾乎都允許中國業者在台以獨資、合資、合夥及分公司等形式設據點。但中國對我國的開放多需以合資形式,並加諸地點等各項限制。
弱勢產業倒閉 百業更蕭條
問:服貿協議一旦實施,將對台灣造成什麼衝擊?
鄭:因服貿協議而去中國投資的業者,多為金融、電信等大財團及會計師、建築師、醫師等專業人士,他們在中國的獲利只會繼續投資當地,不會匯回來,政府根本課不到稅。而且,中國有各式各樣潛規則,讓外國競爭對手無法在中國公平競爭,服貿協議就明定中國人須擁有股權,未來勢將強迫我國企業進行技術轉移,將智慧財產權交給中國合夥人。
另一方面,受害的是留在本地的弱勢產業,如美容美髮業、汽車維修業等,中資進入後以連鎖店經營,將重演超商消滅雜貨店的情況,弱勢產業將大量倒閉,造成大量失業,而失業增加將使家庭減少開銷,讓更多產業倒閉、百業蕭條。
中國廠商製造黑心食品的事件頻傳,中國政府與廠商更有多種摧毀海外就業機會的作法,這是他們產業戰略的重要一環。外國人要把東西賣到中國,需讓中國人成為合夥人,合作生產過程中,除了公然仿冒、盜版等偷竊智慧財產權的行為外,也大規模破壞環境、逃避監督,這些難保在台灣不會重演!
中國企業也多半罔顧工人權益,來台後可能鑽法律漏洞、逃避工安檢查等,且可能採取掠奪性訂價及傾銷,把台灣競爭者先擠出關鍵市場,再以壟斷定價壓榨消費者。何況,中資來台並非單純商業考量,還夾雜政治戰略,因此除了評估相關經濟衝擊外,更應謹慎嚴肅評估開放攸關國家安全的服務業(如通訊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台灣對中國業者(很多是國營企業)開放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服務業,將讓其有機會掌控金流市場;開放空運、海運、公路等交通運輸服務業,將讓其有機會掌控物流市場;開放醫院等專業性服務業並允許跨境提供服務,將讓其有機會掌控專業人才市場,並有利於派送中國;開放印刷、娛樂、文化等服務業,將讓其有機會輸入文化、掌控媒體言論等。
總之,台灣海島型經濟本來就不大,全面對中國開放服務業,將讓中國政府在極短時間內影響並掌控台灣經濟。
無專長限制 變相移民管道
問:服貿協議是否等同變相開放中國勞工來台?
鄭:這次協議全面開放中國員工來台,跨國企業內部調動人員來台,初次可停留三年,且展延次數無限制,雖然表面上只有「負責人」、「高級經理人員」及「專家」等可來台,但有許多漏洞可鑽,投資二十萬美元以上,可申請二人來台,每增加投資五十萬美元,可申請增加一人,最多不得超過七人。
這些負責人可能是麵攤老闆,高級經理人員就是他的老婆,成年子女則是專家,因為「專家」定義模糊,揉麵師傅可以是製麵專家,且中國假證照氾濫,人人都可以買到假證照。因此,這次等於全面開放,各行各業無限制地允許中國人力及資金過來,面臨數百萬中國人壓境,政府也無法負起有效管理責任!
跟各國的技術移民限制相較,台灣的限制明顯寬鬆,除了投資金額門檻較低外,隨行人員也較多,且無專長限制,將成變相移民管道。台灣與中國使用同樣語言,中國利用服貿協議大舉移民來台絕非難事,豈能心存僥倖?
高階人才開放 未對等互惠
問:如何分析兩岸簽署服貿協議的策略考量?
鄭:此協議根本完全配合中國「十二五計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發展策略,這項計畫除追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及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外,也將重點放在兩岸議題,將ECFA納入其中,更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及「服務業競爭力的改造」。
把這次台灣開放服務業的承諾與中國「十二五計畫」比較,可看出中國充滿事前規劃及目的性,限縮大部分台灣投資於福建省,以配合海西經濟區發展計畫;並透過開放台灣廉價高階技術人才,改造中國服務業競爭力的用心不可謂不深。
中國對專業技術人才採取全面開放的態度,將使台灣高階專業人才流失、薪資偏低的情形日益嚴重,但這次我方談判人員卻沒有積極吸引中方高階人才的遠見。
舉例而言,中國開放台灣醫院可獨資到中國設立醫院,將引進台灣醫護人員,台灣必定大量流失優秀的醫護人員,這些醫護人員多由長期教育資源培育而成;但政府簽訂協議,卻沒有相對互惠機制,比起尸位素餐,這種行徑豈不更惡劣?
政府不應鼓吹台灣醫院到中國設立醫院,應吸引中國旅客來台醫療旅遊,不僅可增加台灣本地醫院的收益及相關就業,也可留住醫護人員及保障台灣民眾的醫療權利。
輔導產業升級 政府沒準備
問:服貿協議已簽署完成,後續應如何處理?
鄭:這次中國是有策略地開放他們亟須的專業技術人員,台灣則不設防地幾乎全面開放所有服務業。專業技術人才往往需要透過國家長期培養,這類人才被取代性低,且因有高附加價值產出,跨國流動性高,社經地位上也較高。反觀美容美髮業等低知識密集產業,則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這些人力相對弱勢,無法任意跨國流動,取代性也較高。
但這些留在台灣的低知識密集產業,須面對中國的競爭,雖然競爭能提升廠商競爭力,但驟然開放讓廠商完全沒有應對的準備,還沒機會升級就被淘汰出局;屆時,台灣將面對如何解決大量失業所衍生的問題。因此,服貿協議不只影響經濟層面,還有社會及政治層面。
面對中國產業進駐,政府應採逐步開放的方式,一方面減少衝擊,一方面積極輔導廠商升級轉型;但目前政府在這方面完全沒有準備,台灣本土產業就像待宰的羔羊,無奈承受公務員怠惰的惡果。
另外,未來中國移民一旦加入健保系統,將排擠健保資源,因此,對於確有需要來台工作的中國人士,建議應比照外國白領規定最低薪資,做為中國人士來台標準,並由雇主負擔保費,且設定個別企業、產業及全國簽證人數上限。
整體而言,服貿協議對我國經濟不但沒有正面影響,反而有極大傷害,強烈建議政府應立即中止此協議,重新與中國談判,根據我國產業優劣勢情況,讓較具優勢的產業可率先開放市場,再慢慢分期開放其餘產業,才能減少市場開放對我國經濟的衝擊。
回應
Re: 《星期專訪》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鄭秀玲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一): 扭曲Joseph Stiglitz的三條建議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3888460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二): 扭曲CEPA(香港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對香港的影響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4682317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三): 扭曲服貿協議對中國人民來台的規定與影響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3916885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四):"大規模經濟"跟"垂直整合的好處"只存在特定產業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8893714
鄭秀玲PK朱敬一:經濟學家的論文發表大評比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4675138
Re: 《星期專訪》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鄭秀玲
為什麼支持服務貿易協定,也不該讓他草率通過?
2014/03/18 埃西亞商會
你聽過台大鄭秀玲系主任關於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論述嗎?
http://homepage.ntu.edu.tw/~ntuperc/conference-1-files/20130725_3_1.pdf
這個投影片中提到所謂的史提格里茲三原則,或是史提格里茲教授對自由貿易協定的看法,其實大部分是非常有問題的。沒錯,史提格里茲身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但並不代表他的論點是可以通過學術考驗的。(而且事實上,那個獎根本不是真正的諾貝爾獎,諾貝爾本人並未指定設立此種獎項,這是瑞典官方另外設立的獎。)
史提格里茲的三原則指出,如果自由貿易協定不能符合這三個條件,就不應該簽署,否則就會妨害國家社會的利益。這三個原則中,第一個原則是『任何自由貿易必須是對等的』(First, any trade agreement has to be symmetrical)。
第一個條件,就差不多把99.9999%的自由貿易協定(包含目前絕大多數工業國已經加入的WTO)給打了一巴掌。自由貿易協定的條文、簽署國的經濟體規模、經濟法規的自由度要對等,幾乎是無稽之談-如果有讀者找得出符合條件的國家,還請務必通知我。
但這並不是這一條的問題根本。自由貿易的目的是透過比較優勢的分工,讓彼此互蒙其利;舉過去二十年來說,台灣承接了來自日本的部份生產過程,而中國則承接了部份來自台灣的生產過程。臺灣、日本都因此失去大量的工作機會,但相對地卻擁有了全世界最安穩低廉的物價。台灣人這兩三年對物價非常敏感、痛苦,其實原因正是我們物價上漲幅度一直都很低、是全世界先進國數一數二低的,因此只要多漲一點點就會覺得世界毀滅。如果跟中國依樣動輒6%、7%,就算多個1%也感覺不出差異。
台日的所得上漲有限,但實際上的物價卻是劇烈地下滑。讀者們應該都知道,在小時候電腦主機多麼昂貴,功能卻十分貧乏。過去二十年來工業生產流程的改善,讓電子設備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功能大幅度地改善。實際上重度依賴電子設備的台日民眾,生活水平就是靠著全球貿易分工辦到的。而因為重度地依賴,我們改善的幅度遠較中國或落後國家來的高。只是,由於這些東西的價格沒漲,我們的消費數字根本不會上升到哪去,因此產生了台日民眾生活水平沒改善的錯覺。
而為什麼可以靠著貿易分工得到這個效果?因為各個經濟體各有所長,美日擅長先進技術、台韓擅長生產流程的改善(從日本人身上學來的"cost down"(註一)),還有製造業用工具機台;中國人則...你知道的,總之負責以低廉價格生產。
最後的成果便是互蒙其利,中國人得以藉此大幅賺取代工收入,改善原本赤貧的生活;台日美韓這些先進國家,則得到價格不變、功能卻急速進步的電子產品,以及廉價的生活必需品。
若不是各個經濟體間性質各異,根本不會有這種互助共榮的榮景。想像一下如果各個經濟體長得完全一樣、規模一樣、特性一樣、工資一樣,那所謂的自由貿易,不過就是把一堵牆拿掉的效果而已。若是在這種前提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許多經濟發展的後進國都難有翻身的機會了。
那為什麼史提格里茲會提出這條?因為這條可以有效地把99.9999%的自由貿易協定都打上不及格的分數,其實等於是在間接主張不要自由貿易協定。但作為經濟學家,他不敢直接說出這話。
然而這代表我們該接受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嗎?我們可以考慮接受,但不該在這個狀態下通過協定。
並不是第二條所云,這個協定有妨礙國家利益之嫌;這個協定是否真的商業利益凌駕在國家利益之上,眾說紛紜,以一個團購社團(是的,這篇文章原本是刊在團購社團 埃西亞商會上,也請各位朋友如果要轉貼,鼓起勇氣順手在FB上轉貼,畢竟FB的觀眾比較傾向一般大眾)不敢妄自論斷。
也不是第三條所云,談判過程應該透明公開。以美國而言,在小布希政權期間,曾得到國會授權,可以包裹式進行貿易談判。這是因為,如果談完了才回去給國會逐條表決,等於告訴談判對手我們都是談好玩的啦,如此一來在談判上會處於絕對劣勢。故史提格里茲的第二三條原則,都是在用欠缺具體共識的價值觀在評斷自由貿易協定的好壞。
這樣說起來,既然無法用這三條來評斷自由貿易協定的好壞,豈不是接下來把整包服務貿易協定一口氣付諸表決,表決完就解決了嗎?
http://4.bp.blogspot.com/-29AWxQwXHlw/UyfrcASes0I/AAAAAAAACgY/PTD7rSI6iM...
並非如此。上面的圖片便是我們的國會立法院的院長王金平與副院長洪秀柱,以及執政黨黨鞭林鴻池簽名,向全國民眾負責,他們決定應該要逐條表決。照理來講,沒有國會授權就包裹式進行談判得到的服務貿易協定,根本就沒有任何效力。但為符合臺灣人隨便敷衍的習性,就當作事後補追認也可以接受。
只是行政院竟然為了怕面對民意,打算跳過已經簽署書面條文要逐條審查的決議,甚至害怕付諸表決,打算用行政命令硬來。這已經遠遠凌駕了自由貿易協定好壞與否的討論,而是毀壞民主制度的行為。就算服務貿易協定很好,也要在全體國民多數民意認為好的情況下,才勉強算是取得了最低的通過門檻。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317/361794/
如果認為服務貿易協定好,就該好好說服代表民意的朝野立委:既然這麼好,怕什麼表決?不就作賊心虛,自認怕簽條約簽太爛,不敢表決嗎?
註一:cost down是日本人發明的英文,不要再說台灣人最行了,事實上是從日本人身上抄來的。
[自由時報不讓你知道的事實]
[自由時報不讓你知道的事實]
昔太陽花指標學者 今重砲批蔡政府前瞻計劃
2017-04-20 信傳媒 陳彥驊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9日針對「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召開第5場公聽會。毫無意外的,除了臺北市長柯文哲依舊語出驚人稱「各縣市是以搶錢的態度來做」以外,各縣市首長仍舊極力向中央爭取經費。值得注意的是,3年前曾力挺太陽花學運的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也針對這個8800億元的前瞻計劃開砲。
有別於其他縣市首長提出的願景,柯文哲出席時僅提出包括「北美二館」在內的5項計劃,預算僅為76億元。不過他也直言,面對這項經費高達8,800億元的計劃,「各縣市都是以搶錢的態度來做」。
柯文哲表示,「台北市只要76億就可以了,是很務實的要求」。他接著提醒,中央在補助地方時應當以「Copay(共同付費)」的方式來做。若全由中央出錢,地方就會有「不吃白不吃」的心態,他個人也不贊成這樣的做法。
除了柯文哲以外,曾力挺太陽花學運的鄭秀玲也在公聽會上說了重話。鄭秀玲表示,在世界各國都在拚新經濟的壓力下,政府卻拿了8,800億元的預算要來做基礎建設,讓她質疑,是否真能達到「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以及提供百姓就業機會、改善生活水準的目的?
鄭秀玲指出,由於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是以特別預算、分8年舉債來做的,因此政府必須對得起下一代,並給年輕人交代,確保他們有工作機會,且不會債留子孫。
針對交通建設部份編列高達4,200多億元的經費,鄭秀玲批評,「只需要請交通部長賀陳旦來執行就好了!」她也質疑,各縣市的交通建設都完工以後,經濟真能拚得好嗎?
鄭秀玲舉桃園、嘉義為例批評,桃園竟然提了400多億的預算要將鐵路地下化,嘉義則是提出200多億的預算要將鐵路高架化,這樣的建設也許可以讓部分居民得利,但不會是所有民眾都能有好處。她也痛批,嘉義縣市若要造福年輕民眾,應當是加強資源,健全教育、醫療體制,因此提出這樣的計劃是「不可思議、非常可惡」的。
鄭秀玲還說,雖名為前瞻基礎建設計劃,但具備「前瞻性」的經費反而編列得較少,且也寫得很籠統;例如綠能、數位便是整部計劃中最具前瞻性的兩項,但預算卻分別只有243億元、460億元。她建議,若真要改善地方交通,可以利用推動電動摩托車補助,或者是打造共享平台的方式來健全交通運輸網,而非大手筆的做實體建設。
至於幫助下一代的方式,鄭秀玲則認為,應重新分配資源,多投資人才培育、教育訓練,並增加網路行銷、投資或是創業輔導的協助,讓更多人可以利用資訊發揮所長,寫出像是《返校》這樣的遊戲,藉由虛擬通路擴散到全球。
不過鄭秀玲也直言,蔡政府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與過去馬政府的作為沒有兩樣,只是靠舉債來建設,卻未見實質經濟效益,對下一代沒有幫助,是非常沒智慧的做法;這樣的政策根本是「沒有前瞻、沒有計劃」,呼籲國人共同站出來捍衛自己的納稅錢。
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曾因在太陽花運動時製作懶人包,而成為當時反服貿的指標性人物。在太陽花爆發時,她也曾向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下戰帖,要求辯論《服貿協議》;去年更曾代表時代力量出征不分區立委選舉(第三名),但並未能踏入國會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