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臨時會前夕
反服貿 千人聚集

2013/07/28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孫窮理

立法院明日(7/29)召開臨時會,預計處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今晚(7/28)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台灣民主守護平台等團體於立院前舉辦「反黑箱服貿協議」晚會,現場除聚集超過千名民眾外,發起團體並宣布成立「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提出「反黑箱服貿協議、捍衛民主人權」、「反自由化、保障基層生存權」、「敏感產業中國因素止步、反媒體壟斷要立法」,以及「經貿自由化衝擊評估與因應措施入法」4項訴求。

兩督盟等團體今晚舉辦晚會,號召社會士農工商站出來,反對黑箱服貿協議。(攝影:陳韋綸) 現場千名民眾高喊「反壟斷、要生存」。(攝影:陳韋綸) 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李健鴻指出,政府簽訂服貿協議,卻未訂定相關因應衝擊的措施。(攝影:陳韋綸)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批評,服貿協議是「階級鬥爭」,只圖利財團,讓勞工受害。(攝影:陳韋綸)

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表示,不反對台、中自由貿易協議,反對的是「黑箱、不正義的協議」。晚會上,鄭秀玲指出服貿協議關鍵在其附表一「服務貿易特定承諾表」,內容包括台、中雙方開放項目、市場承諾以及其他承諾;其中市場承諾再細分4種「服務提供模式」,即跨境提供服務、境外消費、商業據點呈現,以及自然人呈現。鄭秀玲認為,此次服貿協議簽訂,台灣在4種服務提供模式幾乎沒有任何限制,反觀中國處處設限,是一場「很爛的談判」,而且簽定得「偷偷摸摸」,少數高層決定即影響500萬基層就業人口。鄭秀玲指出,2007年美、韓簽定自由貿易協定時,「由於雙方國會都不滿意,之後又經過5年協商,修改協定內容」,她認為政府也應秉持「優勢產業可開放、弱勢產業應扶持」原則,重啟談判。

此次服貿協議開放項目包括觀光及服務業,並允許中資以獨資、合資等方式設立商業據點,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認為,開放後將加劇「陸客旅遊一條龍」情況,未來中資得於台灣經營上、中、下游旅遊產業,「利用台灣天然資源做生意...GDP與產值表面上留在台灣,實際上中資拿走利潤」,他批評這樣方式,即便造成GDP數字成長,也是「虛擬的GDP!」

另外,日前經濟部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進行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經濟影響評估報告」指出,服貿協議將使台灣GDP增加0.025到0.034%,台灣服務業產值估計成長0.10到0.11%,服務業就業人數也可增加1萬1千多人,成長幅度約0.15到0.16%;該報告總結「評估結果均為正面效益,但效益幅度不甚顯著。」

對此評估報告,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李健鴻質疑,所謂服務業就業人數增加1萬1千人,是以2006年服務業就業人口做評估基礎,今年最新服務業人口則相對減少10萬人,李健鴻認為,中經院刻意使用過時資料,用過高的數字高估出就業人口數的增加,其結論已偏離事實。

此外,李健鴻並指出,政府宣稱編列950多億預算因應服貿協議衝擊,實際上此筆預算是ECFA的臨時特別預算,至今花不到50億,「錢發不出去,只是編列來讓民眾安心,是玩假的」。李健鴻說,受服貿衝擊對象主要是中小企業,但目前政府「輔導─轉型─就業」3階段因應措施,一旦影響產生,根本緩不濟急,「輔導轉型後,企業早就倒,勞工也失業了」;更重要的是,經濟部如果無法掌握受衝擊名單,所謂因應措施根本無用武之地。

針對服貿協議衝擊之因應,李健鴻認為應制訂「貿易損害產業及勞工協助法」,將因應措施法制化,除建立明確受害產業審定標準以及具體協助措施外,也應納入「協議談判前,行政部門向國會報告」、「建立調查評估機制,結果於談判前公布」,以及「建立與受影響產業的溝通協調機制」等原則。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將於臨時會首日的明天赴立法院,踢爆政府近日對服貿協議宣傳之「5個沒有」(沒有開放大陸勞工、投資移民、計程車業、中藥材零售、出版業)與「10個壯大(產業)」;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賴中強並呼籲立委應善盡把關責任,嚴審服貿協議,否則揚言公布失職立委名單。

回應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一): 扭曲Joseph Stiglitz的三條建議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3888460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二): 扭曲CEPA(香港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對香港的影響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4682317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三): 扭曲服貿協議對中國人民來台的規定與影響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3916885

鄭秀玲如何誤導民眾(四):"大規模經濟"跟"垂直整合的好處"只存在特定產業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8893714

鄭秀玲PK朱敬一:經濟學家的論文發表大評比
http://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0467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