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1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內政部長李鴻源昨晚指出,苗栗大埔案與台南鐵路東移案,基本上是兩個很類似的「土地區段徵收案」。兩者因抗爭團體有不同屬性,而出現不同社會觀感。如果地方政府都能有效溝通、落實對拆遷戶的安撫與照顧,相信被接受的程度會相同。
內政部次長蕭家淇說,大埔案的抗爭力道大,和外力介入有關。感覺上,大埔案背後好像有一個,有計畫、有組織的反對力量,例如這些反對的民間團體,偶爾也會出動戰車宣傳,這似乎與政治的選戰有關,有一股力量召集。
李鴻源認為,兩案都是透過區段徵收,取得人民的土地或拆遷建物,台南是透過區段徵收,解決鐵路地下化,大埔案是透過區段徵收,做為科學園區土地。
李鴻源說,兩案反彈或抗爭力道不同,這「與抗爭團體的屬性」有關。李鴻源說,這涉及政治敏感問題,他不便評論,但無論如何,如果地方政府能在拆遷房舍時,能做到手法細膩,將民眾的權益照顧好,公聽會也能落實,相信即使釘子戶,最後應也可接受土地徵收。因此,土徵條例並不是惡法。
蕭家淇表示,大埔徵收戶約九百四十五戶,其中二十四戶不同意,後來拆遷僅四戶,嚴格來說只有一戶。但台南鐵路東移要拆四百多戶,執行的台南市長賴清德,到現在為止,很少發表一句看法,低調的結果,一個巴掌拍不響,被拆遷戶的反彈聲浪也較小。
蕭家淇觀察,大埔案拆遷,在地反彈較少,反而是外力介入多,抗爭較大。而抗爭團體的屬性較偏綠,使得大埔案更複雜化。例如在抗爭過程,就會發現有來自不同陣營,如同志團體、獨派團體、農村陣線、學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