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昨兩日在核三廠舉辦第19號核安演習,原能會、屏東縣與新北市政府、公民團體與媒體約150人到場參觀台電、軍警、示範的學校與居民執行的演習,內容包含廠外輻射監測、核三廠內斷然處置措施、民眾疏散計畫等。
核災如同作戰,因此核安演習理當比照萬安演習,要求所有相關人員共同參與、實兵演練,使所有人員及單位累積核災應變能力,而本次核安演習,民間團體的觀察提出六大質疑如下:
1.演示性大於實用性:本次實際參演只有台電人員、軍警、少數示範居民與一所學校,每個演習項目只選一個示範點進行演習,並未涵蓋核三廠整個8公里緊急應變區及區內3.6萬居民,是故未參加演習的居民無法獲取經驗。好比一所學校裡只有一兩個班級進行教學觀摩,其餘班級是否有同等品質的教學過程,不得而知。因此本次演習的演示性大於實用性。
2.未符合民眾與核災社會實際需求:每個演習示範點都有充足的人力與物資,使每個點的演習過程都能順利完成,達到毛治國副院長所說的「到位」演出,但實際核災發生時,全區內有多少社區、學校、醫療院所、道路等,是否也都能及時取得所需的物資和人力呢?在本次演習中並未獲得解答。亦即本次演習符合原能會與台電內部SOP流程,但整體配套卻未必符合民眾與社會遭遇核災時的實際需求。
3.斷然處置仍需人工執行:台電在福島核災後研擬的”斷然處置”措施,是本次演習中的最大焦點。所謂斷然處置,即是當電廠遭遇外力天災,導致內部供電失靈,無法維持原子爐或用過燃料池冷卻系統運作、導致爐心溫度升高時,為避免爐心熔毀而由「台電」內部判斷,以「人力」運送行動電源車供電,或以消防車注入生水或海水的措施。從本次演習中,我們看到斷然處置並非如外界想像是由「政府」下令的「自動化」處置措施,亦即社會寄予厚望的最後一道防線,必須仰賴人工執行,這在核災危急時刻容易產生人為錯誤,或導致現場人員被曝風險過高。此外,引海水澆灌的做法必須由位於台北的台電核能副總下令,並非由身在現場的核電廠廠長或值班人員判斷,疑有將電廠財產權置於保障生命權之上之嫌。
4.緊急應變疏散範圍僅3公里:民眾疏散以距電廠3公里內為優先,並非8公里緊急應變區內所有人都優先疏散,尚須等進一步輻射監測與擴散評估結果出來才能由中央應變中心判斷是否疏散,此與福島核災時日本政府實際疏散30公里範圍內人口的做法相距太遠,原能會應檢討並出面說明。
5.南部10所輻射急救責任醫院均未參與演習:醫院人員是否熟悉輻射急救流程不無疑問,而醫院是否具有輻射醫療照護訓練及能力,亦有待政府出面回應。
6.僅小規模單點排演:相關單位對於核災因應措施的劇本套數尚未臻完善,目前規劃均在充分準備下的小規模演練,應進一步設定萬一救災人員也成災民,救援人力不足的B計畫,應設計更多情境、更多人員單位參與、更擴大規模,兵法上所謂「勿恃敵之不來,正視吾有以待之」。
綜合而言,本次演習雖比以往的演習有更多具體的展現,但仍屬於台電與原能會內部的小規模單點演示性排練,並不能以此推斷核災發生時,全區所有受影響居民、區域都能照表操課、全身而退,這樣的核安演習再成功,對社會的貢獻仍非常有限,更不能確保核安。
聯合聲明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依筆畫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