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五○年代白色恐怖犧牲受難者秋祭紀念追思大會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3/10/16

上世紀中葉,無數外省與台籍青年男女,為追求民族解放,在反獨裁、反飢餓、反內戰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中,仆倒在馬場町的刑場上。

我們認知,兩岸走向和解交流的歷史過程中,同時也應是促進政治平反及歷史平反運動的轉機。把握兩岸時勢發展的現實,近兩年的秋祭儀典中,我們分別提出了「走出歷史悲情‧迎向兩岸和平」與「珍惜和平‧營造兩岸共同家園」的主題,從現實出發,回應來自於民族歷史的時代呼聲。

在先烈未能親見的黎明終於臨近之際,讓我們化哀思為力量。從莊嚴的馬場町出發,為了兩岸共同家園與和平發展的願景而凝聚力量!

──2013年馬場町「秋祭」,誠摯邀請您一同參與!

【時間】2013年10月26日(六)13:00 【地點】台北市萬華區馬場町紀念公園(可直接由青年公園水門步行進入) 【主辦單位】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台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處理協會

主題: 
活動日期: 
2013/10/26

臉書討論

回應

交介面:白色記憶,恐怖失憶
台灣立報 2013-10-23 吳哲良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4476

「殭屍路跑障礙賽」與「五0年代白色恐怖犧牲受難者秋祭紀念追思大會」本訂10月26日在北市馬場町紀念公園舉辦,路跑主辦單位基於尊重罹難者而決定改期舉行,此美意值得讚許。不過,改期聲明稿將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混為一談,實為美中不足。誤把白色恐怖時期等同為二二八事件,甚至僅知或偏論二二八而遺略白色恐怖,並非單一現象。弔詭的是,儘管白色恐怖歷史相對受到漠視,「白色恐怖」、「威權復辟」在馬政府上台後又成為在野黨、媒體、社運抗爭慣用的詞彙,彷彿白色恐怖的歷史脈絡已為人所識。

究此兩項政治暴力的歷史責任,國民黨當然責無旁貸。然而,「白色恐怖」既作為方便的抗爭用語卻又遭漠視與誤識,這正好反映台灣20年來政治意識的轉變。1949年戒嚴、國民政府敗退來台、1950年韓戰爆發,蔣氏政權從國共內戰銜接上美國佈局的冷戰框架,針對左傾份子大規模「掃紅肅諜」,整個50年代約有8千人被處死;一直到1987年解嚴前,白色恐怖擴展為思想控制,致使受政治迫害者達十幾萬人。迫害數量與時距昭昭顯然,這段歷史記憶為何遠不及二二八事件矚目,甚至被誤作二二八的延伸?80年代末勃興的本土化運動與台灣國族主義將國民黨以外來殖民政權論述之,並建構出受害的「台灣人悲情共同體」,而二二八事件的官民衝突性質更符合外來政權壓迫的簡化政治論述。若從二二八論述中一味強調本省人被殺而忽略外省人遭害的片面記憶來看,對象不分省籍、階級的白色恐怖並不便於作為政治操作的歷史工具。

反諷的是,當前兩岸關係趨於和平穩定,政經往來以及民間交流日益頻繁,以往因反共而施行的「白色恐怖」,現在反倒成了一種方便的政治指控,作為標籤親中賣台的思想檢查工具。在民主社會中,將政治立場不同的執政施為任意指為「白色恐怖」,不僅無助於人們重新認識白色恐怖的歷史,更有可能抑制那段恐怖統治的記憶。若把兩岸朝向和平發展的種種可能方案均輕率地貶疑為背叛台灣,那麼,50年代左翼的聲音與慘境很難在白色恐怖的平反與補償程序之後獲得肯認。

無論是「二二八」或「白色恐怖」,越是成為方便風行的政治符碼或政治標籤,便越接近情緒宣洩的口號,歷史的深厚度則扁平為顏色般的印象。「白色」或許被記憶了,但先輩們曾經歷的「恐怖」是否是失憶的呢?(社大講師)

記取先民血淚教訓 重視台灣光復
黃睿麟 2013年10月25日 中國時報 觀念平台

2000年,陳水扁上任,去中化第一步,以周休二日為由,全面取消國定假日,例如元旦開國紀念日、行憲紀念日、孔子誕辰紀念日,以及臺灣光復紀念日,俗稱「光復節」。

幾乎凡和中華文化有關的節日,民進黨能一筆勾消就一筆勾消。

13年後的今天,大學生大抵對這一節日印象淡漠,國中以下學童則甚至不知10月25日之可貴,在於臺灣正式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千萬人民普獲重生。

就綠營而言,人所共聞者,盡皆懷念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治理「德政」,巴不得年年重提陳儀闖下的228近代史悲劇。他們懷念日本在臺的愚民統治,一心抹消據臺50年各項暴政,及對於臺民義軍誅殺無算的惡行。足見民進黨記憶的選擇性,皆以奪權鬥爭為衡量標準,所謂「外來族群」概具針對性。

這是綠營政客對臺灣祖先蓽路藍縷歷史的極不公不正的對待。然則遺忘光復節,一味去中化的結果,也同時割裂他們和臺灣的文化臍帶,晚近臺獨進退失據,民進黨喪失黨魂,很大程度都和這種偏執心態有關,以此衍生各種貪腐行逕。

光復節的意義,不僅在於中國八年抗戰有成,而是在於讓民眾認清日本侵略者的凶殘面貌,記取先民血淚歷史教訓,以免後人重蹈覆轍。這就如同美國有國殤節,歐洲紀念諾曼地大登陸,以及猶太人殉難紀念館,告訴世人,我們可以寬恕,但不能遺忘。

刻意遺忘歷史,很愚蠢;刻意篡改歷史,必遭毀滅。很不幸,這正是被遺忘歷史之反撲,民進黨多年來惡行,因此飽嘗苦果,就只剩嘲笑馬英九很笨,結果還是難獲人民信任。

亡羊補牢,馬政府須從恢復國家記憶做起。(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