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銀行工會對公股銀行合併的共同聲明
據媒體報導,財政部計畫將對國內公股銀行(包含純公股銀行和已民營化的泛公股銀行)進行整併,以新加坡星展銀行為目標,發展為亞洲區域銀行。對此突如其來未經適度規劃貿然提出的政策,各公股銀行工會發表聯合聲明如下:
一、金融海嘯殷鑑未遠,迷信「大就是美」可能導致災難
2007年底由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的金融海嘯前,全世界金融業併購之風盛行,對「大就是美」的迷信趨於高峰。但金融海嘯發生後,全球連環的金融機構倒閉造成的經濟危機,早已顯示巨型金融機構對金融危機因應能力不足的嚴重問題,相反的,小型、地方型的金融機構,反而較有彈性。這種舉世皆知的道理,唯獨台灣政府不知,到今日還在迷信「大就是美」,這可能反而為台灣帶來災難!
二、二次金改亂象未平,貿然合併將再次引發金融業失業潮
政府開放過多銀行成立,在二次金改時,扁政府大打銀行併購改革旗幟,成為政客貪婪洗錢的白手套,實讓金融業成為財團嘴中肉,導致金融業遍地楚歌。這些併購的案例,幾乎都因為併購銀行與被併購銀行勞動條件、薪資及管理方式的差異而產生重大矛盾,甚而併購銀行以各種嚴苛條件將被併購銀行員工大量解僱,或使其被迫離去,造成金融業哀鴻遍野。公股銀行於全台灣各地分行遍布,在缺乏整體配套與人員安置及再教育之前提下任意併購,將很可能導致大量分行遭裁撤、員工大量被裁撤的慘況!
三、公股銀行有其社會功能,不應朝令夕改,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公股銀行有其重要的社會責任:不單單是純公股銀行每年的大幅營收貢獻國庫,所有公股銀行也穩定了台灣的產業、保障了數萬名員工就業、並設定了穩定且較具保障的勞動條件。但政府卻往往僅僅將公股銀行做為金庫,不久前才傳出要將部分公股銀行釋股給三大基金,以挽救政府的財政困境,風波未息,旋即又傳出要推動公股銀行合併,以建立「亞洲區域銀行」。政府政策如此多變、朝令夕改,並缺乏與工會的溝通,工會如何能支持?
四、國家整體金融政策,不應僅由少數政府官員閉門造車
國家的整體金融政策,乃國家長治久安之大計,擬定宜謹慎,且應彙集各方意見與共識,不應僅以少數政府官員,以閉門造車的方式拍版定案,強逼各家公股銀行接受。我們認為,諸如釋股、併購等議題,應由立法院邀集學者專家、各家銀行與工會、及民間團體,共同商討、謀求共識,絕不應以口號治國、一意孤行,這才是全國國民之福。
連署工會: 臺灣銀行工會理事長 華南金控工會理事長 土地銀行工會理事長 兆豐銀行工會理事長 臺灣企銀工會理事長 第一銀行工會理事長 合庫銀行工會理事長 中國輸出入銀行工會理事長 台銀人壽工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