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視野:在「偽政治素人」登場後

2014/02/26
台大城鄉所博士生

今年底的台北市長選舉,在連勝文特意選在西區圓環宣布參選後,各家新聞媒體的工作行程,也告大勢底定。無論國民黨主席未來在黨內初選如何運作,無論民進黨是否要徵召沒有黨證的柯文哲代表參選,這場台北市長的選舉,儘管有「偽政治素人」上場,依舊是握有龐大經濟資源的藍綠對決戲碼。

台北市長的選舉之所以被如此矚目,一說是因為其位於首都,並且在政黨輪替後的兩任總統,都有擔任台北市長經歷。然而,光就台北市今年歲出預算高達1,712億,即可端見,搶下台北市長位置的政治人物,並非只是個人能力了得,更是因為台北市在台灣特殊的「天龍」資源,讓台北市長驅車前往另一頭的總統府更加順暢。

年底的選舉是為七合一,除了升格後的六都直轄市長與縣市長選舉,還有各縣市的首議員、鄉鎮區長、代表、里長選舉。但是,台北市以外的公職人員選舉,除非有特殊的爆料、八卦與搞怪,否則大部分的新聞,預料都在主流媒體的蘋果光下,被台北市長的選戰柔焦殆盡。

同時,在台北市長選舉的驚人經費中,人民無法看到其他縣市特殊的地方運作樣貌,也無法一眼看出兩黨對決時,各大財團的押寶金額。台北市的民生建設相對不缺,但市民息息相關的都市空間發展與資源分配,或許還是會在權貴是否、豪宅住否、入黨與否等話題中被淡化。

台灣人只有在投票時,才有免於恐懼的參政權。諷刺地是,人民其他的政治權利,在解嚴之後,在藍綠聯手的一次次修法中,反而更無行使的可能。現實的選舉制度,使得「偽政治素人」們只有向藍綠靠攏才玩得起。也因此,他們的新鮮面孔,並不會縮小與大部分市民的社會差距。

每個城市都有多樣的利益階層,參選的「偽政治素人」們的背後當然也有「麻吉」的利益團體,因而就有特意美化以及故意避談的都市政策。當人民沒有提前逼問,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偽政治素人」依著金主們的偏好,繼續打造只有少數人獲利的都市形式。

作為所謂的總統選舉前哨戰,從人民的角度出發,反而可以從參選的「偽政治素人」脫口而出的話語,判斷其對階級、性/別、族群的意識形態,作為台灣社會發展現狀的例行體檢。這時候,考驗的不只是參選人團隊對「真實謊言」的危機處理,在逼近投票日時,更可以回過身來,檢驗我們這些選民:早先對參選人歧視性發言與高傲言論的不滿,能否堅持到進入投票區的那一刻,而不會再次落入藍綠對決的激情中。

【延伸閱讀】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