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一乾貯潛藏危機 未知風險高

2014/02/24

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陳錫南表示,核一乾貯缺乏「熱室」進行用過燃料束取出檢修與再整裝放入技術,加上密封鋼桶內的燃料長期受高輻射影響,所產生的「竹節效應」恐使燃料束受損,輻射外洩,未知風險高,感嘆:「乾貯做很容易收拾難!」

陳錫南表示,國外作法是將受損燃料棒與同束其他燃料棒抽離,好的再放回乾貯,一切都在防輻射的密閉「熱室」內進行,由操作人員從室外遙控機械手臂操作,我國欠缺「熱室」,也沒有單根燃料棒取出、再回裝的技術。

原能會核研所乾貯專案副主持人黃毓皓表示,已經於水池中做過密封鋼桶切開模擬測試,再取出與外運技術都不成問題。黃毓皓坦承我國確實沒有「熱室」,所以未來需要另外興建水池。

原能會放射性物料管理局副局長邵耀祖表示,「竹節效應」是國際間30年前發生在爐心內的事,乾貯已離開爐心,溫度也不如爐心內高,應不致發生。

台電核能發言人蔡富豐解釋,國際間對於用過核燃料都是採用水池冷卻、乾式貯存、直接處理或再處理三階段處理方式,乾式貯存設施在國際間已有20年以上使用經驗證明其安全性,迄今全球已有123座,分布於歐、美、亞、非等22國,技術十分成熟。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