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喬納森•黑德
2010年曼谷抗議示威,至少90人喪生,其中絕大多數是普通民眾。泰國媒體將這起軍隊鎮壓示威者的事件稱為「殘酷的四月」。最近,泰國又出現抗議浪潮。BBC記者海德說,目前這場危機迄今看來雖然更加溫和,但是從政治角度來看,卻與上一次有許多相同之處。泰國陷入一個民主怪圈:亞洲最早採用民主體制的國家之一,為什麼現在有人希望民主更少? 三年半以前,90多人在泰國街頭喪生,大多數死在軍隊的槍口下。許多泰國人希望,如此慘痛的流血暴力會令紛爭的派系醒悟過來,這樣的場面永遠不要在泰國重演。
我們這些在泰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知道,永遠不要說永遠。
過去這幾個星期,我又目睹與從前一樣的動亂,方式沒有變化,有時候戰場也還是同一個地方。
泰國瘋了?
在外人看來,泰國好像瘋了。一位老政客、無情的幕後操作人決定要推翻合法選出、仍然在議會中佔有明顯多數席位的政府。他發動成千上萬的示威者佔領政府大樓,衝擊警察路障;他還宣佈成立成另類政府、自己當首腦。
但是,總理並沒有下令逮捕他,而是同意協商。她下令警察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暴力衝突。但是,她所領導的政黨連續贏得過去五屆大選。不管放在哪兒,這樣的成果都是非同尋常的,在泰國也是史無前例的。
那麼,泰國到底怎麼走到了這一步?
示威的追隨者、主要是中產階層的泰國人用一個字概括了答案:他信---總理英祿的哥哥、自我流亡的億萬富翁。他創建了泰國的執政黨,目前在位於迪拜的基地仍然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泰國有人將此稱為「他信政權」。在他們看來,泰國所有的錯--包括腐敗、沒有法制、民主脆弱—都是他信造成的。
那麼,持續八年的動亂,都是這一個人的過錯,可能嗎?
他信因素 我曾經見過他信好幾次。他和其他那些非常成功的政治家一樣,有風度魅力、臉皮很薄,虛榮、但非常自信。沒有什麼特別超人之處。他腐敗嗎?幾乎可以肯定。他超級腐敗嗎?迄今還無人證實。承擔政界職位之前,他信已經非常富有。
但是,泰國一些非常明智、受過最好教育的人不僅憎惡、而且懼怕他信。不過,問他們到底怕什麼,最普遍的答案是,在泰國,他信可以用錢買到一切,甚至包括泰國民主。
這聽上去實在是太戲劇化了。但是,你應該知道,這些示威者評論的,是他們最熟悉、自己的祖國。歸根結底,在泰國,花不了太多的錢就能雇佣殺手;有錢人家的孩子犯了嚴重的罪行也能逃脫懲罰;無依無靠的難民被警察賣掉做奴隸。
曼谷中產渴望能有歐洲和美國一樣的品位、標凖,但是他們經常發現,自己身處的商業、政界黑暗、野蠻、沒有法治。
不過,多年以來,這一切都被一層老派的禮節小心翼翼地掩蓋著,精英家族世代交往、關係親密無間;國王被抬舉到是泰國社會幾乎不復存在的美德象徵的高度。這些粉飾讓泰國人以為,自己比那些一盤糟的鄰居、比如柬埔寨、緬甸更文明。
他信出身於地方,做手機生意發了財,他才沒時間顧及這些裝模作樣。他告訴泰國人,你們可以和我一樣致富。他把自己的這套信仰傳達給每一個泰國人,包括那些北部地區、東北部地區赤貧的農民。曼谷人除了在需要保姆、司機、建築工人時,很少考慮到這些人。
誰的民主?
農民熱愛他信,13年前他信首次大選獲勝之後,他們一直把大把大把的選票投給他。
不過,他信無止境的雄心壯志、一次次贏得大選的能力給城市人帶來深深的恐懼。他們認為,他信會將自己徹底擠出政界、商界。
這也是他們無法接受重新舉行大選、走出目前僵局這個選擇的原因。但是,他們的論點也像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好多次,我聽到非常「體面」的人告訴我,鄉下人受教育程度太低、無法看清他信的本性,所以,這些人的選票應該不算數。
那麼,那些投票把現政府送上權力寶座的人怎麼看呢?我提到曼谷示威者的懷疑論時,一位女人不屑地哼了一聲。
她說,「曼谷那些人上過大學、甚至出國上過大學,他們怎麼就不懂民主?我們這些村裏人,沒有受過教育,但是我們知道民主是怎麼回事。我們絕對不會不戰而退。」
(責編:晧宇)